第五百四十六章狂傲(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师不希望他这么快去。”  

让天宝君护持任鸿,不也是打算让天宝君在任鸿身上寻找机缘,争取摆脱元始同化吗?  

无当和任鸿进入勾陈宫内,看到帝宫中央的浩浩白光。  

如潮水般的白光汹涌澎湃,周边还坐着瑶池帝姬、太元天后。  

无当圣母看向身边任鸿,他化作一道灵光融入白光。  

显然,一直跟她交流的任鸿,不过是任鸿本尊斩出来的一缕分神而已。  

纪清媛穿着天后华服,脑后净世莲花徐徐绽放,演化一座圣洁瑰丽的仙境。  

“恭喜师姐从宙光河道脱身。”再看无当身上的渺渺上清光,纪清媛又道:“看来,师姐道行又有增进。”  

“偶有机缘罢了。”  

无当跟纪清媛打过招呼,又跟齐瑶淡淡点头,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随后,勾陈诸神一一入殿,等待玉皇道人归天。  

原本天宫的权利中心是朝会殿,或者说凌霄宝殿。但这些年任鸿统治天庭,早已把权利中心转入勾陈天宫。  

勾陈宫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天庭。  

所以,无当圣母才会判断。勾陈天宫可以带着诸神活到下一重天地道劫。  

诸神察觉“苍穹自然境”从星海升起,自然清楚是玉皇成道大罗,重归天庭。  

三垣天宫前身,是玉皇开辟的九重天宫。后来被上清群仙阻挠改建,才有了四帝宫并立。如今玉皇回归,三垣天宫内的三十六宫、七十二殿纷纷涌出金花霓霞,宣告主人回归。  

然而,诸神此刻都在勾陈天宫。而这座天宫和玉皇无关,因此诸神对玉皇归来的异象没有太多感受。  

算是玉皇白抛媚眼了。  

玉皇带领自己在人间招募的属神、仙人回归天庭。看到天庭空荡荡无人,不禁眉头一皱。  

再往勾陈宫方向望去,一道道神光连成汪洋大海,有万神气象。  

“看来这些年我不在,那位着实拉拢了不少人心。“  

玉皇想了下,跟巫教、火云洞以及佛教传信,甚至也对自己在仙道的不少旧识传递消息。要借助众人之力,重坐玉皇之位。  

勾陈宫,任鸿高坐九龙座,观望外界铺张开来的苍穹自然大罗天。  

“他的大罗天和天庭相合。只要处于天庭范围内,就会得到大罗之力的加护。有点意思,无怪乎是天定的玉皇。”  

刑天见状,不禁问:“帝君。玉皇归来,我们要不要出去迎接一番?”  

“迎接?纵是他登临帝座,朕只需拱拱手,口称皇兄即可。如今他尚未登基,只是无名散仙,理应他来勾陈帝宫拜朕。”  

任鸿拿捏身份,自然不可出宫迎接。  

玉皇在外头等了一会儿,西洲佛光升起,观世音菩萨飘然而至。巫教中的玄冥、帝江两位大神联袂而来。火云洞里,轩辕黄帝乘坐帝辇赶来。  

看到这些人拥护自己为天帝,玉皇脸上多出几分笑意。心道:这样,你们总知道新人不如旧人了吧?  

再往勾陈宫望去,天宫气象恢弘,可在玉皇眼中却似日落西山之相。  

“任鸿啊任鸿,你自持神通无双,强压各路大能几万年,可知暗中积蓄多少埋怨?”  

玉皇当然清楚,自己身边这些人并非真心帮自己。只是嫌弃任鸿动作太大,坏了他们的清净。所以,他们更愿意支持自己来当一个无为的天帝。  

“可对我而言,有这个名分大义就能参悟天道,着手合道事宜。”  

证道艰难,作为天道之灵更加如此。  

哪怕玉皇知道自己神烦鬼厌,也必须一次次争取天帝宝座,以维系自己的大道理念。  

各路大能赶来后,玉皇在众人陪同下走入勾陈宫。看到中央璀璨的白光,他笑道:“有劳皇弟镇守天宫八万年。如今朕回归天庭,以仁德教化三界,皇弟可以歇歇了。”  

玉皇目光落在任鸿桌上的玉玺。那是羲皇器物,后土转赠,让任鸿把持天道的神器。  

他暗中运转帝气,沟通玉玺内的天道本源。  

玉玺微微一震,有脱离飞去之势。但白光轻轻一卷,玉玺再度安稳下来。  

“皇兄。你有昊天玉玺,又何必对我的羲皇玺动贪念?万一恶了父皇,你岂能讨好?”  

白光中,任鸿伸出一只手,轻轻抚摸玉玺。  

龙吟乍起,河图洛书道纹出现在白光两侧,震慑玉皇的自然梵炁。  

轩辕黄帝看得异彩连连,暗暗点头。不愧是老祖宗挑选的帝子,连河洛大道都会用了,而且用的不比我差。  

任鸿继续道:“皇兄所谓的仁德,能教化妖族,还是化解魔道戾气?”  

“你要降妖伏魔,不也要依仗杀伐之力?这些年天庭震慑八方,星海泰平。所依仗得,可不是皇兄你所谓的仁德,而是天河战舰和我们诸神齐心。”  

在场众神下意识点头。  

是啊,我们花了几万年打造天庭盛世。你回来就想抢班夺权,哪有那么简单?  

无形之间,任鸿将玉皇和在场天庭众神做出割裂。  

“当然,皇兄是三位老师认可的天帝,受三清符箓。所以,你仍是玉皇大天尊,可高坐凌霄宝殿。但其他事——”  

“朕既是天庭兵马大元帅,日后自会继续维护天庭规矩。”  

天帝的第九重天宫坐落大罗天。名义上,是大罗天之主,断绝宇宙和大罗天的联系,保全大罗道界之中的天尊清净。  

在很多时候,傀儡无权的天帝又被戏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