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淡定,淡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读万卷)  

皇宫。  

御书房内。  

兵部尚书侯君集被李二单独召见。  

侯君集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李二。  

李二看完之后,半晌不语。  

李二将名单撕碎。  

一拍案几,说道:“承乾,现在才十四岁,真是有朕的风范啊,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竟然就想迫不及待地想当皇帝…勇气可嘉,可是实在愚蠢之极,竟然敢拉拢朝臣子嗣,图摸不轨,真是令朕太失望了!”  

侯君集赶紧说道:“陛下,此事,必须采取办法了,现如今,特别是有了长孙冲、房遗爱、高履行,还有…杜荷的支持,这几人被称为长安四害,别的本事没有,祸害人倒是非常有一套,只怕太子被这几人蛊惑,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来啊!”  

李二点点头。  

“朕当然知道,长安四害的名号,朕当然听过,只是…朕突然看不明白,克明的这个儿子,杜荷,他真的是长安四害吗?”李二一脸疑惑。  

自从昨日见过杜荷,李二便发现,自己能看穿朝堂上大臣们的心思,却如何也看不透杜荷。  

侯君集哭笑不得:“陛下,你是不知道,杜荷三岁便在长安街上拦路抢劫,调戏良家妇女,打砸商铺,殴打外国使节,甚至于,前不久还当街调戏魏大人的闺女…”  

对杜荷的罪行,侯君集如数家珍。  

侯君集表面的身份是兵部尚书,其实暗地里,还是李二的耳目。  

李二在登基后,便成立了一支类似后世情报机构的暗卫,专门调查朝中文武大臣,侯君集便是暗卫的首领。  

李二闻言,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你就酌情处理吧,不管是谁的子嗣,竟敢伙同太子结党,都是大罪…”  

话还没说完,便见内侍赵阳疯了一样地冲进来。  

“陛下,不好了不好了…太子…太子…太子他们…”  

李二心中一颤。  

就连侯君集,也吓了一大跳。  

难道,太子谋反了?  

李二可是造反过来的人,对这事,那是相当的敏感。  

李二起身,一把抓住赵阳的肩膀,问道:“太子怎么了?”  

赵阳喘着粗气说道:“陛下,不好了,太子被打了,刚刚传来消息,说太子殿下,刚从莱国公府回来,被打得鼻青脸肿的!”  

李二瞪大眼睛:“是谁人下手?”  

“是是…是杜荷…”  

李二闻言,突然满脸震惊。  

杜如晦刚跨过莱国公府的大门,感觉自己双腿都是软的。  

前一刻,他还在尚书省办公呢。  

突然听闻太子被杜荷打了的消息,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直到回到门口,亲口听老傅说出,他才敢确信。  

急匆匆来到后院,却见杜荷一脸淡定地在刨木头,搞得灰头土脸的。  

杜如晦上前,一把抓住杜荷的手腕,便说道:“荷儿,你马上收拾东西,马上出发,一路往西,就去西域…记住,绝对不能停留!”  

杜荷好奇地问道:“爹,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要跑路呢?”  

杜如晦气的差点憋过气去:“你…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装糊涂?你知不知道,你打了太子这件事,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宫中传出消息,太子已经到陛下面前告你一状,陛下勃然大怒,说要将你斩首示众呢!”  

杜荷听了,无所谓地笑了起来,顺手将工具扔到旁边,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说道:“爹,淡定啊淡定,你好歹也是一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怎么一点都不淡定呢…你这养气的功夫,不行啊!”  

杜如晦都快给跪了。  

“荷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心给我说养气的功夫…就这短短几天的时间,你先是逃婚,然后打了太子,陛下就算再宽容,就算我对大唐有无上功劳,你以为,陛下真的能饶恕你吗?你打的可是太子,那是将来的帝王啊…此事犹如天塌,非同小可啊,你就听我一句,赶紧走吧,否则小命不保啊!”杜如晦苦口婆心地说道。  

杜荷哭笑不得,才说道:“爹,放心吧,就算陛下真的要砍我的脑袋,我还有一件保命的武器没拿出来呢。”  

保命武器?  

杜如晦一愣。  

然后看向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吕布。  

吕布恭敬地说道:“老爷请放心,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少爷杀出长安城!”  

老杜都傻眼了,怎么这家伙跟杜荷一样愣啊!  

次日,早朝之上。  

“陛下,臣长孙无忌有本奏,莱国公之子杜荷将我儿长孙冲打了,现在还起不来床呢!”  

“臣房玄龄,也有本奏,杜荷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在莱国公府公然行凶,将我儿房遗爱打了,请陛下彻查此事!”  

“臣高士廉有本奏,请陛下明察秋毫,让杜荷给我儿子高履行一个交代!”  

平素与长孙无忌等人关系好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指责杜荷胡作非为,希望能严惩。  

最后,魏征站出来,说道:“陛下,杜荷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打了太子,这是根本不把陛下放在眼里,臣认为,其罪当诛,请陛下立即下令,将杜荷打入天牢,即日处斩,莱国公教子无方,应当以重罪论处。”  

李二闻言,看向杜如晦。  

“克明,你有何话说?”李二问道。  

杜如晦摇摇头:“陛下,大家说的都是事实,臣,无话可说。”  

杜如晦昨夜劝了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