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我要做个体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不气了,但还是感觉脑子有点昏,“你哪来的钱建厂?”  

她在工厂待了半辈子,很清楚一个能称之为“工厂”的事物,再小的规模,建设成本也要以万元计。  

“妈,不管你信不信,你儿子我…挺会搞钱的。”郭永坤呵呵一笑。  

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个问题他无法如实回答。总不能跟老母亲讲,我去港城充了回神棍,搞了一大笔钱吧?  

“三哥,那你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啊?”  

对于这个话题,郭小妹就相当感兴趣了,她得衡量一下自家到底有多少家底,这将直接决定接下来她在大学里的生活标准和学习态度。  

“没钱,都投工厂里面去了。”郭永坤瞥了她一眼,没好气道。  

“那工厂不赚钱?”郭小妹不死心。  

“你一个大学生,集体挂靠难道还不懂么?工厂又不是我的,是国家的。”  

“我说三哥,你是不是…傻呀?拿自己的钱投资,然后东西都是别人的。”  

“怎么,不行啊?我为国家做贡献,我乐意!”  

“小坤,你真是这样想的?”  

郭永坤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不想给郭小妹那厮造成一个他哥很有钱的感觉,老母亲却一下上心了,面有喜色。  

他此刻的内心独白是:妈,国家应该给你发面锦旗。  

要个个都像你这样教育孩子,大国腾飞,至少要缩短一代人的时间。  

“啊,对呀。”也只能昧着良心先让老母亲安心。  

因为这事不算完,他都能想象到,接下来老母亲势必会去工厂看看,同时也能想到她脸上的震惊表情。  

如果不是为国家做贡献,弄这么大个摊子,她会吓坏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春节日益临近。  

要换往年,这时候身为老郭家长子的郭永年,肯定会忙着筹备过年的事宜。但今年,他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  

“小坤,你上次说的那个个体户营业执照,什么时候可以办啊?”  

小卖部里,趁着半下午,没什么顾客,郭永年拉着弟弟打听。  

“开年之后应该就差不多了。”郭永坤望着他,笑问,“怎么,哥,你有什么打算?”  

“你这话说的,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把握好,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说说你的具体计划。”  

“我都想好了,这个小卖部给它转出去,万友那小子有兴趣,我俩已经私下聊过。我再去建设路上找个好地方、大地方,弄个你以前跟我说的那种国外的超市。你觉得怎么样?”  

如此看来,他哥干了两年小卖部,确实存了些钱,否则不能有这样的口气。  

“你打算搞多大店面?”  

“我其实去看过,建设路和沙洲路交叉的那地方,有个不错的门头,以前是个小印刷厂,现在关门了,空在那里,可以租下来,大概五百个平方。”  

“五百平方?”郭永坤蹙了蹙眉,“那你忙不过来。”  

“没事啊,请人嘛,你还不知道你哥我,别的本事没有,就朋友多。”  

郭永坤突然意识到有个问题没跟他哥讲,而且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哥,你知道个体户为什么叫个体户吗?”  

“为…什么?”郭永年挠了挠脑壳。  

“所谓个体,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你平时不爱看报纸,其实一些主流报纸上都披露过,国家虽然会放开政策允许城镇居民做生意不假,但是不准雇工。”  

“啊?”郭永年懵了,那他设想的美好未来,岂不是一下全泡汤了。  

想想就知道,五百平方的经营面积,他一个人绝对忙不过来。  

“不过…”郭永坤托腮沉思,只能说他哥选了一个好行业。  

“不过什么?”郭永年忙问。  

“你要真想干,倒也不是一定不行,五百平方的经营规模,那你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管理,统筹好人员安排,什么人负责进货,什么负责收银,什么负责上货…”  

“等等等等…你不是说不能雇工吗?”郭永年诧异。  

“你如果只雇七个人,加你一个八个,记住,一定不要超过这个数目,那就可以。”  

“是吗?”郭永年眼前一亮,心情峰回路转,“小坤,到底什么个说法?”  

郭永坤张了张嘴,这个解释起来就很复杂了,而且他哥不见得能听懂。  

一言以蔽之,就是“七上八下”的理论。  

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老马同志在书中,按照十9世纪中叶的计算,划分了“小业主”和“资本家”的界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