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靠本事恰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好了!”  

钟大业一脸兴奋,不疑有他。  

首先眼前的小伙子,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他如果说有看头,那就绝对不会差。  

其次也不可能差。  

电视剧跟电影不同,电影拍出来,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喜欢。  

但电视剧不一样,那种隔一个礼拜才放一集的期待感,吊死人的胃口,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几乎没有老百姓能把持得住。  

这年头什么电视剧不是大火?  

“那你这次准备去哪里?”  

“什么去哪里?”  

“你不是要去他们拍戏的地方…探班吗?”钟大业疑惑。  

自从《庐山恋》的事情之后,他就笃定对方在影视圈里有些人际关系,而且对方自己也承认过。  

满以为这回还是上次的套路,偷偷潜入片场,将里面的时髦衣服拍回来。  

“厂长,这部电视剧是在日苯拍的。”  

“啊?你要去日苯?”  

钟大爷对影视圈可谓一窍不通啊,想想就知道,日苯拍的电视剧,能几个月后就在中国播出?  

要知道《血疑》可是1975拍的。  

随着它在中国热播后,里面的女主角山口百惠和男主角三浦友和也在中国大火,特别是山口百惠,她的各种优点被人夸到天上,在我国至少拥有上亿粉丝。  

但这些粉丝们鲜有人知道,此时的山口百惠早已不是剧中那份青春可人的少女形象,而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  

并且为了爱情已经淡出影视圈,成为一名全职太太。  

“不用去。”  

郭永坤不得不耐心解释一番,“你应该知道我前不久去过一次羊城吧?”  

钟大业点点头,他昨天作调查的时候,已经了解到。  

“这部电视剧已经在羊城那边热播,都快播完了,我看过,记忆深刻,所以里面好看的衣服都能画出来。”  

“原来如此…”  

钟大业眼神明亮,那就更好了,他还真担心对方要去日苯,那就有些不太好办。  

首先你得有护照吧?  

只是这年头一般人哪有?  

而且办理起来相当麻烦。  

“不会画错吧?”  

“不会的,放心吧。”郭永坤没好气道“我画出来你们看看,能不能行,一看就知道。”  

怎么可能会画错,以他的隐藏画功,对吧?  

而且80年代的人,如果不清楚辛子衫和光夫衫,那就有鬼了。  

辛子衫,就是山口百惠穿的衣服,她在剧中的角色叫大岛幸子。  

光夫衫则是三浦友和穿的衣服,他在剧中的角色叫相良光夫。  

而且不仅他们的衣着打扮,一些配角…譬如大岛茂的那款人造革长方形皮包,在电视剧热播后,同样风靡全国,基本干部们人手一只。  

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这些年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生产销售《血疑》衍生品成为万元户。  

用后世的话说,叫作影视周边。  

主要《血疑》实在太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呢?  

仅仅一个万人空巷实在难以表述。  

应该来讲,它是国人最早的日剧启蒙,也掀起了首次的“哈日”潮流。  

这么说吧,不光男女主角的衣着打扮被人争相模仿。  

就连发型,都备受追捧。  

《血疑》播出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全国街头到处都是辛子头,就是那种发梢将将及肩的蓬松短发,然后必须得四六分,不然不像。  

一些出版社甚至专门出版了类似于《辛子衫裁剪法》《辛子衫编织法》等裁剪类的书籍,而且供不应求。  

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生活在80年代的姑娘,很多在二三十年后,翻开封尘的木头箱子,总能在里面找出一件妥善保管的辛子衫。  

而那件衣服上,承载着她们的青春和美丽。  

“现在画?”  

“可以。”  

“那你等等,我叫久丰过来!”  

设计方面的事情钟大业是不很懂,但设计科长刘久丰却是专业的,有他配合,自然事半功倍。  

一通电话挂出去,不大会儿,老裁缝刘久丰便抱着尺子白纸什么的,敲门走进。  

“厂长,搞什么设计啊?”  

刘久丰显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设计不是他的事情么,怎么还让他带工具过来配合别人。  

与此同时,眼神也瞟到郭永坤身上。  

听说这小子最近倒了大霉啊,怎么没去仓库搬东西,还翘着个二郎腿坐在这里?  

“你问他。”钟大业指着郭永坤说。  

“啊?”  

所幸刘久丰不是王辉那种性格,否则指不定一下蹦得老高了。  

什么个鬼?  

我设计科人才济济,何须一名搬运工指手画脚?  

再说,他还没死呢!  

“小郭同志,你还会搞服装设计?”  

“设计不敢当,就是脑子里有几款衣服,画出来给你们看看。”  

“哦?”  

刘久丰诧异,同时略有期待,心想这小子莫非又从哪里偷师了?  

那看看也无妨。  

于是就走上前,配合郭永坤绘图。  

黑色铅笔在白色厚皮纸上来来回回,发出沙沙声响。  

《血疑》里面的衣服自然不止一两套。  

单是山口百惠起码就穿了几十套衣服,毕竟是电视剧,而且有二十九集。  

老实讲,郭永坤也不可能记下全部。  

所以大多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