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震撼莫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整个大阵中央,树立着一座数千丈高的石塔。  

塔身上,铭刻着金乌、蛟龙、火凤、麒麟等等强大妖兽的图案,还散发出一丝丝淡淡妖气。  

这丝丝妖气虽然淡薄,但历经悠久岁月都没有散去,不难猜出其主人们明显层次极高。  

直视这座石塔,一种沧桑厚重之感迎面而来,令五人心头都十分沉重。  

石塔上空,一青、一黑、一蓝,三个光球缓缓旋转。  

“这是.”  

“这莫非是上古灵宝“炼妖塔”?!”  

望见眼前一幕,想到在某本古籍上的资料,墨梅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几分不可置信之色。  

上古灵宝!  

灵宝对应炼虚,至少也要化神境界,才能发挥相当一部分威能。  

其浩瀚威能,用毁天灭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放在此方世界任何地域,灵宝都是足以镇压气运之物,足以决定一个种族的兴衰存亡。  

以最后一位炼虚大能坐化,为中古与近古的分界,到近古时期灵宝的重要性更进一步。  

化神修士若持有灵宝,只要不抱有太大的野心,甚至足以建立一个长盛不衰的圣地。  

虽然中古之后,天南逐渐与中域失去联系,但所有人族皆起源于中域。  

所以天南修士,自然知晓灵宝消息,也知道那中域“三大圣地”的存在。  

毕竟凭借灵宝镇压气运,历代化神神君不绝,三大圣地很早就已经站在修仙界巅峰。  

早在中古之时,就初步有“圣地”之名。  

虽然天南修仙界并无灵宝,但通过一些上古中古的典籍,却可知晓灵宝的资料与圣地的存在。  

“不,不是灵宝“炼妖塔”,只是仿制品而已。”  

赤焰盾环绕周身,刘玉仔细打量片刻,微微摇头肯定道。  

他去过中域,相比在场其余众人,自然知晓更多中域情况。  

“上古大战”后,灵宝“炼妖塔”并未丢失,依旧完完整整传承下来,正是“道一圣地”镇压气运的存在。  

正因灵宝炼妖塔,道一圣地才能长盛不衰,坐观王朝兴衰起落。  

说起来,因为“青阳功”与“青阳门”,刘玉与道一圣地算是敌对关系,所以自然格外关注其情况。  

灵宝“炼妖塔”,他虽然没有真正见过,但却可以非常肯定,绝对不是眼前石塔。  

这座石塔,威势固然如渊如狱,威能在众人感官中极其强大。  

但相比灵宝,终究还是差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相比破败之剑,这座石塔没有“灵性”,更重要的是并未承载“规则碎片”。”  

刘玉闪过这个念头。  

身为破败之剑的主人,掌握灵宝数百年之久,他自然清楚其中区别。  

灵宝之所以被称之为灵宝,拥有足以毁天灭地的威能,除“灵性”外还有“规则”。  

正因承载某种规则碎片,哪怕一个单位的灵力,都有可能发挥出数百、数千单位灵力才有的威能。  

灵宝可以逆转规则,颠覆天地间的常理,威能与效果超乎许多修士想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无视“灵力守恒”的定律。  

正因“规则”具有唯一性,世间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灵宝,亦或者“天地奇观”。  

比如人族第一灵宝“九洲鼎”,蕴含一部分“秩序”规则。  

在九洲鼎未曾毁灭前,从未有与秩序相关的灵宝诞生,不管炼制时如何顺利,最终总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  

灵宝“神洲鼎”,也是在九洲鼎失踪后才炼制出来。  

当然,九洲鼎被毁的消息,其他修士或许并不知晓。  

但进入过“紫薇遗府”,并得到一块九鼎碎片的刘玉,却清楚知晓这一点。  

尽管威能波动十分强大,但刘玉从眼前石塔上,却没有感受到“规则”与“灵性”,这仍旧是一件死物。  

“确实不是灵宝,但此塔.也是最接近“炼妖塔”的仿制品!”  

“此塔威能,恐怕还要超出大多数纯阳真宝!”  

不知通过什么手段,血海魔君认定石塔并非炼妖塔,语气同样也十分肯定。  

能从一名普通修士,成长为威震天南的大修士,此人一定有大机缘。  

知晓一些隐秘,也在常理之中。  

所谓“纯阳真宝”,是经历过化神雷劫洗礼,长期受神君“神力”滋养后,威能大幅度提升后的法宝。  

此时的真宝,威能虽然还远远不如灵宝,但较之普通真宝已经远远超出。  

为区别开来,故而被称之为“纯阳真宝”。  

只有作为“本命法宝”,与修士一同渡过化神雷劫时,真宝才会发生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蜕变,所以纯阳真宝绝不可能量产。  

除极其特殊的情况外,一位化神神君出现,相对应才有一件纯阳真宝诞生。  

所以纯阳真宝的威能,固然令许多真君都垂涎,但绝大多数真君都无缘得到。  

而作为灵宝“炼妖塔”的仿制品,眼前石塔威能甚至要超过许多纯阳真宝,可见有多么难得。  

元婴初中期修士得到,足以抹平与后期间的巨大差距,丈之与大修士抗衡都不成问题,实力立竿见影就能大幅度提升。  

大修士若是得到,足以纵横元婴境界,一跃成为最巅峰的真君。  

比如血海魔君、邪眼真君若是得到,与“惊雷”这种巅峰真君抗衡都不在话下,甚至有不小几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