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第二亲传(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无忧无虑,却再也找寻不到了刘玉并不认为,这样是错误的。  

毕竟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努力适应环境,如此才能更好活下去。  

只是有时,还是会忆起一些过往。  

“嗖嗖”  

离开圣火教秘境,飞遁不到半日,刘玉就接近发出传讯之地。  

远远地,他便感应到一股灵压,大约在“金丹五层”的样子。  

神识一扫,刘玉便看见荒芜的黄沙地面上,一名黑衣男子静静而立,似乎正在等待什么。  

他衣着皆为黑色,样式却是西沙本地的风格。  

看上去四十岁左右,身姿挺拔面容刚毅,面上带着些许沧桑。  

正是记名弟子周云龙!  

由于没有特意收敛灵压,所以在进入六七十里内时,周云龙便若有所觉。  

眼见遁光下一息,就已经近在咫尺。  

此子当即一动,朝刘玉方向拜了下去,神色庄重行礼道:  

“弟子拜见师尊!”  

一丝不苟,周云龙行弟子之礼。  

他一举一动都十分恭敬,小心翼翼弯腰超过九十度,生怕有不到位的地方。  

此子自然知晓,师尊乃是元阳宗修士,在百年前就晋升元婴。  

先斩妖王,后除人奸,一身实力深不可测。  

这些消息都不算隐秘,周云龙又有心留意,自然都清楚知道。  

他能在西沙之地立足,于神沙门的打压下生存,自然已将《魔修要略》融会贯通,也少不了“太阳之影”暗中帮助。  

所以刘玉返回天南的第一时间,以及之后的结婴大典,此子都想前去拜见,只是都被喝止。  

周云龙清楚师尊外号“青阳老魔”,感觉有些喜怒无常难以捉摸,自然不敢违抗命令,于是只能静静等待。  

虽是如此,但这么一个抱大腿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不愿轻易错过。  

所以这些年,逢年过节的问候一个不少,尺度把握刚好合适。  

“嗖”  

青紫遁光散去,现出刘玉的身影。  

他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这个记名弟子。  

一晃两百多年过去,周云龙变化确实不小。  

从前那个少年,经历修仙界尔虞我诈,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沧桑中年,修为也到了金丹中期。  

按照普通修士的标准,也算是功成名就。  

不过变化虽大,但还是能看出,从前少年的几分影子,法力气息也非常熟悉。  

虽然未曾亲自见面,但根据死士的情报,刘玉对其这些年的经历,还是有大概的了解。  

“起身吧。”  

打量两息,他淡淡道。  

“是,师尊。”  

闻言,周云龙缓缓起身,恭敬垂手静等问话。  

“这么多年过去,师尊之面容,没有丁点变化。”  

“气息,依旧是那么深不可测”  

周云龙闪过这个念头。  

前方那道人影,只是随意散发出的气息,就给他一种如山如海之感。  

心中情不自禁,就升起高山仰止的感觉。  

此时近距离接触,仿佛面对洪荒猛兽,身体下意识紧绷起来,无论如何都难以放松。  

周云龙明白,能从一个渺小的凡人少年,成长到金丹真人的境界,全是因为师尊的恩赐。  

只是灵根资质的优势,在金丹境界已经非常微弱,这些年修炼速度十分缓慢。  

如果没有机缘,修炼到金丹巅峰都十分勉强,结婴几率极其渺茫。  

熟读《魔修要略》,他清楚只要讨得师尊高兴,往后都将受益无穷,这就是“机缘”所在。  

所以这些年,对于圣火教教务,周云龙一直非常上心.  

收到消息,在赶来的路程中,也做好面对问询的准备。  

“不错。”  

“云龙,你没有辜负本座期望。”  

打量一番,刘玉轻轻颔首,点头夸奖一句。  

他虽提供了不少帮助,但也没有特别夸张,不能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这个记名弟子能凝结金丹,从万千低阶修士中脱颖而出,可见还是可堪造就。  

而在如今的修仙界,金丹真人已经算“准高层”,有着金丹真人坐镇,势力才能较为稳定的传承下去。  

“师尊之赞誉,弟子愧不敢当。”  

“能有今日之成就,全靠师尊之栽培,以及悉心指点!”  

“这些年里,师尊赐下的那本《魔修要略》,弟子常常挑灯拜读,时不时就有深刻领悟。”  

“实在.受益良多啊!!!”  

虽然成了金丹真人,但周云龙并未因此狂妄自大,言行间还是非常谦虚。  

他满脸认真,言称都是师尊的栽培指点,才有现在的成就。  

言语间,非常推崇《魔修要略》,一顿大夸特夸。  

听着如此露骨,却极其自然的马屁。  

刘玉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还是有几分暗爽。  

毕竟更新版的《魔修要略》,乃是他亲手编写,夸这本书一定程度上,也是等于夸自己。  

从此处细节,也可以看出这个记名弟子,确实是融会贯通,得到了几分真传。  

“孺子可教。”  

双手负背,刘玉轻轻颔首,面上浮现一抹笑意。  

随即话锋一转,问起圣火教这些年的情况。  

“来了。”  

周云龙心中一凛,当即一五一十回答。  

他知道,师尊之所以收自己为弟子,全是因为圣火教的原因。  

所以圣火教传承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