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三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宽敞的练功房中,刘玉静静盘坐。  

阳刚硬朗的面容上,浮现浓郁的青色灵光,元婴灵压肆意弥漫于室内。  

体内,青阳功第十层不断运转,炼化碧灵芝挥发出的药效及海量灵力。  

先是经由肉身七十二次循环,将灵力初步淬炼为法力,再通过元婴状态的三十六次循环,炼化为真正的元婴法力。  

不同境界,对法力的“精纯度”要求不尽相同,法力强度亦是天差地别。  

所以随着境界提升,功法大周天循环的次数,也会逐渐增长。  

要在功法一次次运转过程中,进一步剔除灵力、法力中的“杂质”,进一步凝练法力。  

如果说炼气境界,法力精纯度一般是百分之九十,那么筑基境界,则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金丹境界,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九,最高可达九十九点九九。  

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若金丹修士还想进一步纯化法力,光靠自身已经不可能,必须要借助外力,比如说灵物或者天材地宝等等。  

至于元婴境界,通过元婴状态的大周天循环,则可以轻松纯化到小数点后面十位数。  

相比金丹境界,产生质的变化。  

从气态法力到液态法力,再到金丹境界的固态法力,每一次蜕变都会发生质的变化,能很大程度代表威能的“法力强度”大幅度增涨。  

同样是一个单位的法力,固态法力的威能,甚至能超出液态法力数十近百倍!  

同理,由元婴纯化过的元婴法力,威能亦是超出金丹法力数十倍。  

当然具体差距还是要因人而异,不过同样单位的法力,不同境界的威能至少相差十倍,最高可以接近一百倍之多。  

比如金丹巅峰,相对于筑基初期。  

所以每一个大境界之间,都有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天堑!  

纵观整个修仙界历史,不借助外力就能以下伐上者,都是寥寥无几。  

刘玉体内,碧灵芝释放的海量灵力,飞速进行一次次大周天循环,打上神识烙印被炼化为一缕缕无比细小的深青色法力。  

虽然灵力数量与规模肉眼可见减少,但被炼化为元婴法力后,威能却提升数百数千倍。  

在整个过程中,实则灵力并没有真正减少多少,只是被压缩凝练为质量更高的元婴法力,看上去规模缩小许多倍罢了。  

灵气按照某种规律,有序流转运行被称之为“灵力”,两者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  

而大周天循环的主要目的,则是尽可能剔除灵气灵力中的杂质。  

使其从无序变得有序,然后不断压缩凝练达到相应境界的要求,最后再打上神识烙印。  

某种程度上来说,法力亦可被称之为灵力。  

刘玉盘膝而坐,面上青色灵光不断变幻,时明时暗明暗不定,一身灵压也随之起起伏伏。  

丹田,胖乎乎的青色元婴双手掐诀,通体都闪耀柔和的青光。  

一缕缕深青色法力,像是一条条美轮美奂的彩带,从经脉各处迅速飘荡而来,融入六寸大小的元婴中,完成最后的三十六次循环。  

若神识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青色彩带并不是真正的“彩带”,而是由一颗颗比尘埃还要细小青色晶体构成。  

相比金丹境界时,固态法力体积再次缩小十来倍,但每个单位所蕴含的灵力反而更多,法力强度也大幅度增涨。  

元婴下方,那片堪称浩瀚的法力之海,便是由无数细小的晶体构成!  

经过三十六次元婴循环后,一颗颗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晶体”,缓缓飘落向下方的法力之海。  

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刘玉神识扫视而过,几乎不见法力之海水位上涨。  

过程中,元婴的成长也微乎其微,要不是亲身感受,光凭神识都看不出区别。  

随着时间流逝,碧灵芝释放的海量灵气灵力逐渐减少,不到三个时辰就被炼化殆尽。  

“呼”  

缓缓收功,刘玉睁开双眸,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确实比打坐炼气快上不少,但较之灵丹还是差上太多。”  

感受到修为增长的幅度,他不禁微微摇头。  

“直接服用碧灵芝,约莫只有四阶下品丹药的一成多一点的效果。”  

“而且相比灵丹,灵药中蕴含的杂质更多,事后必须花费一些时间祛除。”  

“总体而言,灵丹依旧是最好的选择,直接服用灵药不是长久之计。”  

收功起身,刘玉默默总结。  

灵药往往具有不止一种“药效”或者说“特性”,除去海量灵气灵力,以及能够提升修为的那种药效外,其它药效对修士而言则完全是负担。  

这种“负担”,也可以看做是“杂质”。  

在灵药被炼化后,依旧残存于修士体内,持续发挥相应的的效果。  

这些药效,必须花费时间去清除,否则长久来看对修炼极为不利。  

刘玉之所以选择“碧灵芝”,也是因为除了能提升修为的药效外,此药其它药效最少,能节约不少事后调理的时间。  

灵药直接吸收天地间的灵气生长,而每一个单位的天地灵气,本身便包含些许杂质。  

炼气筑基低境界,对法力精纯度要求没那么高,倒不会有多大后患,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但金丹元婴境界,对法力精纯度要求极高,这些杂质必需祛除。  

而相比直接服用,炼制成丹药的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