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特权(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从“五色元婴”秘法到手,刘玉便清楚意识到,自己搜集到五种精粹之气的希望十分渺茫。  

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着手搜集结婴知识,特别是关于阴阳五行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推演做着准备。  

幸运的是,各大势力对结婴秘法虽然秘而不传,但相关知识却并非严格保密。  

这些年下来,刘玉有着不小收获,这些知识也是他推演秘法的底气所在。  

毕竟纵然获得仙府加持,但推演功法秘术这种事情,也是基于已知的修仙知识。  

刘玉元神中,一枚枚无比细小的符文不断浮现,随即自然而然汇聚到一起,组成一道道“数据流”飞速闪动。  

在“至高至上”的状态下,他思维速度加速了不知多少,每一息都有无数个念头碰撞。  

每一个瞬间,都有点点灵光乍现,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仅仅一息不到,晦涩难懂的“五色元婴”秘法,就被刘玉完完全全吃透,彻底理解这种秘术背后的原理。  

随即,以已知的修仙知识为基础,将“五行精粹之气”替换成“阴阳二气”,新的秘术开始飞速完善。  

灵光乍现,刘玉一念落下,便有数十个推演方向出现。  

在不可思议的思维速度下,迅速验证一个个推演方向的可行性。  

排除错误,不断朝正确靠近!  

无边无际的黑暗虚空中,代表刘玉元神的红色大光团静静不动,却有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感,仿佛整个世界的中心。  

此方世界的一切,都围绕着红色大光团运转。  

随着推演的进行,一圈一圈红色光晕彷若波澜,不断从光团中荡漾而出。  

这光晕中,似乎蕴含着一种奇异力量,可以启迪生灵的智慧。  

此时刘玉的心中,千千万万个念头升起又落下,无穷无尽的灵感迸发,一个个错误的推演方向被排除。  

磨盘大小的红色元神中,细小符文汇聚成的“数据流”,闪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息、两息、三息......  

在仙府的加持下,前后不过五息,新的秘法就已经初步推演出来。  

“成了。”  

刘玉闪过这个念头,心湖却无悲无喜。  

保险起见,没有立即结束推演,而从头到尾再次验证一次,确定没有任何疏漏这才退出。  

说时迟那时快,进入“至高至上”不过十息左右,他便确定具现“五行精粹之气”的方案不可行,随即推演出新的秘术。  

随着刘玉退出那种状态,黑暗虚空一圈一圈荡漾的红色光晕陡然消失。  

他呆呆漂浮在原地,一种强烈的虚弱与失落袭来,久久没有回过神。  

不知过去多久,进入“至高至上”状态的副作用才退去,属于自己的情感开始回归。  

“新的秘法,以“五色元婴”为基础,不如就叫“两色元婴”吧。”  

回过神,忍受强烈的失落感,刘玉随意给新的秘法取了一个名字。  

虽然听起来,好像没有“五色元婴”玄奥,但“两色元婴”的真实效果,却一点都不必前者差。  

前者是以“五行精粹”构建平衡,后者是以“阴阳二气”构建平衡。  

在最基本构建元婴平衡的层面,他有信心自己推演的秘术,不会输于前者。  

毕竟,这可是在仙府中推演出的秘术!  

况且,施展秘术的“阴阳二气”,也不是普通的太阳之力与太阴之力,而是“太阳精华”与“太阴精华”。  

既然叫做精华,后者自然比前者层次更高。  

不同于五行精粹之气,太阳之力与太阴之力,刘玉已经具现过许多次,有信心具现出更进一步的“精华”。  

此前具现太阳之力与太阴之力时,他就隐隐有一种感觉,只是没有那方面的需求,才没有更进一步的尝试。  

毕竟“至高至上”状态的副作用不可忽视,会随着次数的增加逐渐严重,每一息都十分宝贵。  

“目前状态十分不好,不适合再进入那种状态。”  

“具现“太阳精华”与“太阴精华”的事情,还是等到下一次进入再说吧。”  

休息片刻,刘玉思维渐渐恢复正常,闪过这个念头。  

相隔百余里,远远望了青色结界一眼,他转身消失在黑暗虚空中。  

“轰!!!”  

外界,元神回归肉身的瞬间,刘玉周身灵压便急骤攀升。  

在短短一息的时间里,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地步。  

心中,闪过“两色元婴”秘法的内容,种种细节都无比清晰,他面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旋即排除杂念,刘玉放空心神,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开始日常修炼。  

万丈高楼平地起!  

十天前,新弟子入门仪式。  

一名长相憨厚的少年,将手放在“测灵柱”上,柱身很快升起一道道灵光。  

红色、青色、蓝色、黄色。  

须发皆白的筑基执事,随意看了一眼,无悲无喜道:  

“刘安,四系伪灵根。”  

“灵根属性火、水、木、土,火属性灵气亲和度三十三。”  

“退下吧。”  

虽然目前宗门正是用人之际,就算是伪灵根资质,只要灵气亲和度不是太低,也能进入元阳别院。  

但这种资质的少年,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多半通过不了三年后的考核。  

大概率要被贬为杂役,一点都不值得重视。  

毕竟人妖大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