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肉身神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寿命、力量、身体构造,乃至灵魂元神,都已经与凡人天差地别。”  

“这种种巨大的差异,又如何让高阶修士对于凡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甚至,都已经出现生殖隔离!”  

功法运转中,刘玉闪过这个念头,随后收束心神,全力运转功法吸收灵气。  

在聚灵阵的牵引下,三阶中品永泉山的大部分灵气,都向着他闭关的洞府汹涌而来。  

声势之大,甚至还要堪比凝结九品金丹的时候。  

毕竟“星辰真身”,可是上古最顶尖的炼体功法,立意之高举世罕见。  

而刘玉自修炼以来,也从来都没有偷工减料的时候,肉身基础无比雄厚。  

可惜,见识到的修士,大多成了亡魂。  

这一点,只有少数几个女人知道在刘玉冲击三阶体修的时候,外界已经是风起云涌,整个永泉山都产生了不小异象。  

手下众多修士震动不已,纷纷猜测院长是不是又在修炼厉害的神通?  

亦或者,是得到了什么威能惊人的宝物?  

巨量的灵气,被刘玉源源不断炼化为体修法力与气血精华,淬炼身躯每一寸血肉与骨髓,不留下任何死角。  

体型虽然维持在了三丈三,不再继续增长。  

但肉身强度,却无时无刻不在提升,变得更为坚韧坚硬。  

刘玉每时每刻,都感觉感觉到气力的增长。  

十万斤、三十万斤、八十万斤......  

一直到了八十万斤,增长的趋势才渐渐放缓,但也没有就此停止。  

任何力量,都越到后面提升越难,与前面的差距也是越大。  

八十万斤的力量,可不只是十万的八倍那么简单,这其中的差距超乎想象,至少是二三十倍之多!  

当“星辰真身”运转到第八百八十八遍,刘玉感觉功法运转的速度明显放缓,变得慢如龟爬。  

三阶!  

刘玉心中一动。  

身体素质虽然已经达到了三阶,但距离“星辰真身”正式突破到三阶,还缺少一点最为关键的东西。  

“咔嚓”  

刘玉身躯一动,抖落大片寒冰,储物戒灵光一闪,一个水滴状的吊坠便出现在了手上。  

吊坠呈蓝色透明状,中心处有一缕红光隐现。  

此物与“纳星盒”、“邀月壶”类似,同样可以储存星辰之力,而且可以容纳更为高级的“太阳之力”。  

真身第三层名为“烈日”,顾名思义想要正式达到,便是要一缕至阳之力作为引子。  

而作为引子的至阳之力,还有比太阳之力更为合适的吗?!  

在达到金丹境界之后,刘玉在仙府中权限更大了一丝丝,已经能够捏造出“太阳之力”,虽然效率极低。  

将水滴吊坠握在手掌,刘玉另一只瞬间打出数十道法决,解除了对“太阳之力”的封印。  

“滋滋”  

封印解除的瞬间,淡蓝透明的水滴吊坠,立刻被深红灵光盈满。  

与此同时,小小的吊坠尽量释放光和热,室内的温度迅速攀升。  

就连刘玉体表极寒之力凝结的寒冰,也迅速有了融化的迹象。  

刘玉松开手掌,任由吊坠悬浮在身前,闭上眼眸运转“星辰真身”,开始牵引吊坠内的那一缕“太阳之力”。  

“嗡嗡”  

水滴吊坠微微颤抖,其内的灵光愈发闪耀。  

当一阵强光闪过,深红灵光强盛到极点的时候,终于开始暗淡下去。  

一缕散发着炽热之气的微小红芒,终于从吊坠之内脱离,受到无形之力的牵引,缓缓向刘玉胸膛漂浮而去。  

这一缕红芒,便是太阳之力!  

“噗噗”  

当太阳之力出现,室内的一些用具,深追开始冒着黑烟。  

倘若里红芒再近一些,甚至可能开始自燃。  

刘玉小心翼翼控制太阳之力,悬浮在离胸膛圆形图案三寸的地方,随后便不再前进。  

红、银、蓝,三色灵光交相辉映,照耀炼器室每一个角落,宛如日月星同时升起!  

可惜,这胜景却无人欣赏。  

即使隔着一段距离,刘玉也能够感觉到太阳之力的炽烈温度,以及那种极为不稳定的状态,体表皮肤逐渐变得滚烫通红。  

即使有蕴含极寒特性的法力守护,依旧不可避免变得滚烫起来,仿佛渺小无力凡人,在烈日之下接受暴晒。  

太阳之力就算比之太阴之力,也要高出半个层级,并且更加不稳定。  

与之相比,太阴之力到算得上温顺了。  

纵然肉身强度已经达到三阶,刘玉也不敢直接吸收,怕直接被焚烧为飞灰。  

他一开始只是运转功法,吸收太阳之力散发的光和热,想要诞生相应特性的法力。  

时间推移,一日一夜转瞬即逝。  

一遍遍运功功法吸收光和热,就在某一个瞬间,刘玉胸膛银蓝二色的圆形图案中,终于有了一丝红光闪耀。  

与此同时,体内也诞生了一丝炽烈、滚烫的红色法力。  

“成了。”  

刘玉心中一动,体内法力迅速转换,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一般,炽烈滚烫的红色法力不断增加。  

一面吸收光和热,一面转化体内法力。  

红色法力诞生之时,也标志着他正式踏入“烈日”阶段,已经达到八十万斤的巨力,再一次迅速增加。  

已经趋于停滞的肉身强度,再一次开始迅速增加。  

随着所有体修法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