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论功行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宗门任务,便可稳定的获取,甚至弟子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易。  

后者获取极难,特别是在平常的时候,获取的渠道更是极少,往往需要为宗门做出极为卓越的贡献。  

只有战争时期,功勋点的获取才相对简单一点,获取的渠道才更多了一点。  

不过获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与敌修正面交手,伴随着生死危机。  

击杀敌方一名筑基初期修士,也才计一个功勋点,获得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功勋点算是比贡献点高一个层级的东西,几乎只有筑基期以上的修士,才能够获取。  

炼气期修士几乎不可能通过击杀获取,毕竟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正面斗法不可能越阶击杀筑基修士。  

只能通过完成特殊任务的方式,才可以少量的获得。  

贡献点能够兑换的宝物,功勋点全部更够兑换,贡献点不能兑换的宝物,功勋点也能够兑换。  

比如说辅助结丹的灵物,天尘丹、结金丹等,贡献点不能够兑换的,而功勋点却能。  

而且功勋点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如果修士有一名灵根资质极差的后代,原本不能资格进入元阳宗,消耗功勋点却可破格收录。  

甚至只要功勋点足够,不管资质如何与修为高低,还可以直入内门,也算得上福泽后代了。  

并且功勋点的多少,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价值。  

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修士为宗门付出的多少,是衡量能够晋升真传弟子的条件之一。  

“梁东十三功勋点”  

“卫小琴四十五功勋点”  

“马英杰七十功勋点”  

长风真人威严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隐有回响。  

先是完成特殊任务的数量,再是击杀修士的数量,然后加在一起得出最终的数值。  

每一个名字念出,下方必定会有一名筑基修士回应,神色各不相同。  

每一次声音的响起,都扣动这下方修士的心弦。  

毕竟功勋点事关重大,说是关系到一些修士的道途,也一点都不为过。  

有一些筑基同门,之所以在燕国之战拼命完成任务,尽所能的斩杀白云观修士,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功勋点,兑换到结丹灵物。  

结丹灵物一直被各大势力严格把控,极少流露到外界的也是卖出高价,引起无数修士抢夺。  

无法通过宗门的渠道获取,去外界购买获取的机会就更小了。  

除非,有大量的灵石,以万为单位的灵石。  

屏息听着长风真人的话语,刘玉心神也是非常集中,他想晋升真传弟子,功勋点必须到达要求。  

除此之外,还想使用功勋点,兑换一颗“天尘丹”。  

兑换一颗“天尘丹”,需要二十功勋点,而晋升真传弟子的最低要求,则是五十功勋点。  

至于结金丹,则需要整整一百功勋点,才能够直接兑换。  

刘玉反正是不指望从宗门获取结金丹了,他的功勋点肯定是不够的,也不可能费时费力完成宗门任务,去慢慢积累。  

以他的资质,一颗结金丹不一定能够凝结金丹,还不如死了这条心,踏踏实实自己炼制。  

“刘玉,五十五功勋点。”  

就在凝神静听时,终于念到了自己的名字,刘玉迅速反应过来。  

弯腰行礼的同时,取出宗门令牌捧在掌心。  

只见长风真人伸手一抓,便将宗门令牌手中,然后取出一件特殊的圆盘法器,一手掐着法诀激发圆盘法器,将功勋点的信息刻入其中。  

最后,宗门令牌又轻飘飘飞回了刘玉手中。  

“为宗门效力,弟子万死不辞,多谢长风师伯!”  

将令牌收回储物袋,按捺住立刻查看的想法,刘玉又规规矩矩行了一礼。  

五十五点的功勋,在青锋领队中排在上游,在所有筑基同门中也能排在中游,不过还算是在意料之中。  

由于青锋小队任务的特殊性,功劳其实并不好判定。  

没有绝对的参考对象,功勋点的判定也比较模糊,判多判少其实很看经手长老的主观意愿。  

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全凭经手的长老做主。  

就算是按照偏少的情况去判,也只能接受,毕竟也是合情合理。  

“还行。”  

刘玉心中一松。  

总算没有出现意外,功勋点高于五十,达到了晋升真传的条件,兑换一颗天尘丹也绰绰有余。  

毕竟主持此事的长风真人是李家修士,与便宜师尊同为一家,自己勉强能够沾上一点关系,或多或少受到一点照顾也是正常的。  

虽然没有交流过,但一切皆在不言中。  

这种无形的照顾,也门中的潜规则之一了,高阶修士也是有徒子徒孙的嘛。  

想到这里,刘玉不动声色转头,看了一眼意气风发的马英杰。  

马家也是宗内金丹家族之一,此人的队伍可比自己豪华多了,一切都被其长辈安排得妥妥当当。  

最终不出意外,此人队伍的表现排名第二,只在李不语之后。  

加之上面有长老斡旋,功勋达到七十点之多,也就不奇怪了。  

这个数目再运作一番,结金丹不难到手。  

“看来,此人便是马家这一代重点培养的对象了。”  

前路都被家族安排好了,刘玉承认,确实有些羡慕。  

至于卫小琴,队伍表现比自己队伍差了半筹,有没有亲近的长老说话,四十五点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