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清荷灵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待那股燥热消散大半后,刘玉轻呼一口气,身体的异样慢慢平复下来。  

把那五百多块灵石收进储物袋,他神识扫过细数了一番。  

现在储物袋中,又有了一千三百块下品灵石,加上一枚中品灵石。  

这对于炼气期修士,无疑是一笔巨款。  

就连一些身家少一点的筑基期修士,也不过如此,都快可以买两件品质差一点的极品法器了。  

不过这些灵石,大部分是见不得光的。  

有用仙府催熟灵药炼制丹药换来的灵石,有从儒衫修士身上搜刮而来的战利品,都是经不起深究的。  

这远远不是一个新手炼丹师、外门弟子所能拥有的巨款。  

如果刘玉的身家被发现,恐怕一些筑基期修士都会眼红,生起杀人夺宝的念头。  

刘玉将下品法器银色小尺和黄色小叉,收进常用的储物袋。  

法器、符箓与几瓶治疗伤势恢复法力的丹药,同样装进常用的储物袋,分门别类的放好。  

尽量保证要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能找到。  

一些七七八八的杂物,则放进得自儒衫修士的储物袋,平时放置在洞府的暗格中,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用。  

青色小刀与那一截红色绸缎,这样已经报废的法器,以及一些用不到的物品,则放到得自妩媚女修的那个储物袋。  

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把这些东西给处理了。  

刘玉盘膝坐在石床之上,手中拿起那面椭圆小镜,缓缓把法力注入其中开始祭炼。  

一刻钟后,前期的祭炼已经完成。  

神识一动,比一般炼气后期修士略微强大的神识,朝小镜内部汹涌而去。  

开始驱除儒衫修士的神识印记,打下属于自己的神识印记。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完成,大约过了半刻钟后,这件椭圆小镜已经祭炼完成了。  

刘玉一拍储物袋取出金龙剑,操控它漂浮在身前两三丈处。  

随后手持椭圆小镜,将镜面对准金龙剑,输入法力控制镜面射出一道淡淡的白色光芒,照耀在剑身上。  

金龙剑本体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但他可以感觉到,其内部法力运转顿时迟滞起来。  

同时灵光有些暗淡,威能大减,只相当于中品法器的程度。  

试验了一会儿后,刘玉发现椭圆小镜发出的白光,能干扰法器内部的法力运行。  

就算是上品法器也不例外,不过没有极品法器,不知这白光对极品法器有没有效果。  

但刘玉猜测应该也能影响极品法器,毕竟极品法器对比上品法器,只是材质好一点,威能大一些,并无本质的不同。  

唯一遗憾的是,这白光必须持续照耀到法器本体才有效果,而要维持白光,必须一只手握住持续输入法力。  

这是一个极大的缺点,不过就算如此,也是一件难得的辅助性法器了。  

“金丝镜”  

刘玉看着椭圆小镜金色的边框,给这件比较重视的辅助法器取了一个名字,把两件法器收进了储物袋。  

随后又从储物袋取出一个木盒,正是从张春明那里得到的清荷茶树的种子。  

这清荷茶树从种子成长到结出茶叶,需要一百八十年,然后每十年才结出一斤茶叶。  

炼气期修士极限寿元也才一百二十岁,对于大多数炼气期修士而言,都完全是鸡肋。  

恐怕直到老死,都喝不上此茶,而对筑基期修士又完全没有效果。  

虽然此茶能略微滋养、提升神识,但生长时间太长、产量又太少,养殖起来实在不划算。  

故而感兴趣的修士很少,几乎无人问津。  

不过这些缺陷,对刘玉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他有仙府可以依仗,只要用仙府催熟,生长时间与产量都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消耗一些灵石罢了。  

此茶虽然有种种限制,但对刘玉而言,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灵茶。  

神识强大的好处,他已经体会到了。  

这让他在炼气中期,就能御使三件法器,几次遇到危险,都能化险为夷战胜敌人。  

可以说,强大的神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神识做为神魂力量在外的表现,提升神识能不能间接增强神魂呢?  

在许多典籍里都有提到,神魂强大之人在突破大境界时,往往比一般修士多了一成左右的可能,还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  

刘玉想到此处,忍不住心头火热起来。  

若真是预想中的那样的话,那他的修仙之路将会平坦许多,于资质平庸的他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同时打定主意,这种能够增加神识的灵物,以后一定要尽力去搜集。  

将木盒置于掌心,又取出三百灵石放在腿上,刘玉控制着神识,向碧绿光点探去。  

碧绿光点立于泥丸宫上方,静静悬浮在一片黑暗虚空中,散发着淡淡的光华。  

驱散了一小片似乎永恒的黑暗,给这片神秘之所,带来了渺小的光明。  

当神识接触到碧绿光点,立刻有一股熟悉的吸力传来,元神雏形连同手上的木盒,同时进入了仙府。  

视线突变,刘玉又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红色光球,出现在仙府中黑色灵田的上方。  

木盒与灵石,正漂浮在他的身边。  

没有任何意外,来来回回许多次,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出现的方式。  

刘玉元神控制着木盒飘到黑色灵田旁边,打开木盒,将这颗清荷茶树的种子种了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