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涵虚混太清(5/6)
猜测过,此物在人,当为金液大药…
江闻捂住了脸。
疯了,果然全都疯了。
“金液”的炼制之法,出自《道藏·洞神部》之《太清金液神丹经》,所谓金液,其实是丹砂、雄黄、雌黄等矿物质经研磨之后,被封闭于土釜中,通过长期加热氧化之后获得的化学提炼物,因其“罗光纷纭,其气似紫华之见太阳”,发出紫色光芒,而被称为金液,甚至被视为有长生不死的功效。
然而纵使书中记载如此详细,数千年来此物却就像是西方炼金术的贤者之石,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根本没有人能在外丹中复刻出来。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只要能以金液大药炼制还丹,主宰入于黄庭发号司令,使那日渐消耗的先天一气,不减反增,就能成就长生久视大道。
“如此说来,山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有不少是你的手笔吧?就为了找出什么长生不老、狗屁倒灶的金液大药?”
这下,赵无极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倒是很充足了,他明明很早就发现了这里有着某种奥秘,甚至可能寻觅出“古之仙人”能长生不死的秘密。
只是江闻看着那浑身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的怪物,浑身都散发出恐怖谷效应所带来的天然厌恶,这不过又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死之道”。
下一秒,他就决定不按常理出牌,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赵教主,你说了那么多,就没有想过在你眼前的仙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吗?”
莫非江道长短短时间,就已经有了眉目。
江闻哈哈一笑。
“不用试探我了,这点事情我也不需要藏着掖着,只是忽然想起来了,才想和你说说罢了。”
“最早发现这里的并非吴人越人,而是从中原流落到此地的昆吾族人,这一点赵教主应该也多少有所察觉吧?”
猜测赵无极全神贯注听着没有答话,江闻旋即说道。
“越人在此地杀白马白牛祭祀,不过是对昆吾族人虐杀奴隶的拙劣模仿——但最终效果是一样,因为早在上古颛顼帝时期‘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就已经察觉到了来自星海之中的危险,并且试图加以隔绝。”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宇宙间往来于心宿二毕宿五的这条恒星轴线,和往来轩辕十四北落师门的这条恒星轴线,在星际间有着很高的地位,可以视作一条四通八达的驰道。”
“如果这条驰道在刚好的时间和位置,比如当太阳到达黄经位于0°时刻,也就是春分到来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干扰而陷入死点。”
“所谓死点,一种机械运动中恰好处于平衡的特殊位置点的统称,有一种死点是在死点周围运动会缓慢、以至于难以肉眼辨别的死点,一段时间就会自己慢慢解除。或许湛卢山记载的跨龙羽人陨地,根本就是一群小蚂蚁所制造的星际车祸?”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北落师门里藏着什么,但不论原因如何、说来也巧,颛顼帝设立了‘火正’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专门负责观测心宿二,这颗苍龙七宿中最亮的星。而《史记》记载直到帝喾时,还是由具有‘绝地天通’大功的重黎,继续担任火正,监察着这颗在他们眼中最为危险的星星。”
“接下来,请不要觉得我是在牵强附会,继续往下听。”
“史记记载很明确,重黎之后,他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正,后来吴回之子陆终也担任火正,再往后陆终氏娶于鬼方氏生六子,其长曰昆吾——明白了吗,这就是昆吾氏族的来源,也是他们关于苍龙七宿、大火星、跨龙羽人奥秘的流传轨迹!”
…即便你捋清了昆吾一族的来历,然后呢。
江闻哈哈大笑,似乎在嘲笑他的自欺欺人。
“赵教主我问问你,假如面前的真是一名服食金液大药而长生不老的仙人,为何你们的祖师真人会过而不见,弃之如敝屣呢?到底是他一个修道之人修成了佛门的四大皆空,还是有一些就连他都没有兴趣,乃至于没有办法动手的理由呢?”
“不需要我说,《史记·楚世家》载的很清楚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而其中的季连,就是楚国的始祖。”
“在这个古老的家族之中,只有幼弟得到了存续发展,不像昆吾氏作为方伯,在夏末便因桀为虐而遭夷灭,后代族人更因‘不服周’而流利四散,而其他人也是差不多,此时唯一值得投靠的,就是出自同宗的季连之后、楚国地方了。”
“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三子彭祖,他所在的彭国纵然在夏朝盛极一时,又在周初作为牧誓八国之一参加了牧野之战,却也仍旧难逃衰败的命运,最终并入了楚国之中。”
“——这时你猜猜,昆吾氏的传世秘密,会不会流入同一家族的彭祖氏一脉耳中呢?”
关于这些东西,江闻没有故意采用什么危言耸听的内容,因为真正危言耸听的还在后头,他如今只是抽丝剥茧地把一个对于赵无极并不算秘密的秘密,用时间长河上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了推理,逐渐逼近他所追寻的结论。
再然后,他只需要抛出一个流传在武夷山中极为久远的典故就行。
唐贞观初年,左千牛卫将军彭迁入闽,提督建州诸军事,致仕后遂带领亲属捐金雇募民力开
江闻捂住了脸。
疯了,果然全都疯了。
“金液”的炼制之法,出自《道藏·洞神部》之《太清金液神丹经》,所谓金液,其实是丹砂、雄黄、雌黄等矿物质经研磨之后,被封闭于土釜中,通过长期加热氧化之后获得的化学提炼物,因其“罗光纷纭,其气似紫华之见太阳”,发出紫色光芒,而被称为金液,甚至被视为有长生不死的功效。
然而纵使书中记载如此详细,数千年来此物却就像是西方炼金术的贤者之石,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根本没有人能在外丹中复刻出来。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只要能以金液大药炼制还丹,主宰入于黄庭发号司令,使那日渐消耗的先天一气,不减反增,就能成就长生久视大道。
“如此说来,山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有不少是你的手笔吧?就为了找出什么长生不老、狗屁倒灶的金液大药?”
这下,赵无极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倒是很充足了,他明明很早就发现了这里有着某种奥秘,甚至可能寻觅出“古之仙人”能长生不死的秘密。
只是江闻看着那浑身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的怪物,浑身都散发出恐怖谷效应所带来的天然厌恶,这不过又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死之道”。
下一秒,他就决定不按常理出牌,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赵教主,你说了那么多,就没有想过在你眼前的仙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吗?”
莫非江道长短短时间,就已经有了眉目。
江闻哈哈一笑。
“不用试探我了,这点事情我也不需要藏着掖着,只是忽然想起来了,才想和你说说罢了。”
“最早发现这里的并非吴人越人,而是从中原流落到此地的昆吾族人,这一点赵教主应该也多少有所察觉吧?”
猜测赵无极全神贯注听着没有答话,江闻旋即说道。
“越人在此地杀白马白牛祭祀,不过是对昆吾族人虐杀奴隶的拙劣模仿——但最终效果是一样,因为早在上古颛顼帝时期‘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就已经察觉到了来自星海之中的危险,并且试图加以隔绝。”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宇宙间往来于心宿二毕宿五的这条恒星轴线,和往来轩辕十四北落师门的这条恒星轴线,在星际间有着很高的地位,可以视作一条四通八达的驰道。”
“如果这条驰道在刚好的时间和位置,比如当太阳到达黄经位于0°时刻,也就是春分到来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干扰而陷入死点。”
“所谓死点,一种机械运动中恰好处于平衡的特殊位置点的统称,有一种死点是在死点周围运动会缓慢、以至于难以肉眼辨别的死点,一段时间就会自己慢慢解除。或许湛卢山记载的跨龙羽人陨地,根本就是一群小蚂蚁所制造的星际车祸?”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北落师门里藏着什么,但不论原因如何、说来也巧,颛顼帝设立了‘火正’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专门负责观测心宿二,这颗苍龙七宿中最亮的星。而《史记》记载直到帝喾时,还是由具有‘绝地天通’大功的重黎,继续担任火正,监察着这颗在他们眼中最为危险的星星。”
“接下来,请不要觉得我是在牵强附会,继续往下听。”
“史记记载很明确,重黎之后,他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正,后来吴回之子陆终也担任火正,再往后陆终氏娶于鬼方氏生六子,其长曰昆吾——明白了吗,这就是昆吾氏族的来源,也是他们关于苍龙七宿、大火星、跨龙羽人奥秘的流传轨迹!”
…即便你捋清了昆吾一族的来历,然后呢。
江闻哈哈大笑,似乎在嘲笑他的自欺欺人。
“赵教主我问问你,假如面前的真是一名服食金液大药而长生不老的仙人,为何你们的祖师真人会过而不见,弃之如敝屣呢?到底是他一个修道之人修成了佛门的四大皆空,还是有一些就连他都没有兴趣,乃至于没有办法动手的理由呢?”
“不需要我说,《史记·楚世家》载的很清楚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而其中的季连,就是楚国的始祖。”
“在这个古老的家族之中,只有幼弟得到了存续发展,不像昆吾氏作为方伯,在夏末便因桀为虐而遭夷灭,后代族人更因‘不服周’而流利四散,而其他人也是差不多,此时唯一值得投靠的,就是出自同宗的季连之后、楚国地方了。”
“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三子彭祖,他所在的彭国纵然在夏朝盛极一时,又在周初作为牧誓八国之一参加了牧野之战,却也仍旧难逃衰败的命运,最终并入了楚国之中。”
“——这时你猜猜,昆吾氏的传世秘密,会不会流入同一家族的彭祖氏一脉耳中呢?”
关于这些东西,江闻没有故意采用什么危言耸听的内容,因为真正危言耸听的还在后头,他如今只是抽丝剥茧地把一个对于赵无极并不算秘密的秘密,用时间长河上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了推理,逐渐逼近他所追寻的结论。
再然后,他只需要抛出一个流传在武夷山中极为久远的典故就行。
唐贞观初年,左千牛卫将军彭迁入闽,提督建州诸军事,致仕后遂带领亲属捐金雇募民力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