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漫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漫·道》,顾名思义,和漫画有关。  

其他同题材的漫画,立花绅也看过。  

怎么说呢?  

这类书很难出成绩。  

一方面,职业题材的漫画本身就小众,而“漫画家”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因为漫画家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漫画家的办公地点,哪怕想发生冲突,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漫画家也有一定的专业性,普通读者在某些方面,很难get到漫画家的high点。  

比如小书名次对漫画家的影响,动画制作对漫画家的影响。  

此外,就是立花绅对郗慕晗的不放心。  

尽管《漫·道》的原画是沈昕,但原作确实郗慕晗。  

这部漫画能在了《少年Leap》连载?  

立花绅对此持观望态度。  

沈昕的na向来画的比较工整,铅笔线在纸张上显得特别清晰,线条也不紊乱,看起来格外舒服。  

《漫·道》的第一话也是如此。  

故事开始,便是以男主角的视角展开。  

主角是一名初中生,年纪虽然小,但符合少年漫画的标准,立花绅认为这样的设定没什么太大问题。  

不过,主角却不是那么热爱漫画,至少在前面几页的表现上是如此。  

学校里,icFuture》被读者争相借阅,但是主角却从来没看过漫画杂志,甚至,当同学在课间讨论漫画时,主角也会刻意避开。  

久而久之,就有了主角不喜欢漫画的流言。  

“别看他这样,他小时候很有天赋,得到过职业漫画家的好评,认为他是漫画家的好苗子。”  

主角的青梅竹马为主角辩解。  

“那他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  

“好苗子却讨厌漫画,漫画家看走眼了吧?”  

有人质疑,有人嘲笑。  

青梅竹马想要解释,主角却进入了教室,这场对话无疾而终。  

在回去的路上,青梅竹马向主角道歉,主角却没有回应…  

立花绅看到这里,忍不住向后翻页。  

也就三页的篇幅,就讲述了这么多内容,而且,也抛下了一个大悬念。  

为什么被称之为“漫画家的好苗子”的主角,疏远了漫画?  

好在这一话的篇幅足够长,后续的内容也随着娓娓道来。  

主角的父亲是一名杂志社的编辑,对漫画的喜爱无以言表,经常熬夜加班,或者为了催稿,而住在漫画家的家里,以至于母亲对父亲颇受微词,但每当要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会忍下气来。  

主角询问原因,母亲却说:“看到他眼睛里对漫画的喜爱,我无论如何都狠不下心来。在谈及漫画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的幸福,是最真实的。”  

“漫画家可是很辛苦的。”父亲眯起眼睛。  

“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辛苦也会感到幸福吧?就像爸爸一样。”  

主角开始练习绘画,构思na,最终,出来了一份只有十多页的原稿。  

父亲喜出望外,“我带你去看一下漫画家真正的工作地点吧?”  

主角很也开心,每天都在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很快,主角便见到了那位漫画家,他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了对方。  

“漫画家的好苗子”的评语,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漫画家提及的。  

“什么嘛…画得完全是一塌糊涂,这东西也叫漫画?”漫画家的儿子,紧比主角大一岁的小孩,却对主角的作品嗤之以鼻。  

主角当然不肯退让,两个人便扭打在了一起。  

父亲为了避免两个人再继续打下去,带着主角,早早地离开了漫画家的工作室,而在回去的路上,却发生了车祸——两辆汽车碰撞,在公交站台等车的两个人受到了牵连,父亲躲闪不及,被车撞倒。  

如果他不喜欢漫画,父亲或许就能活下来。  

这是他脑海中,唯一闪现的想法。  

他把自己与漫画隔离开,也把自己“囚禁”了起来。  

直到有一天,icFuture》连载了一名高中生的作品,无意中听到了这则消息的主角,知道这名高中生正是那名漫画家的儿子。  

于是,他将对方说过的话叙述出来,“画的一塌糊涂,这也叫漫画?”  

“不服气,你也画一部?”  

“你懂什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漫画。”  

“你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他未来可能会是icFuture》的台柱!”  

心中的郁闷无处发泄,主角回到家中,把自己锁在屋里,拿着G笔,却始终下不去笔,最后只能放弃…  

母亲敲开了门,她已经从主角的青梅竹马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见到闷闷不乐的主角,无奈之下,将父亲的日记转交给了主角。  

“…我得知他的想法时,心中的狂喜无以言表,甚至做梦都想着与他一起,创作出一部十连icFuture》小书榜首的漫画…20年,只要再等20年,应该就可以了…”  

拿着父亲的日记,主角痛哭起来。  

他把自己与漫画隔开的同时,也把父亲的梦想随之隔开。  

“我一定要创作一部十连icFuture》的漫画…为了父亲,也为了我自己!”  

在漫画的最后一格,主角发出了呐喊声。  

看完最后一格,立花绅摸了一下鼻子,鼻子有些酸。  

这一话的《漫·道》,反转再反转,让立花绅感到了不少意外,尤其,有些对白,让他都感到气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