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去瞧瞧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日后。  

沈万三在聚仙楼摆宴,邀请的是青州各郡所有大小商贾与世家子弟。  

三层楼,一时间人满为患。  

赵长青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前去看一看。  

因为他觉着,很可能今晚沈万三会被群殴。  

连带着那些各地太守也不会好过。  

有这等好戏岂能不去瞧瞧?  

但是去归去,不能明目张胆的去,万一他们认出了我的身份,不敢造次了咋办?所以得乔装打扮一番。  

子龙也得带着,万一不小心他们真认出我了,怕是会有生命危险。  

斗笠、面罩、夜行服,啥都不能缺。  

“子龙啊!”  

“末将在!”  

“去搞两个请柬,一会儿随我到聚仙楼逛逛,切记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身份,懂得吧?”  

赵云只以为齐王殿下这是要视察民情,所以并没有多想。  

这时,商会已经开始了。  

沈万三等人还没说话,就有几名商贾带头起哄道:  

“如果真要提高商税,大不了回江南老家!”  

“就是,我们蜀地虽然发展前景不好,但是起码还能混上饭吃,若是继续留在青州,怕是会饿死街头!”  

“沈兄,你也是商贾,为什么会同意提高商税?莫非他们给了你什么好处?”  

总之,经过他们几人一起哄,醉仙楼已经闹腾起来了。  

场面一度控制不住。  

各郡太守以及沈万三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皆是相视一笑,并没有去管他们,任由他们吵闹。  

今日他们所说的一切过分得话,沈万三等人都不会往心里去。  

哪怕他们辱骂赵长青,只要不太过分,沈万三等人都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着,留待秋后算帐。  

就算是有天大的仇,吵闹半天也累了。  

而沈万三就是在等待他们吵累的这一刻。  

“诸位,说了这么久,口干舌燥了吧?来人,先看茶。”沈万三笑呵呵说道。  

别人的面子可以不用给,但是沈万三的面子必须给,现在可不是彻底闹瓣的时刻,他们这些商贾,各个都是人精,也深知枪打出头鸟的危险,所以都在压抑情绪。  

想看看这位一来青州就不惜花费重金刺激经济的商业大佬究竟想做些什么。  

等众人品过茶,稳定了情绪之后,沈万三才开口说道:“其实我和你们一样,在看到颁布新法令时,也是一肚子疑惑,认为这种做法,极大的侵犯了我等利益。  

换句话说,我等就不是为了自己从商了,而是为了朝廷,他们在压榨我们的利益,在抽取我们的心血。  

但是后来各郡太守找我谈话,说是虽然商税会提高,但是会从其它方面给我们让利…”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一下,在注意观察众人的情绪。  

之所以刚才不给他们讲这些东西,是因为众人适才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很难让人融洽的相处,说了他们也听不进去。  

见到他们翘首以盼的模样,沈万三心底里就踏实了,看来绝大多数还是不愿放弃青州的前景,这波算是稳妥了。  

“至于如何让利呢?肯定就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了。  

衙门里面说是各郡土地会给我们百分之百的使用权,但是要使用租债模式,除了土地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外,青州也即将与他国开通贸易往来。  

如此一来,大家的买卖也就宽了,还会在乎赋税的那些蝇头小利?”  

沈万三这番话,让所有人面面相觑陷入沉思,过了会儿,大家伙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土地的使用权真是太重要了。  

他们都是外地商户,没有土地,想要在青州这地界一展拳脚,无异于是难如登天。  

但是拥有了土地,甚至有了土地的绝对使用权,那就大不相同了。  

至于那些商税,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  

这个让利已经是很可以了。  

沈万三又继续说道:“其实我知道,即使开通青州的贸易往来,给了大家伙土地使用权,但是有些人还是不甘心这高额商税。  

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这是齐王殿下的意思,而我斥金重铸青州,也是齐王殿下授意的。  

诸位不妨想想看,为什么齐王殿下非要这么做?那是因为青州苦啊!各郡饱受战火摧残,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齐王殿下此举,只是让青州的老百姓好过一些而已。而且各位从商以始,除了赚钱之外,或多或少也有想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事儿吧?  

因为一些事情,致使我等忘了初衷,现在也是时候该把他重新拾起来了,只有老百姓伙好了日子,我们魏国才会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欺负。  

齐王殿下这是在变法,变祖宗之法,我们应该支持,在此,我沈万三立誓,将会与各地太守一起,绝大限度的保障各位利益。  

我也恳求恳求你们,给老百姓一条活路吧!”  

沈万三此言一出,全场寂静了。  

提高商税,降低民税,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几天好日子,这是新法令的初衷。  

齐王殿下未来青州时,就让沈万三不惜斥重金重铸各郡,甚至发钱发粮给老百姓,还给老百姓们重新建造房屋。  

这算什么?  

这是仁义之举啊!  

这是齐王殿下胸怀苍生啊!  

这是万民之福江山之幸啊!  

今后我们的日子苦点累点怎么了?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