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效果显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总,我也是从何问兰何总身上得到的启发,把相邻几个省份的代理商集中起来,有实力的人可以通吃,我们也能收入更多!”  

刘长岐跟王弘毅商量,接下来不用一个省份一个省份去跑,而是将几个相邻省份的经销商聚在一起拍卖代理权。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事先打好广告,把氛围打造好。”  

王弘毅十分满意,刘长岐善于总结和反思,工作交给他就放心了。  

按照王弘毅的想法,现在让刘长岐担任总公司销售部总经理,也只是一个过渡,过段时间,要让他担任辽省分公司总经理。  

一个分公司的一把手,除了要善于营销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辽省分公司是天车食品第一个省级分公司,占地350亩,下面又有两个重要的生产基地,对天车公司在东北乃至整个北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以必须要放一个信得过的人在那里。  

现在主要是父亲王卫民在辽省负责。  

不过王卫民是天车公司总经理,要负责全面工作,不能总是具体负责一个分公司的事情。  

此外,王弘毅也有些私心,父亲已经习惯了西川省这边的生活,让他呆在东北那边估计也不习惯。  

更很快,刘长岐从荣州食品厂出来,直接就进入了天车公司,而且还是高层管理人员,明眼人一看他之前跟王卫民紧张的关系都是在演戏。  

如果黄家知道刘长岐一直在当卧底,说不定会报复他。  

王弘毅不希望刘长岐重蹈前世覆辙。  

“王总,你有空没有,给你汇报一下近期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副总经理丁友立敲门进来。  

他的脸色,比之前好多了。  

之前为了拿下蜀都牛奶厂,接着很快又成立辽省分公司,兼并公司以及拿地,公司的资金流非常紧张。  

丁友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一方面千方百计延长原料付款周期,另外一方面则加快销售回款。  

可以说,为了达到王弘毅的要求,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好在天车公司不像国营单位那样内部部门分割,各有各的利益,别说通力配合,就是不扯后腿,便算不错了。  

按照王弘毅的要求,天车公司是一个整体,重要工作,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配合。  

至于推责扯后腿的现象,一旦发现,轻则重罚重则直接清除。  

天车公司,王弘毅的意志就是所有人的目标。  

执行力是很强的。  

这一点,之前在红旗商场担任财务副经理的丁友立,感受十分深刻。  

虽然压力更大一些,但是他更喜欢天车公司的这种氛围。  

“王总,现在公司经营良好,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100万元每个月,根据销售部反馈的情况,美美豆奶粉市场需求量大,尽管蜀都牛奶厂的生产线已经改在完成实现全负荷运转,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全国的市场需求。加上王总新注入的资金,我们现在可账面可用资金,达到了5000万元。”  

丁友立的心情激动,对王弘毅充满了敬佩。  

从一个公司的资金流,几乎可以预测到这家公司的前景。  

他相信,天车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快。  

对于自己从红旗商场这样的国有体制里面跳出来,进入天车公司工作,他认为这是自己最明智的决策。  

所以,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在天车公司好好干下去,将这作为自己的事业来打拼。  

正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不仅在财务工作方面,他非常地用心,同时公司的发展状况,他都尽量去了解掌握,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这一块。  

“辽省公司按照王总的规划,虽然资金需求大,但是我测算了一下,公司现有资金,再加上超能经销代理权的拍卖所得,辽省公司的资金不成问题。接下来,我们甚至可以筹建西川分公司,顺便规划总部的建设。”  

现在天车公司的办公楼,是租的两层楼,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人员也不断增多,明显有些拥挤了。  

而丁友立根据资金流测算情况,觉得完全可以修建属于自己的办公楼,顺便可以修建一个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产能。  

听着丁友立的汇报,王弘毅心中暗笑。  

这家伙挺积极,而且能够不局限于自身岗位,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提出建议,这是一个好现象。  

有些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部门条线各自为政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管自己怎么好开工作,不管企业整体状况和发展需要。  

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内不出现看不见的鸿沟,内耗严重,效率极低。  

“你的建议很好,我也正在思考,不过不用着急,辽省公司才刚刚起步,至少要等辽省分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实现生产以后,再考虑修建总部的事情。”  

“至于西川分公司,确实有必要成立。”  

王弘毅对丁友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当然,对于公司的发展,王弘毅早就有自己的规划。  

随后,王弘毅又分别将其他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叫到自己办公室,听取了他们的汇报。  

虽然公司的状况,他随时都在了解,基本情况也是掌握了的。  

但是作为公司老板,通过听取汇报、谈话,进一步掌握信息、了解下属,也是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