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章 丧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市里的领导闻风出动,来桃花村来见杨飞。  

杨飞想着成人之美,既然苏桐和苏阳已经商量好,想进市里工作,那就替他美言几句好了。  

不出杨飞所料,他一开口提到苏阳想到市里找个工作的话头,领导马上就说,委办正好有个职务缺人,打算在全市招聘,既然苏阳肯来,那最好了。  

杨飞说,先让苏阳报个名,该走什么程序,你们照样走,能进则进。如果他的能力实在达不到要求,你们也不要勉强。  

话是这么说,程序当然也要走。  

但是,杨飞的面子,自然也是要给的。  

当然也可以不给杨飞面子,但以后杨飞也就不会再给你面子。  

市里的领导,在杨飞面前,还真的不敢太过拿捏。  

苏桐见杨飞肯为弟弟说情,不由得乐开了怀。  

她当然知道,有了杨飞这句话,苏阳进入市里工作,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天下午,杨飞陪爷爷下了几盘棋。  

杨明义指着对面的山头,笑道:“小飞,我死了后,就埋在那山头上啊。那边风水好。”  

杨飞笑道:“爷爷,你长命百岁,好日子还没过够呢!别说这种话。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你的病又不是什么大事,肯定能活一百二十岁!”  

杨明义道:“小飞,生死有命啊!你这么有出息,我死也冥目了!下到九泉,也能向列祖列宗吹嘘、吹嘘了。”  

杨飞笑道:“爷爷,你这么迷信啊?”  

杨明义一脸云淡风轻的说道:“这不叫迷信,叫念想。三代以上就不管了,三代以内,是在一起生活过的人,忽然间没了,怎么能不想念呢?阴间也好,黄泉也好,不就是个想念的地方吗?”  

杨飞缓缓点头,心想这就是我们华人的信仰吧?  

如果知道死后可以和过去的亲人团聚,是不是也就不那么畏惧死亡那天的来临了?  

生者知道逝者在某个空间守望自己,也会更加努力,生活的更好吧?  

杨明义语重心长的说道:“小飞,你现在有钱,切记为富而仁。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杨飞笑道:“爷爷,你放心吧,我这个人最喜欢怜贫惜弱了。”  

杨晚义嗯了一声,双手撑着膝盖,起身道:“我累了,去床上躺会。”  

杨飞扶爷爷到床上睡下,然后到水库钓鱼。  

大女儿杨苏已经上幼儿园了,二女儿杨荷在他旁边玩耍,桑叶子步寸不离的跟着。  

杨飞看着水面的浮标。  

浮标忽然动了动。  

杨飞笑着对女儿道:“快来看,爸爸钓到鱼了。”  

小荷荷摇摇晃晃的走过来,指着水面:“鱼,鱼!我要吃鱼鱼。”  

杨飞起竿。  

一条小鱼,随着鱼线跃出水面,活蹦乱跳的。  

小荷荷拍着双大笑。  

这时,苏桐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杨飞!杨飞!爷爷去了!”138txt  

杨飞的手一松,钓鱼竿掉落在下来,鱼线落进水里。  

他顾不得收拾,拔腿就往家里跑。  

“爷爷去了!”苏桐一把抱起女儿,跟了上去。  

杨飞回到家,看到父母围在爷爷床前。  

杨明义安静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了。  

老爷子真的走了!  

杨飞想到刚才还和爷爷在一起下棋,爷爷说累了,就扶他到床上睡下,没想到这一转眼的工夫,爷爷就永远的离开了!  

他不由得悲从中来。  

杨立远叹了一声,抹着眼睛道:“准备后事吧!上次预备的那口棺材,停放在苏桐家堂屋里,叫人去抬上来吧!”  

经历过上次那次事情,杨飞对爷爷的逝去,多了几分承受能力。  

丧事按部就班的举办。  

按照老爷子的吩咐,杨飞在对面山头,将杨明义自己选中的那块风水宝地做为墓地。  

这块地,杨家早就花钱买了下来的,叫人上山挖了穴,又请地仙算了时辰,说是五天后适合下葬。  

当天晚上,杨飞家人来人往,都是前来吊唁的。  

杨明义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杨飞的朋友圈子。  

省城的、市县镇村,各级人物,凡是能和杨飞家搭上一星半点关系的人,都前来吊唁。  

平常人家吊唁也就附近十里三乡的人过来,到晚上零点以后也就清净了。  

杨飞家却是络绎不绝,从傍晚开始,一直到凌晨天亮了,屋子里还是满满的人。  

杨立远见儿子一眼没有合眼了,就喊他去休息。  

杨飞摇了摇头:“爸,我睡不着。我累了,自然会去睡的。你去休息下吧!这里有我和哥呢。”  

“我也睡不着。”杨立远道,“今天只怕还有不少人来。”  

杨飞嗯了一声,说道:“爷爷的丧事,是大办还是小办?”  

杨立远道:“你做主。”  

杨飞道:“那就大办。”  

杨军道:“就怕影响不太好吧?”  

杨立远瞪眼道:“怕什么影响不好?我家小飞有的是钱!不偷不抢,自己挣来的!”  

杨军轻咳一声,说道:“爸,我不是这个意思。小飞当然有钱,谁都知道,可是,苏桐不是还在政府工作吗?”  

杨立远冷笑道:“她那算什么大人物?我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