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四合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3日清晨,7点30分。  

张伍坐在汽车的后座,歪头向车窗外不停的张望着。  

此时京城西城区什刹海的河沿上,小商贩早就在道路两边摆满了摊位。  

早点摊儿、水果蔬菜摊儿、手工艺品摊儿、书报摊儿…  

吆喝声叫卖声合着路边那些蹦蹦跳跳三五成群上学的小孩子,匆匆急行上班的白领,拎着鸟笼遛鸟的老人,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老北京生活画卷。  

高高的青砖红瓦围墙,偶然从院落里伸出来的老槐树的枝枝蔓蔓,还有河沿拱桥扶手下那些墨绿色的青苔,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日月变换,早已经变得朴实沧桑。  

虽然略显陈旧,但却显露出了此地悠久的历史积累和沉淀。  

张伍不禁感叹了一声,还是哥有眼光啊!  

这才是独一无二的老北京生活,这才是地道纯正的老北京风味儿。  

汽车驶入到文化保护区的时候,道路不是很宽,司机放缓了车速。  

窗外的瑟瑟秋风带着早点摊儿的香气一下扑进了车里。  

没吃早饭的张伍嗅着香气,耸了耸鼻子,肚子里一阵咕噜。  

“停车!”张伍拍了拍司机的座椅。  

车子慢慢靠边停下,张伍裹了裹衣服推门下了车。  

“师傅,来碗豆汁儿三个焦圈儿!”  

“好嘞!”  

张伍坐在路边摊的木椅子上,好奇的看向四周的环境。  

一碗豆汁儿。  

一袋焦圈儿。  

一个四合院。  

一座北京城。  

这是李逸游告诉他的话。  

今天以前张伍还不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毕竟他没有在京城生活过。  

不过今天他来了,算是长了见识。  

“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北京欢迎你,在太阳下分享呼吸在黄土地刷新成绩…”  

正当他四处张望的时候,清晨遛弯归来的老爷子手里的收音机里传来了他熟悉的声音。  

这不是《北京欢迎你》吗?  

看来这首歌还真的是要传遍祖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了啊!  

不过这也是应该的。  

官方的强力推手,百位明星的影响力,再加上“李逸游出品必是精品”的金字招牌,这首歌想不红都难!  

看来那一百位明星歌手是要再火上一把了。  

怪不得从昨天下午开始,他接到了好些个邀请他赴宴的电话。  

估计都是想和他套套近乎吧!  

毕竟娱乐圈里没有秘密,自己在京城开办分公司的事情也没有刻意隐瞒。  

不过他一个都没有应下来。  

没时间,也没有那个必要。  

自己也做不了哥的主。  

还是等哥再回华国的时候,让他自己去处理吧。  

片刻后。  

豆汁儿焦圈儿小咸菜都端了上来。  

张伍吞了口口水,急急的端起豆汁就是一大口。  

这一口不要紧,他差点把隔夜饭都吐了出来。  

我草!  

这什么玩意儿啊?  

他么的又酸又臭!  

怎么跟泔水似的?  

这就是哥说的“享受”?  

疯了吧?  

张伍赶紧把豆汁儿放下,拿起一个焦圈儿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这才压住嘴里的恶心味道。  

焦圈儿倒是挺不错的,焦脆酥香再佐上细细的咸菜丝儿,堪称美味。  

张伍把豆汁放到远远的桌角位置,拿着焦圈儿啃了起来。  

三个焦圈吞进肚里,张伍这才满足的抹了抹嘴。  

掏出钱结账,刚起身要走,裤兜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杜科长你好,我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  

收起电话,张伍快走两步登上了路边的汽车。  

“走!”  

五分钟后,汽车停在了什刹海河沿一条静静的巷子深处。  

车停稳,张伍迈步走下车,来到一座四合院门前。  

青砖黄瓦的外墙,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墙壁缝隙中那鲜绿色的青苔,处处流露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  

院门是打开的,院落里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见到张伍下车,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  

“张总,你好你好!”  

“杜科长,你好!”  

两人伸出右手轻轻的握了握。  

“李逸游先生没有来吗?”杜科长伸长脖子往后张望了一眼。  

张伍微笑着解释道:“他昨天已经飞回纽约了!”  

“这样啊!实在是太可惜了!”杜科长眼中流露出几分失望的色彩。  

两人站在门口客套了几句后,便并肩走进了院子。  

这座四合院是多个院落组成的,分前院和后院。  

一进前院大门,坐北朝南便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  

东西房各三间,北房是四间。  

院子里种着海棠树和梨树,还搭着一个葡萄架。  

不过时令已近秋末初冬,树上的叶子早就掉光了,略微显的有些凄凉。  

穿过中门小院,走过连接前后院的雕花回廊,张伍两人又来到了后院。  

后院和前院相似,也是北正房东西厢房的格局。  

前后院都逛完,两人又回到了大门口。  

“这座院子是前朝一位翰林大学士的府邸,总占地1800平方米。张亮张处长已经跟我交代过了,4万一平方米,如果李逸游先生没有异议的话,下午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杜科长提到张亮的名字,立刻挺直了身板正色说道。  

其实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