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七公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因为大齐皇室的介入,五大派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微妙了,表面平静,其实底下已经暗潮汹涌。  

除了玄道宗和御剑门争夺第一的位置,其他三大派也是私底下暗暗竞争。  

原本御剑门和飘云宗与灵兽宗是三宗并列第二的,实力最弱的是擅长炼丹的万药谷。  

现在御剑门蹿升到第一行列,与玄道宗竞争,飘云宗与灵兽宗也私下有了较劲。  

而且这些年,灵兽宗似乎彻底倒向了御剑门这边,在御剑门的扶持之下,实力也隐隐要强于飘云宗了。  

楚凡不知道飘云宗的高层是如何想的,并没有因此倒向玄道宗那边。  

或许在宗门高层看来,玄道宗一家独大,才对飘云宗最不利。  

倒是现在御剑门和灵兽宗联手,造成了两强相争的局面,这或许才是宗门高层最希望看到的。  

凌月瑶在楚凡两人离开之前就提醒他们,此去京都,五派势力汇聚,还有个大齐皇室,要小心灵兽宗的筑基期修士,因为这是和他们飘云宗最不对付的。  

但并不是其他几派势力就不用小心了,其他几派可能会暗地里下黑手,暗中挑拨。  

因为飘云宗现在还没有站队,而宗门高层的意思是绝不站队,所以其他几派或许会做出些事,逼着他们站队,这一点不得不防。  

六日之后,飘云宗传送大殿。  

在此传送大殿中,有直接通往大齐国京都的传送阵。  

楚凡和苏轻颜,此时正被许多人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  

这些人正是此行和楚凡他们一起前往京都之人。  

其中楚凡和苏轻颜是筑基中期,还有四名筑基初期,还有三十多名炼气期的弟子。  

楚凡和苏轻颜修为最高,自然此行以两人为首。  

这时站在楚凡身边的,却是一位身着紫色宫装的年轻女子。  

此女长得明眸皓齿、娇媚异常,那双眸子一笑起来就似乎带着媚意一般。  

年龄也才二十左右,正一脸热情的给楚凡介绍着什么。  

楚凡也时不时点点头。  

说起这位宫装女子,来头还真是不小,这位竟是一位加入飘云宗的皇室子弟。  

而且这位女子身份还极为尊贵,是当今大齐国君的第七个女儿,人称七公主。  

这位七公主叫齐韵,倒是个自来熟的性子,一见到楚凡和苏轻颜就立马上前热情的攀谈。  

她修为达到了筑基初期,是此行四名筑基初期修士的其中之一。  

此女在发现苏轻颜一直都冷着一张脸,似乎不喜欢与人交谈后,立马就走到楚凡身边。  

因为她发现这位楚师兄倒是异常和善的样子。  

楚凡其实也是想从这位七公主口中,多套出点京都的事,苏轻颜一直都是那种冷淡的性子,特别是对外人的时候,更是爱搭不理。  

所以套情报这种事,还是得他自己来。  

不过他要知道的也不是什么绝密之事,所以那位七公主对于楚凡的提问,倒是都毫不犹豫的一一回答。  

从这位七公主口中,楚凡知道了原来五大派派驻在京都的修仙者,也是有人数限制的。  

听七公主介绍,当初制定这个限制,也是五大派和大齐皇室共同协商制定的。  

像五大派派驻在京都最高实力者为一名金丹初期修士,原本这个人选一直都是由一家独大的玄道宗独占。  

只是后来御剑门崛起,才变成了现在由两派轮流派遣。  

一派金丹期长老只能驻守十年,十年后就得换上另一派的金丹期修士。  

只不过这位派驻在京都的金丹期修士,平常基本不会出面,只有当京都出现金丹期高手,威胁到当今国君性命时,才会出面。  

不过在楚凡看来,这位金丹期高手除了要保护当今国君不被暗杀,恐怕也有监督皇室的作用。  

如果皇室偷偷培养出金丹期修士,这位金丹期长老肯定会第一时间出手灭杀。  

所以基本上楚凡他们就算在京都呆上两年,也见不到那位金丹期修士。  

这样一来,京都最顶尖战力可以说就是筑基后期了,不仅大齐皇室有筑基后期修士,各派派驻在京都的主要负责人,也都是筑基后期修士。  

原本只有玄道宗可以在京都派驻两名筑基后期修士,其他派只能派驻一名,只不过御剑门崛起后,享受了和玄道宗同样的待遇。  

而筑基中期修士,玄道宗和御剑门各可派驻四名,其他三派只能派驻两名。  

筑基初期修士,玄道宗和御剑门各可派驻八名,其他三派只能派驻四名。  

而炼气期弟子数量则没有限制。  

说起来,楚凡还是靠着凌月瑶的关系,才走后门,挤掉了另一位和苏轻颜一起去京都镇守的筑基中期同门。  

只是这位同门也本来不想去的,听说自己被人顶替了,还高兴了好几天呢。  

显然这位也是知道,镇守京都绝不是什么好差事。  

“楚师兄,我们筑基初期和筑基中期都只需要驻守两年,而筑基后期修士却需要驻守五年,所以这次我们飘云宗的筑基后期修士不用替换。”七公主嫣然一笑的说道。  

楚凡闻言,却立马对这位筑基后期同门上了心,毕竟按照七公主的说法,他和苏轻颜接下来在京都镇守,一切都要听这位师兄的。  

如果这人不太好相处的话,倒也麻烦。  

“那位师兄叫岳龙子师兄,为人很和善的,在宗内名声也一直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