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限时破案(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错你了。”  

陈默言对着屏幕嘿嘿笑了一声,完全不担心!  

随后就开始忙着自己被谋杀的案子…  

看着未来钟宁发过来的信息,王云腾的嫌疑最大。  

除了他有充足的杀人动机外,他也是唯一被发现去过野湖和停车场的人。  

但是,作案过程对于陈默言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  

毕竟,他要侦破的不是十年前的冷案,也不是现在的命案,而是一件还没有发生的案子。  

最重要的是,自己唯一未来的老婆也受到了威胁,暂时也不能去调查此案件。  

难上加难。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此时,陈默言却迸发出了强烈的想法,在短时间内把凶手的行凶过程完全的推理出来。  

如果,想要推测出凶手的行凶过程,就要把自己当做凶手。  

这也是陈默言比较擅长的地方。  

陈默言把目前自己知道目前自己知道的证据,全部罗列了下来。  

死因:溺水而亡,但身上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嫌疑人:  

高子健,所购买假肢厂的老板。  

王云腾,原同事,将其送入监狱。并且出现在野湖和停车场。  

刘鸿飞,原公司经理,可能是竞争对手(自己在离职后,同样做起了内衣销售。)  

楚禾,身份可疑(通过与未来钟宁的谈话,她喜欢自己,闹的自己差点离婚)。  

在罗列嫌疑人的时候,陈默言在魏天臣的身上考虑了许久。  

未来钟宁不愿意调查他。  

加上自己在下雨的那天,去接钟宁时候的情况,推断出未来钟宁的时间线上,可能和魏天臣是男女朋友关系。  

就算是,自己在后来和未来的钟宁,谈起恋爱,自己与魏天臣产生交集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他曾经也谈过几次恋爱,也从来没碰到过他们的前男友啊。  

所以,陈默言把魏天臣从嫌疑人的名单上面去掉。  

尽管,在自己现在这条时间线上,成功阻止了这件事情。  

魏天臣可能会恨自己。  

暂时也不会影响未来钟宁所在的那一条时间线。  

对于时间的研究,超出了陈默言的能力范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过按照陈默言看科幻片的理解,无非也就是这几种情况:  

第一种,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第二种,涟漪效应,在水中扔入一颗石子,所产生的涟漪,会传到很远的地方,假如自己就是那颗石子,虽然对未来也会有影响,不过却很小。  

第三种,石子效应,在水中扔入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传播一米也好,十米也好,石子终究会落入水底;而水面上产生的涟漪也不会一直传播下去,水面终究会回归平静。  

换句话说,有些事情是固定的。  

在未来,谋杀自己的凶手是张三,但是自己改变了过去,张三死了,但是自己还是会因为某些事情被李四谋杀。  

也就是说,自己的死,就像是石子终究会落入水底;就像水面,终究会平静。  

三种方法,通俗的来讲,第一种会对未来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二种对未来较小的影响,而且有律可循,第三种就是对某一个时间段会造成影响,对后面无影响。  

时间运行的机制,具体是哪一种陈默言就无从得知,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种,也可能是三种都有,也可能是三种都没有…  

所以,陈默言准备从嫌疑人名单上的那些人入手。  

高子健已经凉透了,想要调查他,只能从他的那台电脑上面入手,这件事情已经在做,刘鸿飞的客户被张春明抢走了许多,短时间内应该会忙于公司的事情。  

楚禾太神秘了,除了主动送上门,几乎找不到他的信息。  

所以,现在只能从王云腾的身上下手。  

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公司,如果不在的话,那么就有些难办了。  

然而,也不是不能办。  

虽然调查现现在这些嫌疑人,对侦破自己在未来被谋杀的案件上没有实质性上的线索。  

但是却可以看出来一些事情的。  

比如说,王云腾会坐牢的事情,在监狱中认识了哪些人。  

在监狱之中待了五年的时间,与社会基本断了联系。  

但是他在出狱之后,却买了车,做起了包工头,这样的转变是一定有原因的。  

所以,这样的调查是必须的。  

陈默言翻看微信,找到了王云腾的朋友圈。  

只能查看最近三天所发的朋友圈,然而这三天只发送了一条朋友圈。  

而且只有一张照片。  

拍摄的窗外的小区的内部环境,朋友圈发布的时间早晨6:42分。  

根据小区的环境分析,这是一栋老小区,而且根据小区对面的那栋楼可以判断出,王云腾此时所在的位置,应该在顶楼的位置。  

左右两边还各有一栋楼。  

也就是说,他所在的小区是一个“口”字型的结构。  

这样结构的小区,在盛京市并不常见。  

在小区的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花坛,里面依稀的生长几颗树。  

陈默言回想了一下,有一次他去公司特别早。  

然而,王云腾也去的特别早,他说,今天一点都没有堵车,15分钟就到公司了。  

陈默言算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便在电脑上打开了地图,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