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合二为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文乐找了许久许久,就在她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蓬莱之石忽然间散发出来了一阵蓝色的光芒。  

她顺着那一阵光芒向前走着,慢慢寻着。  

可寻到的,却非是她想要的。  

不知为何,蓬莱之石指引她来到的地方竟是九原城城门口附近的一处林子里。  

连鸟啼声都听不到的一处林子里。  

江文乐有些失望,正准备离去,忽然瞧见了不远处的七个女子。  

她们这是已经准备出城门了。  

七个女子也注意到了江文乐,她们的目光落在了江文乐脖子上带着的项链上。  

“那是......”  

“蓬莱之石?”  

她们慢慢朝着江文乐走了过来,其中一位瞧了两眼江文乐身边的护卫,有些顾虑要不要开口。  

江文乐看出来了她的心思,便朝着身边护卫道:“你们先在这里等我,我与这几位姐姐有些话要说。”  

说罢,便向远处走去。  

护卫也不敢跟过去。  

待到了一处无人之地之后,那女子才开口问道:“姑娘,你是蓬莱人?”  

江文乐摇了摇头,“我不是。”  

“你若不是蓬莱人,这蓬莱之石又怎么会在你的身上?”  

江文乐低下头,望了一眼蓬莱之石。  

不知为何,蓬莱之石发出的光芒似乎比方才更要耀眼了一些。  

似乎是越靠近她们,这阵光芒便越耀眼。  

江文乐有些疑惑地望向众人,问道:“你们,你们怎么会知道蓬莱之石的事情?”  

为首的女子有些犹豫,与其他姐妹对视了一眼之后,从怀中掏出了一块石头。  

那块石头乍一看与蓬莱之石相差无几,只是再近看上面的纹路却与蓬莱之石大不相同。  

江文乐愈加疑惑:“这个是?”  

那女子回答道:“这是岱屿之石,我们七个人,来自岱屿。”  

岱屿,与蓬莱、员峤、方壶、瀛洲并称海上五山。  

但素闻岱屿、员峤、方壶早在多年前便已经消失在这世上了,她们又是?  

江文乐问:“所以,是因为这块岱屿之石,蓬莱之石才会忽然间有反应的,对么?”  

那女子点了点头,“素日里我们怕被人发现,一直将这块石头藏了起来,不会被任何东西任何人感应得到,只是今日不是要搬离九原城了吗,我们这才将它带在身上,没想到就这样被你感应到了,倒也算是有缘分。”  

“原是如此......可是岱屿不是早已......”她顿了顿,没将后面那句话说出来。  

“岱屿、员峤、方壶其实从未消失过,只是在世人眼里,已经消失了罢了。”  

“怎么会?那你们这么多年,都在哪里?”  

“我们就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这世间的每一个地方,想回家的时候,也可以回家看看。”  

“这么说来,岱屿其实并没有消逝?”  

“从未消逝过,只不过是岱屿、员峤、方壶合在了一起罢了。如今,就变成了这世间普普通通的风景,我们也变成了这世间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所以......其实蓬莱和瀛洲,没必要闹得你死我活,蓬莱和瀛洲也可以同时存在于这世界,对么?!”  

那女子听了江文乐这句话,不由得微微皱眉,她诧异道:“为何会说起这个?蓬莱和瀛洲,如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她们一直守在这九原城里,竟然连这些事情都不知道。  

“听闻蓬莱与瀛洲只能留下来一个,所以蓬莱人和瀛洲人最近都在想法设法拿到对方的灵石。”  

那女子闻言笑了笑,道:“又是这个害人的传说。”  

江文乐问:“这是假的?”  

“是真是假我就不知道了,我们没试过。”  

“当年岱屿、员峤、方壶是怎么度过的?”  

“当年,我们将三处的灵石合在了一起,岱屿、员峤、方壶便都彻底留存在了这个世界上,我们也能自由出入与这世间每一个角落,与常人无异。蓬莱和瀛洲,只要试一试这个法子便好了。”  

江文乐望向那女子手里的灵石,问道:“所以这一块石头,其实是三处灵石合为一块之后的石头?”  

她点了点头,道:“我们七姐妹平日里无事可做,便守着这个石头。蓬莱和瀛洲大可不必去斗个你死我活,只需将蓬莱之石和瀛洲之石合二为一就好了。”  

江文乐大喜,告别了七姐妹之后便急急忙忙回了住处。  

她要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晏南风。  

可她却再也没等到晏南风回来。  

她回来的时候,便看到了晏南风留下来的那一封信。  

原是因为谢长侯提前到了九原城,他怕谢长侯提前设法去往瀛洲,便打算回来之后与江文乐告个别就直接赴往瀛洲的。  

可是回来的时候江文乐已经不在了。  

时间不等人,他没法再耽误时间了,便留了一封信,之后便只身回到瀛洲。  

江文乐望着手里的信,心里忽然有些慌乱。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马上就要发生大事了。  

算算时间,若是谢长侯已经来了,那不二应该也快来了。  

只要她能在碰到谢长侯之前,遇到介不二就好。  

那样的话,她便还有机会赴往瀛洲找到晏南风,将这个消息告知与他。  

可世事难料,江文乐先遇到的,是宋永和与谢长侯。  

宋永和在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