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为她以后着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有说出来,而杨绵绵也明白四爷的意思。  

因为在康熙爷以前的每一位皇帝,基本上都没有出现过割地赔款这种事儿。  

若是出现在四爷身上,四爷估计死了都没法去面对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  

“爷大可放心,咱们大清英勇之将不少。区区一个小小的西北战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杨绵绵的记忆中,她根本就不记得在乾隆四年,西北发生过战事。  

而今年会发生的一件大事,应该是理亲王秘密造反之事。  

一想到这个杨绵绵瞳孔一缩,她怎么将这么大的事儿给忘记了?虽然最后还是以理亲王失败告终,可是终究会带来一场祸事。  

而且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扭曲了。谁知道理亲王会不会造反成功呢?  

一想到这儿。杨绵绵觉得自己是该提醒下四爷,可是她没有理由啊!  

总不能跟四爷说我是穿越过来的,我知道你们这个朝代的历史,在今年理亲王会造反,你尽快做好准备。  

要是她真这么说了,四爷非认为她中暑傻了。所以杨绵绵觉得自己应该委婉的提醒。  

可是她这话还没说呢,反倒四爷先问出声了。  

“这么对爷有信心。”  

四月挑眉,听到杨绵绵这么说,他心里是高兴的。那只能证明杨绵绵相信他,相信他可以治理好成个大清。  

“我发现爷现在越来越自恋了。我是对咱们大清的武将有信心。”  

杨绵绵被四爷这么一打岔。将刚刚准备委婉提醒四爷的事儿直接给忘到脑后了。  

“那就是对爷没信心呢。”  

四爷虎着一张俊脸。若是杨绵绵真敢说是,那么四爷扑上来掐死杨绵绵的冲动都有。  

“哪有,你也这么英明神武。提拔了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他们的成就便是爷的功劳。所以我这不是间接的夸奖爷的吗?”  

杨绵绵的求生欲还是很旺盛的。因为实在是四爷那一张脸,太冷了。  

“惯会贫嘴。”  

四爷一张俊脸也绷不住了。本来就是吓唬杨绵绵的。杨绵绵这么狗腿子似的一双。难道是自己最先绷不住?  

“呵呵,所以爷大可放心。咱们大清定然能赢了这场战事。”  

杨绵绵说完这句话之后,猛地拍着自己的脑袋。  

她就说你自己好像用同四爷说什么呢?结果被四爷一打岔,已经自己给带偏了。  

“你这是作甚?”  

四爷赶忙抓住杨绵绵的双手。防止杨绵绵在给自己来这么一下。就算他说她贫嘴,她也不能伸自己呀。  

杨绵绵不心疼四爷可心疼着呢。  

“都怪爷打岔,我将正事差点儿都给忘了。”  

看见四爷做着自己,杨绵绵着急的解释道。  

人家都说一孕傻三年。她这才傻完三年,这又开始三年了。怪不得整天忘东忘西的。原来都是怀过孕的缘故。  

“什么正事?”  

四爷疑惑,杨绵绵来他这儿。他也知道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传找杨云帆进来。而来正好是来和杨云帆说几句话的。  

不过。杨绵绵嘴里说的正事儿,不会就是他让杨云帆去西北的事儿吧?  

难道是杨绵绵不想让杨云帆去战场吃苦受累。因为去战场的将士们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活着回来边是加官进爵,难么死了最多也就是一个称号而已。  

其实若是杨绵绵真的不想让杨云帆去战场。那么四爷势必是会答应的。他可不想杨绵绵,为了杨云帆的是提心吊胆。  

只不过他让杨云帆去战场自由他的想法,如果杨云帆不去战场历练一番,他是没办法给他加官进爵的。  

可是让杨绵绵的弟弟做一个九品芝麻小官儿。四爷看着也不舒服。问题是他没有理由给杨云帆升官阿,那么只有他去战场走一走。  

不管他对此次战事有没有多大的功劳。只要这场战是赢了,杨云帆回来必定会有一个爵位的。  

这对杨家好,对后宫里的杨绵绵更好。  

因为在后宫这么多嫔妃里边儿,杨绵绵如今算是家世好的。可是比起那些满姓嫔妃,以及蒙古来的嫔妃,还是差那么一点。  

所以四爷想着,若是杨绵绵有一个强硬的母家,那么以后也没人敢那杨绵绵怎么样。  

四爷有这个想法,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生在帝位,可是他却不觉得自己会比杨绵绵死的晚。  

若是自己哪一天突然薨逝了,独留下杨绵绵和几个孩子,若是这下一任皇帝是杨绵绵的几个孩子,那也还好。  

可怕就怕,并不是杨绵绵所出的。那么杨绵绵那个时候最多得一个太贵妃的名位份。  

瞧瞧先帝的那些嫔妃们。难道没有一个太贵妃吗?在瞧瞧她们如今的处境。整天呆在那昏暗的西角楼。  

有的过的都不如后宫嫔妃们身边儿得宠的大宫女。  

到时候娇养惯了的杨绵绵怎么可能受得了那种日子呢?再说四爷也舍不得杨绵绵过那种日子。  

可是杨绵绵若是有一个强硬的母家的话,后宫的这些奴才做事儿也是要看三分的。自然不敢苛待杨绵绵。  

而且四爷并不怕外戚专权,他一个做皇帝的,若是这点事儿都摆不平,那么也不配做这个皇帝。  

而且就以杨家那些人的性子,将这个皇位让给他们,他们也懒得做。  

所以四爷并不担心。  

“我是你真的不放心杨云帆去战场,那么爷便让他留在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