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就三个月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就七天吧,七天后,爷让人来取衣裳。”  

四爷算算,一件外袍七天足矣。  

“七天?”  

杨绵绵却大叫,给她七十天她都不一定做的好,何况是七天呢!  

“爷要不就过年时在给您送去,你看可以吗?”  

杨绵绵试着和四爷商量。  

“不行,最多一个月。”  

这是四爷的最后让步了,谁家女子做件外袍要一个月的。  

杨绵绵颤颤巍巍的伸出三个手指头。  

“要不就三个月。”  

杨绵绵说完,便一直看着四爷,却见四爷脸色一黑就要开口了。  

杨绵绵忙抢先说到。  

“爷,我可是绣花都不会的,您让我做一件长袍不是为难我呢吗?所以三个月一点都不多。”  

对于杨绵绵来说是不多,首先她的学绣花,而且四爷常服上可不是一般的花,全部都是龙纹。所以这都不是一般人能绣的来的。  

还要学习裁尺寸,然后缝补,所以说对于她三个月真不多。  

四爷也显然想起了杨绵绵以前绣手帕的事情,那绣的还真认不出是个什么东西来。所以四爷只能点点头。  

现在突然有点后悔要杨绵绵给他制长袍了,因为他不知道杨绵绵会将龙绣成什么样,有可能是条虫,也有可能是条蛇。若是真成那样了,四爷觉得自己没有勇气穿出去。  

“好吧,那就三个月,不过爷希望是件正常的衣服就行。”  

四爷这话就是对杨绵绵不抱希望了。  

“爷放心,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做的。”  

杨绵绵点点头,示意四爷放心,她会用心学的。因为她也想亲自动手给四爷做一件外袍。  

两人正说着,外面传来敲门声。  

“咚咚咚。皇上主子,午膳好了。”  

听声音应该是琉璃了。  

“嗯!”  

杨绵绵轻声回应。然后同四爷一同出了寝室,到隔间准备用膳。  

谁知道,这两人刚吃到八分饱,小鹿子就回来了,顺带着还将伊尔根觉罗氏和杨琳琳一起带来了。  

杨绵绵本来以为伊尔根觉罗氏起码会用了午膳在来,谁知道,这小鹿子一去杨家将杨绵绵的话带到,伊尔根觉罗氏就迫不及待的带着杨琳琳催促小鹿子一同进宫。  

小鹿子无奈,只好回来了,在来时,还将杨绵绵这里的事都一一给伊尔根觉罗氏解释清楚。  

伊尔根觉罗氏这才放心不少。  

“臣妇携女给皇上请安,给元嫔娘娘请安,皇上万福金安,娘娘万福金安。”  

伊尔根觉罗氏一进来没想到见到一身明黄龙袍的男子。不用说自然就是皇上本人了。  

“夫人请起”  

四爷虚抬手。李玉立马上前掺扶起伊尔根觉罗氏。  

对于伊尔根觉罗氏,四爷多少事有点尊敬的。毕竟这是杨绵绵的额娘,也算四爷的岳母了,所以四爷见了面也不摆皇上的架子。  

“臣妇打扰皇上和娘娘用膳了。”  

伊尔根觉罗氏虽然是臣子之妇,这规矩却没的说。所以在看见四爷同杨绵绵一起用膳的时候。赶忙低下头,退到一旁。  

“夫人无碍,元嫔这两天也受惊不小,夫人替朕多陪陪元嫔,朕这养心殿还有不少事,就先走了。”  

四爷知道这母女俩,今天可是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他养心殿真的有事,所以他将时间留给母女俩。  

说完便起身站起来,朝着门外而去,杨绵绵也不阻拦。四爷这么做定然有他的想法。  

而伊尔根觉罗氏见四爷走出来,立马让开路。  

“恭送皇上。”  

众人微微福身,等四爷走后这才站起来。  

“娘娘担心死我了。”  

伊尔根觉罗氏一站起身,便忧心忡忡的对着杨绵绵。  

“额娘快坐”  

杨绵绵到是没在意别的。这先让人坐下,然后继续说道。  

“琥珀去膳房从新点一桌菜来,不要很多,但是要快。”  

就算有太多话想说,可是也要人吃饱饭才行。杨绵绵已经八分饱了,可是伊尔根觉罗氏和杨琳琳还空着肚子呢。  

杨绵绵可没打算让伊尔根觉罗氏空着肚子同自己说话。  

“娘娘不必了。”  

伊尔根觉罗氏忙摆手,她这是担心女儿,怎么搞的来了到是给女儿添麻烦了。  

“额娘,女儿就是在不孝,也不能让额娘饿着肚子来回跑。”  

杨绵绵伸手压下伊尔根觉罗氏的手,对着琥珀点点头,琥珀立马让人收拾了桌子上,然后带着残羹冷炙离开。  

在等午膳的时候,杨绵绵便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如实的告诉了伊尔根觉罗氏。多一人想办法也是不错的。  

“额娘觉得我做的怎么样?”  

杨绵绵这么问,自然是问的,自己给承乾宫放人这件事。  

“嗯,我觉得这件事是高嫔做的几率不大,要是她做的,她在当时圆明园里的时候就会放出你与侍卫有染这些话。当时说照顾更好。”  

以伊尔根觉罗氏来看,写那封信的人,绝对当时有些仓促,她是将这些事,都串联在一起,因为她知道。一件事对杨绵绵的影响力并不大。  

只有多一些对杨绵绵不利的这种谣言,才总有一条会击倒杨绵绵。  

杨绵绵想了想,觉得伊尔根觉罗氏说的不错,若真是高嫔做的,以对她性子的了解,在当时高嫔就会弄的满圆明园都知道。不可能就这么长时间,回回宫这么久才放出来。  

“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