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离开大荒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最后阶段,双方的顶尖战力彻底爆发。  

两大宗派的关系,也从敌对变成了不死不休!  

荒神道君率先偷袭出手,轻易的灭杀了李明的百尊分身,杀死回雷道君在外厮杀的第二元神,更出手追杀符长老。  

面对荒神道君的疯狂杀戮,天琼宗顶尖战力尽出。  

在双方顶尖强者的战斗中,就算以李明突破后的实力,也完全插不上手。  

三位四步道君本尊,三尊媲美合道边缘的傀儡,十五尊媲美三步道君巅峰的傀儡,加上天琼始祖留下的道君大阵。  

如此实力,将荒神道君堵在了一颗混沌星辰上。  

元玉道君更是施展封禁之术,将荒神道君困住。  

荒神道君实力强悍,可是面对如此阵容,也无法正面突破。  

只要给他时间,任何一位道君,一尊傀儡他都足以击败。可是面对阵法结合下的联手围攻,他仅仅只能保证不落下下风。  

这一场厮杀就持续了十二年的时间。  

最终却是以荒神道君的退败为结束。  

李明也隐隐知晓,师姐元玉道君使用了一份传承自师父天琼始祖的道符。  

这道符,有媲美巅峰道君的威力,在元玉道君的操控下轰向荒神道君。  

这一击,本足以灭杀荒神道君,不过荒神道君让法身去抵抗,因此逃得性命,不过也被重伤了。  

然而重伤后的荒神道君,却借着符箓的威能,成功的摆脱了追杀。  

荒神道君重伤退败,但战争依旧没有彻底结束。  

天琼宗趁势占领了大荒神教很多区域,实际控制的区域面积大增。  

在战争开始后的一百八十万年后,更是在元玉道君的带领下。直接攻破了大荒神教位于大荒永恒界的的总坛。  

幽圣道君当场陨落,而三魔道君欲要逃窜,却被山将军所镇压灭杀。  

荒神道君,下落不明!  

一时间,整个大荒域的风向都为之一边,甚至传出大荒域要重新改回天琼域的说法。  

但是,只要荒神道君不死,天琼宗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赢下这战争。  

时不时的,就有传闻某个依托于天琼宗的势力被神秘强者覆灭。  

至于这神秘强者是谁,无非就是荒神道君或者其麾下的强者。  

元玉道君也出手追杀。  

如果是实力完全的荒神道君,实力自然能压制击败元玉道君。  

可是已经重伤的荒神道君却没有那个能耐,元玉道君也谨慎的很,追杀荒神道君的并非本尊,而是法身。  

每一次,即便是拼着法身受创,也要加重荒神道君的伤势。  

荒神道君欲要逃窜,面对的却是李明的数百分身的搜查。  

荒神道君毕竟不擅长遁术或者隐匿手段,无论是溜走,还是强行灭杀李明的分身,都会暴露行踪。  

他无法及时的离开天琼域,又被元玉道君、山将军和锋影道君的法身死死咬住,足足拖了超过二十年时间。  

最最,本就重伤的大荒道君,拼死逃入了一处绝地之内。  

三大法身也紧追其后。  

最后,逼迫大荒道君进入了绝地‘炬炎海’的内部,那是巅峰道君都可能陨落之地。  

三大法身也被绝地的危险所毁掉。  

至于荒神道君是死是活?这是个迷,但是就元玉道君来看,荒神道君这一层次的强者,怕是不那么容易从‘炬炎海’的内部活着逃出来。  

不过保险起见,元玉道君更是在‘炬炎海’的外围入口处布置禁制阵法,派遣一法身驻守,不过始终没有看见荒神道君归来。  

而这,和李明武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他倒也能潜下心来修炼。  

可惜苦苦追寻六百万年,心之阵道却没有和混沌阵道、两仪阵道相融合的意思。  

而关于第四条、乃至可能存在的第五条阵法最强之道,他也丝毫头绪都没有。  

“是时候,出去闯荡一番了!”李明的目光看向遥远的方向,“而且,三界,很长时间没有回去了呢!”  

而如今大荒域内的环境,并不适合他闯荡。  

毕竟以他的实力,至少的是道君方才有些威胁。  

李明最终还是决定,除去留下少许分身保命,多留点后手外,让第二元神的十六尊分身合一,回到三界去完成某个计划。  

而本尊则前往遥远的其他疆域,进行闯荡历练。  

当然,回到三界自然不能空着手回去。  

如今李明作为三界出来的第一或许是第二强者,自然也肩负着三界的责任。  

无论是从潜力角度,还是亲近角度,他都有责任尽力培育反馈三界。  

而三界的强者,一个个都是自己琢磨修行,缺乏的不是外界的资源,而是法门传承。  

李明手头上并无多少可以随意传授的法门,大多厉害的法门都被誓言所约束。  

但是,天琼宗的底蕴极深,更得到了大荒神教的一些典籍,指引传承直指世界境乃至道君的都有很多。  

当然,李明也不可能白白从天琼宗拿到这些法门传承。  

由于在与大荒神教的战争中,李明击杀了不少大荒神教的强者,和回雷将军联手斩杀无色道君,独自一人灭杀幽圣道君,更杀死世界境无数。  

宗门内更是赐予了大量的宗门功德。  

李明将这些功德消耗一空,更是额外花费了百万方混沌灵液,在天琼宗门内购买了大批可以传授的法门传承。这些法门传承,都是李明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