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始探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qianqianxsw"。  

天外混沌,确切说是距离三界不远的一处星辰中。  

包括李明在内的五大强者汇聚。  

道门逍遥天尊;  

佛门伏虎尊者;  

人族颛顼氏;  

混沌神魔夸父;  

钟山府主:烛龙明道人。  

五位强者,最强的一位是领袖大能。  

最弱的一位,乃是真神境界,护体神通惊人!  

五位强者,李明算是最后一位到的,不过以他的地位也是理所当然。  

“烛龙兄!”  

“烛龙道祖!”  

“既然如此,我们也开始吧!”  

伏虎尊者点点头,手一挥,一艘宝船出现在前方。  

佛门先天至宝,功德舟!  

五大真神道祖强者均进入飞舟之中,  

飞舟一闪,直接进入天外混沌。  

天外混沌中,偶尔会有一丝丝的混沌气息流过,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无一物的虚空。  

是绝对的虚空,除了能看见一颗颗遥远的星辰,以及一丝丝星辰力量落下。  

三界,无论是上古中后期,还是击败无间混沌世界后,女娲娘娘还在的那些年,都曾经有组织的探索混沌。  

也形成了一些地图,标注了大量已经探索的区域,还有无数的星辰。  

当然,他们是在尽量安全的情况去探索那些未知之地。  

进入混沌之中的第一年,五大强者什么都没有看见,包括一颗颗星辰。  

第二年,李明首先发现一颗星辰。  

这是一颗呈土黄色的星辰,大小也就是数百里,算是非常微型的一颗星辰。  

可知星辰再小,五位大能也都没有直接上去探索。  

三界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虽然大多数星辰都普普通通,但是也有一些星辰上暗藏些机缘宝物。。。和危险!  

就曾经有星辰,有道祖探查,感觉没有危险。  

结果刚刚一进入,就被这星辰中暗藏的一群异兽围杀至死。  

当然,如果是顶尖道祖其实就安全不少。  

大多数星辰上可能的一些危险,能直接杀死顶尖道祖的很少。  

不过他们还是非常谨慎的,颛顼氏化作一道黑水分身,进入这星辰之中。  

颛顼氏的分身,也算是一比较特殊的手段的他能非常轻易的形成分身,虽然每次只能维持一尊分身,且分身的实力也仅仅是本尊的三成。  

但是颛顼氏三成的实力,也有比较强的道祖的实力。  

无论是否有危险,反正先派个分身去探一探。  

很快,分身就探测了星辰上的每一处空间,并无探查出什么。  

然后,李明又以心识心力探查一番,更是施展大阵笼罩这星辰。  

其他四位大能也以类似手段探查,然后在李明大阵的保护下小心翼翼的进入星辰内。  

最终确定,这的的确确就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星辰,没有任何神异之处。  

而他们看见的第二颗星辰,却是进入混沌中遨游的十九年的时候了。  

这颗星辰,和第一颗星辰完全不一样,形成表面黑色内琉璃般的物质却是一完美的保护层。  

李明的心识无法深入,但是心力却几乎没有阻碍。  

心力渗入星辰中,却发现这星辰的内部居然有一颗类似太阳星的星辰悬浮庞大星辰内部空腔的中央。  

在星辰内部,却是一较为完整的世界,生活着生灵。  

不过这星辰内运行的天道,却是混沌运转的天道没有如三界内运转的大道、道,没有细致的划分换句话说,这星辰内悟道的门槛极高。  

这星辰内部的生灵,确切的说算是智慧生灵的仅仅三种,长相以三界的目光绝对属于长得非常奇怪。  

一种,是类似章鱼一样的触手怪。  

一种,是类似于大蜥蜴,却和人体型相近的生物。  

第三种更是古怪,长着上百眼睛。  

但是彼此间却算得上很融洽。  

甚至说,星辰内有近百国度彼此厮杀,可这近百国度大多都是有三种族裔的,单一族群的国度反而是少见。  

五位大能潜入这世界,花了三个月时间探查。  

很可惜,这世界的生灵们在修行上成就很低,也就能达到三界内的紫府层次,却不可能更近一步。  

毕竟,这世界悟道门槛太高了。  

五位大能逛了一群,仅仅取走了些这世界的美酒美食,那粗浅的法门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无数星辰上,的确是有一些诞生生灵的星辰,但是其上几乎不可能有天仙诞生的。  

只有极少数,有混第四颗星辰,什么都没有。  

第五颗星辰,空无一物。  

Ps:书友们我是作者无聊人士他哥,近期由于很多读者反馈找不到读书入口,现良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听书、零、多种阅读模式,几乎能找到网上所有的书,详情请花半分钟时间关注微信公众号"找书神器"(微信右上角点""号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zhaoshushenqi"搜索并添加公众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百三十一颗星辰,又发现些生灵,却是连智慧都没有诞生,都是愚笨的野兽。  

"盘龙开端之纵横三界"  

第九百十二颗星辰,发现一群树妖,这群树妖居住在一个洞天法宝之中,洞天法宝也有自身的规则,虽然不是完整的天道,但是却已经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