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洞房花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坤宁宫正殿内,帝后正在行同牢合卺礼。  

祁钰一身龙袍端坐在东首,黄宜安则一袭礼服端坐于西侧。  

帝后两座正中稍南正中稍南设置一酒案,红绸覆盖,上面安放四个金爵和两个卺。  

主持女官取金爵酌酒奉上,吉祥话儿说不尽。  

祁钰接过金爵,侧首看向黄宜安。  

只见圆润洁净的指甲今日涂上了丹蔻,衬得那一双柔荑愈发地白嫩玉润了。  

祁钰心头像有羽毛拂过,轻轻的,却如狂风过境,掀起了澎湃的心潮。  

欣悦的眸光,渐渐变得深沉。  

黄宜安垂首作娇羞状,只当是没有感受那炽热的探究的目光。  

前世大婚时是怎么一种情形,黄宜安已经记不住清楚细节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皇帝新婚的欢喜是克制而冷静的。  

她不知道今生为何会有这番变故,也不觉得大婚前那有限的几次相见她比前世做得更好,甚至连那恭顺都不如前世真诚。  

总不会皇帝是个受虐狂,别人越是不待见他,他便越是上杆子吧?  

黄宜安觉得自己这个念头很疯狂,便借着金爵中的酒压了下去。  

帝后饮酒完毕。  

女官命宫人送上菜肴。  

醯酱、菹醢、黍稷等都是分开盛放,帝后各一份,唯独“牢”只有一份,由帝后合食,寓夫妻共食一饭、同甘共苦之意。  

黄宜安起身,恭谨地每样捡了一筷奉予祁钰。  

心里却想,帝王或可同甘,至于共苦…  

祁钰含笑接了,想着自此后便有人同席而食、甘苦与共,只觉得那膳食都比平日里鲜香几分,看向黄宜安的眼神也愈发温柔了。  

如此再三,同牢礼毕。  

女官用卺盛酒,再次奉上,恭声吟唱:“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鲜。挹用合卺酳,受以连理盘。”  

黄宜安接过合卺杯,勉强抿了一小口,将剩下的都留给祁钰。  

前世怕皇帝嫌合卺酒苦,她可是一口气闷了大半,把自己苦得不行,也注定了今后在宫中一退再退、孤独茹苦的命运。  

今生她才不要只苦自己,便宜皇帝呢!  

余光瞥见祁钰饮酒毕,黄宜安恭谨地将手中的合卺杯奉上。  

祁钰笑着与黄宜安交换了合卺杯,一饮而尽。  

黄宜安接过祁钰的合卺杯,却是微微一愣。  

手中的合卺杯,只有底部浅浅的一线残酒。  

她记得,前世皇帝明明十分守礼地给她留了一半的…  

黄宜安怀着复杂的心情饮,或者说是抿完杯中之酒。  

祁钰满意地笑了,看着两只合卺杯之间系着的红线,暗想这大约就是月老牵定的红线,将眼前的人儿送到自己面前。  

正所谓“缘分天定”“千里姻缘一线牵”。  

嘉峪关,棉田。  

张澜对着藏在艳色花瓣里的棉铃发呆,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看起来分外寂寥。  

柳莺儿打完一行棉花杈子,抬头看见这幅情景,心头似乎也被这夕阳染上一抹凄凉。  

捏了捏手中的棉花杈子,柳莺儿深吸一口气,出了棉田,挪到张澜近前,怯怯地问道:“将军何事烦忧?可是担忧这些棉田的收成?”  

张澜一愣,顿了顿,顺势点了点头。  

他的心事本就不可对外人言说,更何况是柳莺儿这样无甚交情的战俘。  

“将军不必担忧。”柳莺儿闻言悄悄松了口气,微微笑道,“从眼下的长势看,今年棉花必定会大丰收的!”  

张澜点点头,笑着敷衍一句:“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柳莺儿连忙摇头道,语气极其诚恳,“能得遇将军,是奴家及父兄三生有幸!”  

虽说眼下父兄的死罪尚未免除,但是张澜已经竭力周旋,暂且保全他们的性命,她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张澜没有心情谈论这些,问过两句话有关棉田的话,便打发柳莺儿继续打棉花杈子去了。  

张澜遥望京都,直到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际,久久未动。  

今日,是她大婚之喜。  

亦是两人决绝之日。  

从今后,宫墙巍峨,各如路人。  

坤宁宫内,红烛高燃。  

黄宜安卸去礼服钗鬟,洗净妆容,着中衣躺下。  

阿梅替她覆上薄薄的锦被,又放下百子帐帘。  

不多时,祁钰更衣回来,明黄的龙袍已经换作常服,冠冕已摘,墨发散在肩上。  

威严冷肃的少年天子,瞬间变作温润清隽的陌上少年。  

阿梅悄悄吐了口气,屈膝行礼。  

祁钰认得她是黄宜安从黄家带来的人,因此十分给面子地点点头,清声吩咐道:“都退下吧。”  

阿梅顿了顿,想起进宫前黄宜安的叮嘱——在宫里,需谨记一条,绝不可违逆上意,遂恭声应诺,与其余宫人一并退至外殿。  

帐内的黄宜安,听到外面的响动,被子下的双手不自觉地紧紧交握,身子往里一侧,干脆紧闭双眼装睡。  

可是过了许久,皇帝都没有掀帘进来。  

黄宜安不解的同时,也慢慢地放松下来。  

不多时,帐外响起层层帐幔被掀开的窸窣声和轻微的脚步声。  

黄宜安重新合上双眼。  

听到百子床帐被掀开。  

又感到有人在床边坐下。  

然后便是清冽中带着温柔和急切的呼唤:“你睡着了吗?”  

黄宜安闭着眼睛不答话,心中却惊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