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帝后大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寅时初刻,祁钰便吩咐田义为自己整理冠冕。  

田义看着外面的天色,劝谏道:“陛下,眼下时辰尚早,您不如小憩片刻?”  

这一整夜的,陛下尽在对月抒怀了,都没能合会儿眼。这样下去,怎么能顺利撑过明日的大婚之礼?  

“不必,朕不困。”祁钰神采奕奕地拒绝了。  

田义想了想,又劝道:“即便是陛下不累,可眼下首辅大人和英国公尚未进殿,陛下换了礼服亦需坐等。  

“且大婚在酉时,这漫长一天的,陛下若是此时不养足精神,只怕迎娶皇后娘娘时会略减神采风姿。”  

田义是祁钰亲自提拔上来的,为人忠诚,做事又妥帖仔细,如今渐得祁钰倚重。因此这样的稍显亲近的劝谏,他才敢为之。  

祁钰被田义的最后一句话劝服了。  

今日乃是两人大婚之日,十分重要,如何能在皇后眼前减却风采英姿?  

“也罢。朕就小憩片刻,你记得天亮前叫醒朕。”祁钰从善如流。  

田义恭声应了,伺候祁钰就寝。  

说是小憩片刻养足精神,但是祁钰又怎么能够睡得着?  

人是躺下了,可也不过是在床上辗转反侧罢了。  

田义放下帐子,便出去吩咐小厨房熬煮提神补气的药膳。  

等到药膳烹煮好,东天里也泛起了鱼肚白。  

田义吩咐小内侍将药膳端到寝殿外,他则轻手轻脚撩帘进入内室。  

帐内安静无声。  

田义又悄悄退了出去。  

陛下好不容易睡着了,此时时辰尚早,不必搅扰。  

田义吩咐小内侍将药膳温在炉上,他则守在帘外随时听命。  

黄府,黄宜安却是天未亮便起床,由宫人匀面梳妆。  

不同于祁钰的辗转反侧,昨夜黄宜安在思捋清楚一切之后,便安然入睡,直到宫人来请她起床梳洗。  

梳髻。  

戴冠。  

更衣。  

蹑履。  

等黄宜安收拾妥当,已是天光大亮。  

前来道贺的亲朋友好友也逐渐增多。  

张溪和申小姐等天色未亮时便登门道贺,一直陪在闺房了,同黄宜宁一样看着黄宜宁在宫人巧手妆扮下,渐渐从一个温婉贞静的少女,变成雍容华贵的皇后,不禁感慨万千。  

黄宜安见时辰不早了,便打发了宫人出去,趁这间隙和张溪等人说些体己话。  

“没有想到,安妹妹明明比我们几个都小,却最先出嫁。”张溪感叹道,想到远在西北的张澜,不免更添一层伤感。  

黄宜安握了她的手,玩笑道:“张姐姐不必着急,李家已经登门求亲了,想来姐姐的好事也不远了。”  

和前世一样,今生张溪依旧许嫁辽东总兵之子李子桢。  

说起自己的亲事,张溪微微红了脸,心中的感伤之意倒是散了大半。  

黄宜安见了,微微一笑。  

因张澜之事,她本就对英国公府诸人颇多歉疚,更不想张溪因此事而难过。  

“安妹妹说我做什么。”张溪略整了整心思,不甘示弱地回道,“父亲这会儿应该已经进宫了,不多时便会以天子正使的身份持节前来迎亲,安妹妹还是先想想你自己,怎么做好一个新娘子吧。”  

娇嗔的语气,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唯有黄宜安笑意未及眼底,看向皇宫的方向,心中沉沉。  

皇后,和普通的新娘子可不一样。  

今生,她会比前世做得更好吗?  

且说祁钰醒来时,见外头已经天光大盛,惊得当即连声大喊道:“来人!更衣!什么时辰了?!”  

一直守在帘下的田义闻声立刻卷帘进来,恭声答道:“陛下,还有一刻钟方到辰时。”  

从陛下入睡算起,到现在也不过才半个时辰。  

祁钰闻言长松了一口气,口中却呵责道:“为何不早些唤朕起身?”  

虽说眼下也不算太晚,但是时间充足了,他才好从容安排嘛!  

田义躬身请罪,并不为自己辩白。  

“更衣!”祁钰沉着脸催促道。  

田义应诺,立刻吩咐在外候着的宫人进来,伺候祁钰净面梳发、整冠更衣。  

辰时刚至,祁钰便已收拾妥当。  

田义适时地将温热适宜的药膳奉上。  

祁钰刚用了一小碗,就有宫人来报,说英国公并张首辅等奉命迎亲的朝臣皆已经进了宫,如今正在皇极殿待命。  

祁钰立刻扔下碗,匆匆漱了口,便一面整理冠带,一面吩咐急往慈庆宫。  

田义急忙跟上。  

殿外早就有内侍抬辇等候,见皇帝过来,纷纷跪下请安。  

祁钰赞赏地看了田义一眼,脚下不停地乘辇往慈庆宫疾行而去。  

难怪田义敢由着他睡,原来是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不怕耽误大婚之礼。  

先后往慈庆、慈宁二宫向陈太后和李太后行礼、接受教诲之后,祁钰便立刻又乘辇赶往皇极殿。  

皇极殿内节案、册案、宝案早已安置完毕,殿外则陈设有皇帝法驾卤薄。  

英国公与张圭率领文武重臣候在殿内,见祁钰着冕服升座,齐齐跪地叩拜,三呼万岁。  

祁钰抬手命众卿起身,并宣布由英国公张岳充正使持节,大学士张圭等捧制敕册宝,前往积庆坊黄府举行奉迎礼,宣读册立皇后的册书,迎皇后入宫。  

众人领命,拥仪仗而去。  

仪仗队、鼓乐队在迎亲队伍前,迎亲使者英国公等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