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去种棉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从立后的诏书传布天下之后,刘季便做好了合约终止的打算——哪家不要命的商号,敢雇用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至于违约的赔偿,刘季自然也从未想过索要——这是在当初签订五年之约之时,他便决定了的,只为了回报黄宜安当初严守分红之约和不参与春秋两季排名的善意。  

当然了,即便是没有此事,他也不敢,更不愿向未来皇后索赔。  

说句实话,这将近一年来,黄宜安给五丈风带来的收益,不论是钱财还是声名,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刘季是真心感激黄宜安的,而在看到簿子和卷轴之后,他更是激动不已,当机立断道:“黄小姐慷慨相赠,敝店无以为报。因此小人决定,五年之约继续有效!敝店会根据这些卷轴和簿子所收之益,将分红仍旧分季、按年如数奉上!”  

好不容易撞大运,与未来皇后搭上线,他正愁该怎么继续这关系呢,谁知瞌睡时遇到枕头,这些卷轴和簿子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黄宜安没有料到刘季如此阔气有诚意,讶然道:“刘少东大可不必如此…”  

人都是有私心的,若不是突然被立后的诏书砸中,这些东西,她是预备用剩下四年的时间,缓缓交付的。  

刘季连忙谦恭而真诚地说道:“黄小姐请放心,小人固然有巴结之心,然而摒弃这层不论,单说这些纸鸢图解和心得,也完全当得起这个价。  

“刘家做生意向来以诚信为本,黄小姐如此有诚意,敝店当然也不能没有表示。因此请黄小姐万勿推辞。”  

刘秀亦连忙谦恭附和。  

黄宜安想了想,笑道:“既是如此,那就多谢刘少东了。”  

她虽然人不得不进宫,然而该做的事情却还得继续做下去。  

去西北广种棉花,没有银子可是办不成事的。  

双方计议已定,刘季和刘秀便知趣地告辞了。  

虽说帝后大婚,一应事宜皆由礼部等承办,然而作为未来皇后,黄宜安亦有许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  

送别了刘季和刘秀,黄宜安招来大春,吩咐道:“备车,去城西。”  

为了方便戚氏生产,前几日,黄伦一家便搬到了城西的一进小院里。  

大春领命去了。  

不多时,备好了马车,来请黄宜安。  

黄宜安便吩咐阿梅带上几样她自己做的小食点心,辞别了王氏,一路乘车往城西行去。  

到了黄伦家,正赶上午饭摆上桌。  

戚氏见黄宜安突然到访,吃了一惊,颇不赞同地说了句“你怎么来了?有事该叫我们过去才对”,又连忙招呼她先洗手吃饭。  

等用过午饭,戚氏重提旧话,殷殷叮嘱道:“你如今身份不比往常,一举一动皆有人看着,万不可再如先前一般随意自在…”  

黄宜安只管笑着应承。  

如何拿捏宫中的规矩礼仪,在划定的圈子里内自在行事,大约再也没有人比她更得其法了。  

戚氏说了半晌,只觉困意来袭,不禁打了个呵欠。  

黄宜安便笑道:“二婶说的我都记住啦。您先去歇个午觉吧,等您醒来,我再陪您说话。”  

戚氏笑道:“午歇有什么要紧的?你难得来一趟,咱们好好说会儿话。”  

话虽是这么说,然而那呵欠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不住打。  

黄伦见状,便催促她去休息:“我还有事要同喜姐儿说呢,你先歇个午觉去。”  

又吩咐黄宜宁:“扶你娘进屋去。”  

黄宜宁笑着应了,过来搀扶戚氏。  

戚氏见状,只得作罢。  

待这娘俩儿去了内室,黄伦招呼黄宜安:“咱们去书房说话。”  

黄宜安也怕吵到了戚氏,便点头应下。  

叔侄两个便去了书房。  

黄伦不喜欢读书,然而对黄梁的教育却不曾落下,六岁时便请黄伟给他启了蒙,又专门为他辟了这一间书房,供他进城时读书习字之用。  

“说吧,这么急匆匆地来找二叔,是为了什么事?”黄伦笑问道。  

这种时候,若不是有要事商谈,喜姐儿是不会随意出门的。  

黄宜安笑应道:“还是为了去西北种棉花之事。如今边境晏安,不知二叔还有没有这个打算?”  

黄伦惊讶地看向黄宜安,问:“你就这么看好此事?”  

以至于都过了这么久,还如此上心,甚至比他这个正主还要执着。  

黄宜安笑着点了点头。  

这不是看好不看好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做的问题。  

黄伦见状,沉吟片刻,道:“二叔当然也不想轻易放弃,只是你也看到了,你二婶如今的情况,我实在是走不开啊…”  

况且,如果不是试种长绒棉的话,利润肯定不丰,未必值得花费这么多的功夫。  

黄宜安点点头,道:“二叔有没有信得过的人,可以帮忙打理此事?”  

说罢,便将张澜来信的事说了。  

黄伦惊喜道:“张四少爷弄到了长绒棉的种子,军中还要俘虏的高昌农户?这可真是太好了!”  

有此二项,此事便可放手一试。  

不论最终成功与否,他都没有遗憾了!  

黄宜安点头,道:“张四少爷还说,若是需要,便可去军中寻他。名帖张姐姐已经给我送来了。”  

说着,黄宜安从袖间取出张澜的名帖,递给黄伦。  

有了名帖,就能够便宜行事了。  

黄伦大为欢喜,连忙接过名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