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回京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斜阳余晖映在院子里嫩黄的迎春花上。  

树影斑驳,随着晚风摇曳,簌簌作响。  

小灶房里炖了鱼,香味弥漫,勾人食欲。  

莫逆帮着把菜上了,又把碗筷给苏琉玉摆好。  

“皇上又瘦了,要多吃点,属下给你盛饭。”  

这种伺候人的事他以前在家里是做惯的,那碗里堆成小山一样,就等着她快快享用。  

苏琉玉看着压实的饭,表示拒绝。  

她刚这样想,一只手伸到她面前,帮她把小山一样的饭赶了一半到自己碗里。  

“云崖儿,要你多管闲事。”  

莫逆看他动作,一下子火了。  

云崖儿看都不带看他的。  

“不吃滚出去。”  

“主子,他欺负人,你管管他。”  

莫逆立马打起了小报告。  

“云崖儿又不是朝臣,朕哪里管的住,你多吃点,打了一下午,也不嫌累。”  

苏琉玉夹了筷子肉放在他碗里。  

莫逆看着碗里的肉,满意了。  

不想和他计较。  

“你们这次带了多少人过来?”  

“属下带了一千人马,这小子就不知道了。”  

宋彦之看了她一眼,闷声道。  

“一千。”  

苏琉玉了然,看向宋彦之。  

“明日,朕需要下达新政,此事耽误不得,各地州府都要汇报,你明白多劳累些。”  

她批了一下午的折子,声音稍显疲累。  

“朕这两月在江州多有懈怠,你是文臣,劝诫之责做的不错,是朕渎职,待新政过后,三月初一,咱们回京,快吃饭吧。”  

说完,她便再未开口。  

云崖儿看向她,微微蹙眉。  

两人相处两个月。  

在江州,事事亲力而为,城建扩招也是样样巨细,就算是偶尔和柴小川出去闹闹,但那折子却一日未耽误。  

江州内乱,那几日受了伤,就这样,还日日往知州府跑,处理余孽,稳定百姓。  

这样还算懈怠渎职?  

一日十二个时辰,卯时起,子时息,还要怎么勤政?  

他张了张口,正准备说话,却先被一句话打断。  

“皇上,不想回去咱们就不回去,那些个文臣要是问责,属下帮您担着,左右是属下未尽责,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苏琉玉白了他一眼。  

“文臣参你,到时候朕还要帮你作保,朕才没那个闲工夫。”  

苏琉玉并非不听谏言,她今日下午便把新政和要务多项计划安排了一下,再不想回京,再抗拒,也没办法。  

担这位子,是责任,也是压力。  

她事事由不得自己,只能受着。  

宋彦之看她脸带疲色,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这份不是滋味待到饭后看到新政的时候,愈演愈烈。  

大魏重商三年,这份防止土地兼并的新政,有力防止商贾置办农田,庄宅。  

一来,州府郊区扩建之地,可买卖,这里有一大笔国库进项。  

二来,乡村土地荒山归全村,让村户百姓有家可住,有田可耕。  

土地兼并历朝有之。  

但这新政,可以说为国平患,为国为民。  

而他,今日却说她在江州堕落,不理朝政。  

这新政,压的他心里万般重。  

他抬头。  

看向烛火间坐在案台前批折子的大魏天子。  

见她神色认真,执笔写字,张了张口。  

“皇上。”  

苏琉玉笔尖一顿。  

“何事?”  

“臣今日所言,希望皇上无需放在心上。”  

苏琉玉笑容淡淡。  

“朕当什么事呢。”  

她继续开始批折子。  

“为政当朝,民为本,民为先,民为重,朕自是不敢相忘,只是......”  

她把御笔放下。  

“希望彦之兄下次,可以信任朕,朕不是昏君之流,朝政之事,朕有把握。”  

宋彦之袖中之拳紧握。  

“皇上是否不想回朝?为什么?”  

苏琉玉冲他招了招手。  

看他凑了过来,小声道。  

“朕和太傅吵架了,他不想见朕。”  

就为了这个?  

“所以皇上才罢朝两月不回京?”  

太怂了吧。  

“你小点声!”  

苏琉玉看了看门口。  

要是被爱打小报告那一位听到,肯定又闹的沸沸扬扬。  

她叹了口气,靠在椅子上。  

“年节的时候,沈埕安要给太傅过继嗣子,朕不同意,和太傅大吵一架,把太傅关在宫里,如今朕哪里敢回去。”  

原来如此。  

宋彦之宽慰一笑。  

“皇上不必忧心,太傅不忍不理皇上太久。”  

两人考学就同住一处,对于这位先生的性子,自然也了解一二。  

“这次不一样,彦之兄,你说朕可如何是好,你给朕出出主意。”  

宋彦之想了想。  

“以前在家里,皇上若是惹太傅生气,祖父便会为皇上出头。”  

祖父?  

那不就是......  

宋丞相!  

苏琉玉眼睛一亮。  

“对啊,以前在家里,先生总是惯着朕......”  

她说完,嘴角的笑一下子僵住。  

她看着摇曳的烛火,火光让她眼睛微微刺痛。  

“先生如今不识人,怕是再不会像家里一样替朕出头了,以前家里人,自朕登基,都不在了。”  

“皇上,臣一直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