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造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元,祭天宝坛。  

汉白玉雕刻的盘龙滚云浮雕,位列九十九阶登云梯正中,傲视苍穹。  

宝坛之上,霞光万丈。  

宝坛之下,万臣矗立。  

这六千六百平方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场面空前浩大。  

皇家仪仗陆续踏至,威严而壮观。  

大元储君的金銮御驾行来,万民拥簇高喝。  

蔺王今日,一身烫金四爪冕服,头戴宝冠,脖挂朝珠,身配王珏。  

他行至登云梯之下,神色肃穆,这位不到弱冠的少年,如今,已有了帝王威仪,一举一动皆大气沉稳,龙威初显。  

等下,他要受万人瞩目,拿到那方储君金宝大印,此后,正式入金銮殿议政,代理皇权,辅佐帝王。  

他目光扫向正午门前,金黄瓦砾的一角。  

等待孤身前来的兄长,为他庆贺。  

所有人都在等。  

大元朝臣,别国使者,都在等递交金宝的前太子。  

当然,同情居多。  

也不乏有看笑话之人。  

“要说天家无情,还当属元帝,这长子和幼子都是亲儿子,真是厚此薄彼。”  

“到底还是偏心罢了,这蔺王自小就骄纵,什么都要抢,元帝心疼这儿子,可不是把江山都送了吗。”  

“也不能这样说,蔺王身后有姜相,有大越,这两国和亲,是强强联手,那前太子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  

不仅没有,还是个不争不抢的性子,被这样欺负,也是活该。  

各国使臣默默腹诽一把,站直了身子。  

不仅是使臣,大元朝臣,也在窃窃私语。  

“吉时快到了吧,听说太子殿下病了,不会称病吧。”  

“怕是不能,原是称病不来,到底抵不住御令,若是不来,落了嫉妒幼弟的名头,更是不妥。”  

“说到底,还是太子身后没人,皇上为蔺王铺路,做这些不都是给大越看的吗,但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吧。”  

听说昨日入京,就一个车马,带着太子妃两人入了宫,连随身伺候的人都没有,自个儿把行李规整了一番,真的太惨了。  

众人心里只道一声天家无情。  

但不想,这心里说完,就听到一阵马蹄声。  

铁骑只所以说是铁骑,是因为顺帝,在马蹄之上,加固马脚,镶嵌铁快,保护马足。  

这是大魏专属骑兵标志,如今踏在祭天宝坛的青石板路上,格外清晰可闻。  

什么人?  

众人抬眼一望。  

只觉得远处,有一团黑云涌至。  

万军黑甲开道,正前方,是绯红云鹤官袍,代表正一品文官朝服。  

是谁的仪仗!  

好大的胆子,在大元出军!  

“是太子!太子过来了!”  

突然,一声高亢的声音响起。  

众臣只看这黑云铁骑正中,缓步而来一位身着朝服的男子。  

虽脸色苍白,却一身风骨,无人敢蔑视。  

他端着金印锦盒,庄重,沉稳,一步一步,走向祭天宝坛,  

原本喧闹的广场,一下子就静了。  

铁骑压迫,这杀伐之气震的场中龙柱都微微颤抖!  

这是大魏猛虎雄师,前排五军主将,位列在其身侧。  

身后是政三省正一品大员,气势滔天。  

“你们看,那是不是大齐的官袍。”  

“不,还有大金,那金甲,是大金的主将!”  

“他们想干嘛!他们想逼宫不成!”  

三国兵马主将齐上阵。  

三国内阁辅臣全出动。  

那皇太子仪仗,又如何,能如何?  

这是真正的拥护,这是真正的造势。  

御林军拔刀了。  

出鞘的声音带着寒刃之光,让所有人的心,跟着颤抖。  

元帝脸色微沉,而盘云梯之下的穿着冕服的蔺王,更是脸黑的不像话。  

要造反吗?  

是要造反吗?  

当然不是。  

太子毓贞,随三国兵马,来到祭坛宝坛一侧,缓缓踏入登云梯,从未看任何人,也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蔺王完全被动,只能跟着他的脚步,踏入汉白玉的台阶之上。  

预料之外的打斗并没有发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同时,原来所有的同情的目光不在,所有人,都看向那三国兵马。  

震惊,震慑,震撼,都不足以形容。  

“顺帝是要帮太子造势呢。”  

“太子殿下是顺帝二哥,怎会让人欺辱。”  

“看看三国兵马没有,顺帝调的,这顺帝,果然义气。”  

各国使臣互相看了看。  

谁说太子身后没有人?  

顺帝就是众人看看。  

太子身后,有她三国兵马大将,所有政三省文臣,全部站在他身后,他不是一个人。  

这份胆气,这份义气,也就顺帝能有,也就顺帝敢。  

在所有人都知道大元大越联姻,强强联手的当下,就敢带着三个破烂小国,证明给他们看。  

哪怕欺辱一下,都不行。  

祭天宝坛之上,狂风肆意。  

蔺王冠冕之上的宝珠随风发出玉石相碰之声,声音凌乱,犹如心境。  

太子毓贞上前一步。  

肃穆的递上储君金印。  

“恭祝太子殿下,册封储君之位。”  

蔺王看着这金印,笑的讽刺。  

“她倒是帮你,这么大的阵仗,本宫都以为你要造反了,原来不过如此,就是苟延残喘,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