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高度重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高出往下跳。  

以小博大。  

这些,都可以说是胆子大。  

但吕哲的一方操作,已经不仅仅只是用胆子大能够形容的了。  

勇气、谋略、实力。  

缺一不可!  

没有勇气,根本不敢一个人或者少部分人进入邺城,执行斩首计划。  

没有谋略,就不会那么轻松的成功。  

邺城再怎么说,城池也不小。  

真的让城墙上的人关门打狗,哪怕是一流武将,也会被拖住。  

至于实力,就是硬标准了。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先登屠白马、张辽威震逍遥津,那都是基于自己用强大实力。  

否则就是去送死。  

皇甫嵩看得很清楚,让他去攻打邺城,绝对也做不到对方那么好。  

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攻打下一座重城,斩杀城池中近乎所有官员,毁掉对于接下来大战至关重要的足以支撑起数万军队的军备…  

“这人,很厉害。”  

皇甫嵩长长的吐出一口起来,他痛心疾首:“这样的人,为何会站在黄巾贼人那边?”  

“可恨,可恨啊!”  

如果吕哲在这里,自然就能回答他为什么会站在黄巾贼那边。  

第一,自然是因为朝廷对于黄巾的态度,是斩草除根。  

他想要弃暗投明,再没有展现出实力之前,根本不可能。  

一投降就被咔嚓杀了。  

第二,数百年乃至千年堆积起来的世家之癣,土地兼并,越发严重。  

吕哲怎么说也是一个拥有现代人思想的人。  

现在自己还成为了一流武将,在黄巾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居其位,行其事。  

不过如此!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第一点。  

要是他在穿越过来的时候,知道自己能够被朝廷接受…  

那还打个屁!  

现在嘛,事已至此。  

只能想办法一条道走到黑了。  

如果黄巾军失败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将军,这人这么厉害?”  

旁边将领愣住了。  

虽然从描述上有什么厉害的,似乎是个人都能这样操作。  

可他不是傻子!  

真的用脑子想想,那人…还真的是恐怖!  

黄巾贼已经被压制在巨鹿一个月的时间。  

虽然没有战败,却也任何好处都掏不得。  

对方攻打邺城成功,已经算是一场大逆转!  

优势的时候这种不足挂齿,可劣势能做到这一步。  

太难。  

“恐怕攻打虎牢关,也是这人提出来的。”  

皇甫嵩目光闪烁。  

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整个天下都没几个。  

总不能黄巾军中突然出现两人吧?  

一个人提出攻打虎牢关的方略,另一个人去实施。  

“立刻派人通知朝歌,一定要严防死守,绝对不能再出事!”皇甫嵩突然开口。  

邺城既然出了事,那么也就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对方的目标,就是虎牢关。  

朝歌,一定是对方必定攻打的。  

他面色沉重:“哪怕邺城现在并没有失守,可所有官员都被斩杀,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组织起队伍去追逐对方,这就让对方的战略成功实施。”  

“既然如此,朝歌不能出问题,等到对方无可奈何前往虎牢关,立刻出兵,将其围堵在虎牢关下!”  

“到时候与虎牢关守军双面夹击,必败无疑!”  

将领皱眉:“对方这么短的时间内,还打算进攻朝歌?”  

“当然!”  

皇甫嵩断然道:“对方进攻邺城,并不占领邺城,摆明就只是让邺城没有能力追击,朝歌恐怕也会如此。”  

将领身体一震,明白过来。  

他不再犹豫,抱拳行礼:“喏!”  

“末将这就去派人快速通知朝歌!”  

“好…”  

皇甫嵩点头,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突然又开口:“等等…”  

“将军?”  

对方不接。  

皇甫嵩眼睛转了转:“不去朝歌,老夫能够想到这一点,刘平也一定能够想到。”  

“你立刻派人,去通知牧野、河内与虎牢关。”  

“让他们在黄巾贼人们战败之前,封锁城池,紧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皇甫嵩目光灼灼,他在脑海中仔细的推算着:“若是敌人来攻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只能守城,以免被敌人诈开城门!”  

“所有官员,各自找好新的隐蔽的住处,这样哪怕对方再混入城池之中,也不能将官员全部斩杀。”  

“等到对方前往虎牢关,再组织人手。”  

“喏!”  

一番命令下来。  

将领马上离开。  

皇甫嵩皱着眉头,还在脑海中推算着。  

他在以最坏的情况,推算吕哲的行动。  

比如皇甫嵩之前下达的命令,就是为了防止朝歌已经被破的局面。  

巨鹿距离邺城朝歌不远,尤其是以这个世界的坐骑来说,千里奔驰,也就半天时间。  

可距离也不算近了。  

如果现在朝歌已经被破,那他的命令传递到朝歌,就晚了。  

现在就不同。  

他直接通知牧野、河内和虎牢关。  

朝歌破了,还有河内,河内出了问题,还有虎牢关!  

作为天下雄关的虎牢关,再有了准备的情况下。  

你除非组织一票绝世级强者,以飞行的姿态渡过虎牢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