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杀入洛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很快,邺城外的军队便知道邺城中发生的事情。  

开始进入邺城。  

超过两万兵马,看上去一个个都充满杀气。  

这些兵卒,是附近所有城池中的精兵。  

抽调过来,只是为了保证邺城府库安全,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只是现在…留给他们的,只是满地的尸体和一个残破的太守府。  

“什么人做的,马上追查下去。”  

领头的是一名中年英武将军,看着眼前一幕,脸色铁青:“若是找不回府库里面的东西,所有人都得被问责!”  

“喏!”  

超过三百名斥候,快速的在城中奔走,追查吕哲等人的下落。  

“启禀将军,敌人应该是从朝着东门去了。”  

“敌人出了东门,向朝歌去了。”  

“敌人数量…一万人左右。”  

不断有斥候回来报信。  

他们根据地上的轨迹、印痕来判断吕哲等人的方向和数量。  

“启禀将军,府库中,少了一万具铠甲、头盔,只是兵器…倒是少了两万柄左右,其他兵器铠甲都被毁掉,要想修复,至少也要等三个月的时间。”  

“粮草、药草一点都没有留下。”  

又有兵卒清点完府库,前来禀告。  

“启禀将军,尸体检查完毕…全部…全部…”  

“全部什么,说。”  

将军看向兵卒,微微皱眉。  

“全部都是邺城守卫。”  

兵卒咬着牙道。  

“全部都是?”  

将军都愣住了。  

他环顾一下四周。  

血流成河,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到处都是尸体。  

这种情况下,结果全部都是邺城守卫?  

也就是说,一个敌人都没有死?  

开什么玩笑!  

至少超过千人的战亡,结果敌人一人未死…难道是有一流境界的无敌强者,出现在邺城?  

中年将军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一流武将,要是出现在邺城,倒是极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毕竟一个一流武将,本身就能对付至少两千名兵卒!  

当然,这两千名兵卒要是有人统领,能凝聚军魂,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邺城守卫自然是没有的。  

真的战斗,也没指望他们。  

“而且…”  

兵卒咽了咽口水,他还没说完!  

“超过一般的人,都是一击杀死,极少有二次创伤。”  

中年将军这一下,反而没那么惊讶。  

要是敌人里面真的有一流武将,做到这一步,并不难。  

“启禀将军,已经确认了,太守柳方和守将王宁,统统战死。”  

“看来敌人里面,真的有高手了。”  

中年将军长长吐出一口气来。  

脸色比起最开始,反而好了很多。  

要是是普通贼人做的这一切,他作为邺城附近的军队将军,自然是应该气愤的。  

这种行为,无异于在瞧不起他的。  

可知道对手有多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流武将,还带着一万人。  

上报上去,朝廷方面,或许还会表彰自己,保存了两万兵马!  

“不过一流武将,一万人…这些人是从哪来的?”  

将军陷入沉思之中。  

夕阳西下。  

黄巾军与汉军,再次很有默契的退军。  

准备明日在战。  

只是汉军撤退之后,所有将领,都汇聚在大营中。  

一个个面色凝重。  

皇甫嵩站在最前面,神色严肃,环顾四周:“所有人,可来齐了?”  

“启禀将军,齐了。”  

刘平清点人数之后答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位将军,都说说今日的情况吧。”  

皇甫嵩沉声道。  

话音刚刚落下,便有人开口。  

这是一名精瘦的将军,不苟言笑:“启禀将军,敌军的战斗力,确实下降许多,比起前几日,至少降低了三个层次。”  

“没错。”又有人开口,“不过这只是兵卒们,我发现对方的渠帅,似乎极其愤怒,战斗起来比往日更加疯狂。”  

接下来,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附和声。  

黄巾军的战斗力在下降,有目共睹。  

而张梁、张宝等主要战斗力的战力,又在上涨,明显不合常理。  

“刘平,你来说说,你可按照老夫的吩咐,观察张角那边?”皇甫嵩面色不变,反而看向刘平。  

刘平抱拳:“启禀将军,按照你的吩咐,我一直在注意张角那边,一个月前救出张角的那人,确实不见了。”  

他深吸一口气,又道:“因此末将以为,恐怕将军你的猜测,是真的。”  

“逆贼之中,有人看穿了我们的计划,已经分兵,妄图逆转战局。”  

“老夫还是小觑了敌人啊…”  

皇甫嵩摇摇头:“本以为这个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可没想到…在收尾的时候,出了这个乱子。”  

“将军…”其他人一个个忍不住开口。  

“无妨,老夫并没有灰心丧气。”  

只是没等众人劝,皇甫嵩反而继续道:“只是老夫担心计划因此而失败。”  

“将军不必多虑,就算敌人看穿我们的计划,现在又能做什么呢。”  

有人开口,语气轻松:“只是一人加上一万名兵卒,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没错。”  

“是这个道理。”  

其他人想了想,也变得轻松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