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祥麟威凤(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目光都盯着纸条。  

只见上面只有简短的几个字,而那字迹正是黄浩成的。  

论安民与平蛮。  

看到这简单的几个字,江都郡主和小皇帝都是眉头紧皱,而这几个字明显就是今日恩科考场的策论题目。  

原来这姐弟二人,一直在等黄浩成泄露策论题目。  

不过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泄露,因为黄浩成是在等策论考试开始,所有考生都拿到策论题目后才派人送来的。  

“皇姐,这是不是太难了......我可写不出来。”小皇帝有些沮丧的说的,似乎他们两人等着策论题目,就是也要按题目写出一篇策论来。  

“能写多少写多少,这样不是正好检验我们学的如何吗?”江都郡主目光慢慢从纸条上收回,说话之时已经提起笔放入了砚台之中。  

很快江都郡主便不再理会小皇帝,全身心的投入到策论的创作之中。  

另一边贡院之中也早已开始了策论环节,当这些士子看到策论题目时,大多数也是眉头紧皱,因为这种明显实用性的策论最难,而且还是需要有战略全局思维的策论。  

策论考试的时间通常在两个时辰,因为一篇策论往往都是数千甚至上万字,甚至历史上还出现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策论,所以科举给策论留的时间通常也比较充裕。  

贡院之中一片安静,只有往来巡视的监考官,和毛笔在纸上游走的声音。  

很快策论的时间便过去了一半,此时一些士子其实已经写完,不过这类通常是实在编不下去了,可以说已经耗尽了胸中所学,这类士子往往最终也会名落孙山。  

从最后一个时辰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停笔等着考试结束,不过即便是那些已经作完策论的人,却很少有人先行交卷的,毕竟谁也拉不下这个面子。  

提前交卷若是放榜成绩不错还好,可要是榜上无名,那就是丢人的事。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还有最后一刻钟策论就结束了,而策论结束也代表着这次恩科完美落幕。  

至于殿试环节,其实已经算不上考试了,因为只是确定最优的几名,而这往往全凭皇帝个人喜好。  

甚至历史上还出现了很多次,皇帝对那些长相俊美的士子青睐有加,便直接点为一甲,而往往忽略他们经义策论的成绩并不突出。  

据说现在地府转轮殿的判官钟馗,便是前朝的前朝一位高中进士的士子,并且他那一次的经义策论都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一开始所有考官都以为钟馗能进入一甲,甚至是第一名状元也是八九不离十。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钟馗不仅皮肤黝黑,还长得面目凶恶,这让当时的皇帝一见便心生厌恶,直接让钟馗无缘一甲。  

也是因此钟馗心中愤恨,当时就直接撞死在金銮殿上,成为了一段传颂千年的传说。  

此刻大部分考生都已经开始收拾笔墨,有些动作快的甚至已经收拾好了,而大量的考官也出现在考场内,准备最后收卷和清场了。  

很快一群人走入考场,为首之人身穿杏黄四爪蟒龙袍,正是此次恩科的主考官昌平郡王,他的身旁还有礼部尚书和国子祭酒这两位副考官。  

然而昌平郡王刚走入考场,他忽然发现考场上空出现一道霞光,接着越来越多的霞光汇聚,很快就笼罩在贡院上空。  

如此巨大的动静,自然不仅昌平郡王一人看到,考场中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望着头顶天空,就连贡院之外,整个京都的人都看到了天空汇聚的霞光。  

“这是天地异象,莫非此番策论有士子做出了惊世文章?”国子祭酒黄浩成若有所思的看着头顶霞光。  

就在黄浩成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到,那霞光涌动,似乎正在不断变化,其中似乎还有什么东西要一跃而出。  

“诗文演化.......难道这恩科考场之中,还隐藏着当世大儒?”昌平郡王也是一脸震撼的说道,这次恩科倒也确实有几位年纪颇大的考生,而且他们原本就有些名望了。  

天空之中霞光快速演化,很快一声清脆的鸣叫声响彻虚空,这声音若有若无,不是特别真切,但每个人又都能感觉到。  

就在鸟鸣之声出现的时候,那翻涌的霞光之中一只金黄的凤凰振翅而出,仿佛冲破云霄降临世间。  

凤凰展翅翱翔,在京城上空不断盘膝,而它盘膝的中心正是贡院。  

“王爷快看,那考房之中有霞光冲天,正是天空异象的源头。”黄浩成惊喜的之着远处一间考房,那里距离此地尚隔着几个院子。  

“那是什么地方?”昌平郡王立刻问道。  

“好像是丙字七号考房?”礼部尚书有些不确定的说道,那是丙字区无疑,只是具体是不是七号考房,他有些拿不准。  

“随我去看看,还有那丙字七号考生是何人?”昌平郡王已经迈步向丙字区走去。  

就在一行人向着丙字区走去时,已有官员拿出名册翻动了起来,很快就对着昌平郡王说道:“回禀王爷,丙字七号的考生,是江西举人孟龙潭。”  

“孟龙潭?”昌平郡王下意识的重复道,不过很明显他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不仅是昌平郡王,就连其他几位官员,包括哪些低级吏员也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很明显孟龙潭只是万千举人中很不起眼的一个。  

很快昌平郡王等人就来到了丙字区域,远远的他们就看到,一缕缕霞光从一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