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极限换家战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嗯嗯嗯”  

袭击发生前两分钟。  

诺纳尔联合王国第三大行政星,军用太空港,某观测平台。  

一旁的‘塑料’杯散发着袅袅的烟雾,该观测员动作优雅地捏起杯子把柄,轻轻地抿了一口,随后低声轻叹。  

科技的发展,与普通民众之间,始终隔了一条名为金钱的鸿沟。  

没想到,在他父辈那一代还是‘护肤免费送植发’的男士美容院,随着最新植发技术的升级,又变得高不可攀了起来。  

观测员轻轻啧了声,眼底带着几分感慨。  

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搞了,尤其是这份工作,辐射大、风险高,别人升职他恭喜,别人放假他加班,养老保险折一半、生育保险缴不齐,想罢工抗议,还会被军警直接发信息警告。  

对于所谓的前线爆发的战争,观测员并没有半点兴趣去关注。  

打赢了又怎么样呢?  

去别人的领土,打一场注定不会给本国民众带来好处的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  

更何况,人家的军队在上次,还直接给他们带来了一场耻辱性的大败。  

滴、滴、滴滴滴滴…  

“嗯?”  

观测员抬头看着眼前的显示屏,屏幕上出现了有些诡异的波动,空间膨胀指数突然变成了红色。  

这是?  

舷窗外,剧烈的白光绽放,一束离子束毫无征兆地出现,填满了观测员的双眼。  

‘啊,这个数值就表示,有人在近距离跃迁。’  

杨洺注视着舷窗外的星球。  

那造型老旧的军用太空港在没有激活防护能量罩时,就被离子束直接引发了聚能反应,一颗颗白炙光球迅速膨胀。  

太空港内的数十艘小型军舰没能来得及做任何逃跑的尝试,就被突然爆发的、相应数量的离子束击溃。  

他抬手摁下了几个虚拟按键,后方刚跃迁完毕的数十艘舰船,直接压向这颗行星的近地轨道,逼向地表城市。  

太空港的残躯化作巨大火球,开始朝星球地表缓慢坠落。  

防空警报的刺耳声响,通过耳机传到了杨洺耳中。  

“报告!预设目标点发现十二艘中型军舰!正在地面紧急升空。”  

杨洺道:“一号二号编队以最快速度消灭他们,三号编队攻击下方城市,破坏地标建筑物后立刻撤离大气层!”  

“是!”  

机械思维体的反应无比迅速,杨洺的命令刚刚下达,舰团已经完成了分兵。  

地表的人们只要抬头去看,就能看到近太空爆发的短暂且激烈的交火。  

突如其来的落风舰队,轰下了他们的太空港,轻松覆灭了藏在地表的应急防卫舰队,随后十多艘舰船主炮下摆,对着地表两轮齐射,迅速抽身离开。  

地表陷入了巨大的混乱。  

杨洺看着屏幕中,那些被四溢能量所吞噬的人类,没有任何表情,心底也不免有些轻叹。  

这跟杀虫子的心境完全不同。  

但这就是战争。  

战争是两个鲜明立场的对碰,容不得对敌人的半点仁慈,不然就是对己方人民的背叛。  

“加速撤退。”  

杨洺叮嘱了声,但各编队的速度并没能提升多少。  

机械思维体们本就已经把这些舰船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当舰队利用综合模拟重力场抵消行星引力,在人工开辟出的引力稳定区完成跃迁,坠落的军用太空港砸落在了城市边缘,掀起了无边无际的烟尘。  

而此刻,诺纳尔联合王国已是举国震惊。  

落风帝国的‘百舰’舰队直接攻入他们的领土,进攻了他们第三大行政星地表,利用偷袭轻松覆灭了他们的太空港和数十艘舰船,造成了数十万军民伤亡,随后扬长而去。  

诺纳尔联合王国还没来得及发出谴责声明,落风帝国的皇帝艾德旺,已经对银河系星际网络发表公开声明。  

针对诺纳尔联合王国两次入侵落风帝国,试图摧毁落风政体、奴役落风民众的举动,落风帝国正式打响对诺纳尔联合王国的自卫反击战。  

该自卫反击战持续期间,落风无法保证诺纳尔联合王国民众的生命安全。  

一切后果,均应由蛮横霸道的诺纳尔联合王国负责。  

落风帝国只是为了自保,进行防守型反击!  

按落风帝国与谢尔曼帝国的宗主条约,落风帝国将保留向谢尔曼帝国请求协助支援的权力。  

落风抢先一步,就导致诺纳尔联合王国的后续声明,显得十分软绵无力。  

谢尔曼帝国可能会参战的消息,也引发了诺纳尔联合王国全国性恐慌。  

落风实力怎么样,大多数人都只是局限于一年前的战争;  

但谢尔曼帝国的军事实力,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概念——邪恶的帝国银河无敌!  

然而,诺纳尔联合王国的政客们很快就顾不上这些了。  

那支不足百舰的落风帝国奇袭舰队,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首星附近!  

与此同时。  

落风奇袭舰队的旗舰。  

杨洺仔细盯着眼前的屏幕,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联合王国的首星留了大概一百二十多艘战舰,但大多都是些老式舰船。  

他们的行星防御系统已经开启,数万只轨道自走炮迅速排好阵列,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但这些自走炮的控制系统…已经被律标记成了浅绿色。  

这说明,律已经利用提前渗透小组创造的条件,入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