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李存的三碗酒(求月(2/3)
碗酒,说道:“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敬给今日赴宴的我大乾忠臣良将。这些年来,是你们辅佐朕开疆拓土保国平安,是你们俯首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铁路、发展海洋贸易、发展教育、发展医疗、舍生忘死地争战沙场,才有了我大乾朝前所未有的盛世及疆域,朕敬你们!”
这就是大乾王朝的文臣武将愿意为李存效力的原因之一。
虽然大乾王朝的政策全都是李存制定的,可李存却从来都不居功,而是很大方的将功劳全都分给臣下,并且不吝封赏,让大乾王朝的文臣武将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李存举起酒碗以后,在场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不管胜不胜酒力,全都满脸激动地高举酒杯,陪李存喝了这碗庆功酒。
见到这一幕,同样参加了这次百皇宴的李标,不禁感慨,他只怕穷其一生,也绝不可能赶得上他父皇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的受爱戴。
这也不怪李标如此不自信,实在是李存的人格魅力古今少有。
今天,酒量并不是很好的李存,显然状态还不错,连着喝了两大碗酒,竟然都没有醉意。
李存用手指又敲了敲桌面,示意藤原得子,再给自己倒一碗酒。
不少各国的皇后、王后、可敦、酋长夫人、公主、王妃,见李存还要喝酒,而且还要用大碗喝酒,不禁有些担心起李存的身体来。
要知道,李存的身体虽然极好,但也已经四十七岁了,不再是年轻小伙了,尤其是在这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
藤原得子不着痕迹地看了方百花一眼,用她那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询问唯一能劝李存别再这么喝酒的方百花:“我还要不要再给官家倒这碗酒了?”
方百花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劝李存别再这么喝酒了?
可比别人知道更多东西的方百花,想到李存要做的事,觉得今天她不能也不应该拦着李存尽兴。
所以,方百花冲藤原得子点了点头,示意藤原得子给李存倒酒吧。
得了方百花的首肯,藤原得子才给李存倒了这第三碗酒。
自己的一众妃嫔的小动作,李存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
李存知道,自己的一众妃嫔之所以迟疑,完全是为了自己好,是关心自己的安危。
而且,李存知道,自己的一众妃嫔,全都是真心实意的关心自己,不是做做样子的。
毕竟,自己是她们的天、是她们的一切,只有自己健康长寿,她们才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安安稳稳的生老病死,她们给自己生的儿女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总之,李存不会不知好歹,怪罪这些真心关心自己的女人的。
等藤原得子给李存斟满这第三碗酒了之后,李存端起酒碗,然后看向赵佶:“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你,赵佶……”
赵佶还以为李存是因为他献给李存《万里江山图》才敬他酒的。
这让赵佶有点受宠若惊,毕竟,他这事跟李存的那些妃嫔给李存生下这么多子嗣和为大乾王朝鞠躬尽瘁的忠臣良将的功劳根本没法相提并论的。
同时,赵佶又有些期待,要是李存这么重视《万里江山图》,那他是不是可以多跟李存求几个特赦的名额,那样的话,他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可不等赵佶细想,李存就继续说道:“赵佶,若不是你穷奢极欲、好大喜功,以至东南大乱,朕又如何能以微贱之身提三尺剑,以与群雄角而胜之?”
李存此言一出,赵佶顿感臊得慌,老脸上火辣辣的。
关键,随着李存这么说,各国的皇帝、国王、可汗、酋长、太子、皇子、亲王都一脸恨意的看着赵佶,他们好像在说:“要不是你昏庸无道放出这个大魔王,我们能国破家亡,被他夺了妃嫔、女儿、孙女、外孙女、族妇,聚集在这里吗?”
赵佶到底是有修行的人,而且,虽然失了国,被李存夺走了所有的妃嫔、女儿、孙女、外孙女,但李存对他也算不错了,没有碰他的正妻,还让他们父妻将来合葬,如今又肯给他们赵氏留后,人不能太贪婪不是?
再者,赵佶敢肯定,李存这碗酒,肯定不会只“敬”他的,他不配被李存这么针对。
果然!
李存又看向耶律延禧,继续说道:“朕也敬你,阿果,若不是你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朕如何有机会乘胜而北,驱虏而尽收大漠南北?”
原本还在那里用愤恨的目光看着赵佶的耶律延禧,听李存这么一说,顿时就变得无比尴尬,尤其是当他看见,那些原本用愤恨的眼神看着赵佶的人,又全都一脸愤恨的看向他以后。
接着,李存又看向完颜宗干:“阿骨打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实属英雄。奈何,你等后辈子孙,贪婪狡诈毫无德行,坏事尽绝,不留后路,且手足相残,杀兄屠弟,离经叛道,这世间但有真英雄在,又如何能叫你等小人享受江山社稷?”
李存的话,就像一柄重锤一样锤在了完颜宗干等金国皇室和宗室以及一众女真贵族的胸口。
他们扪心自问,如果金人得了天下以后,不将事情做得那么绝,也不搞内斗,相互残杀,而是济世安民,兄友弟恭,齐心协力,他们是不是就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了?
接下来,李存一一点平了自己曾经的敌人,将他们的亡国之因,全都说了出来。
最后,李存看着自己儿子李标,说:“任何一个朝代灭亡都
这就是大乾王朝的文臣武将愿意为李存效力的原因之一。
虽然大乾王朝的政策全都是李存制定的,可李存却从来都不居功,而是很大方的将功劳全都分给臣下,并且不吝封赏,让大乾王朝的文臣武将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李存举起酒碗以后,在场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不管胜不胜酒力,全都满脸激动地高举酒杯,陪李存喝了这碗庆功酒。
见到这一幕,同样参加了这次百皇宴的李标,不禁感慨,他只怕穷其一生,也绝不可能赶得上他父皇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的受爱戴。
这也不怪李标如此不自信,实在是李存的人格魅力古今少有。
今天,酒量并不是很好的李存,显然状态还不错,连着喝了两大碗酒,竟然都没有醉意。
李存用手指又敲了敲桌面,示意藤原得子,再给自己倒一碗酒。
不少各国的皇后、王后、可敦、酋长夫人、公主、王妃,见李存还要喝酒,而且还要用大碗喝酒,不禁有些担心起李存的身体来。
要知道,李存的身体虽然极好,但也已经四十七岁了,不再是年轻小伙了,尤其是在这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
藤原得子不着痕迹地看了方百花一眼,用她那仿佛会说话的大眼睛询问唯一能劝李存别再这么喝酒的方百花:“我还要不要再给官家倒这碗酒了?”
方百花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劝李存别再这么喝酒了?
可比别人知道更多东西的方百花,想到李存要做的事,觉得今天她不能也不应该拦着李存尽兴。
所以,方百花冲藤原得子点了点头,示意藤原得子给李存倒酒吧。
得了方百花的首肯,藤原得子才给李存倒了这第三碗酒。
自己的一众妃嫔的小动作,李存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
李存知道,自己的一众妃嫔之所以迟疑,完全是为了自己好,是关心自己的安危。
而且,李存知道,自己的一众妃嫔,全都是真心实意的关心自己,不是做做样子的。
毕竟,自己是她们的天、是她们的一切,只有自己健康长寿,她们才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安安稳稳的生老病死,她们给自己生的儿女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总之,李存不会不知好歹,怪罪这些真心关心自己的女人的。
等藤原得子给李存斟满这第三碗酒了之后,李存端起酒碗,然后看向赵佶:“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你,赵佶……”
赵佶还以为李存是因为他献给李存《万里江山图》才敬他酒的。
这让赵佶有点受宠若惊,毕竟,他这事跟李存的那些妃嫔给李存生下这么多子嗣和为大乾王朝鞠躬尽瘁的忠臣良将的功劳根本没法相提并论的。
同时,赵佶又有些期待,要是李存这么重视《万里江山图》,那他是不是可以多跟李存求几个特赦的名额,那样的话,他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可不等赵佶细想,李存就继续说道:“赵佶,若不是你穷奢极欲、好大喜功,以至东南大乱,朕又如何能以微贱之身提三尺剑,以与群雄角而胜之?”
李存此言一出,赵佶顿感臊得慌,老脸上火辣辣的。
关键,随着李存这么说,各国的皇帝、国王、可汗、酋长、太子、皇子、亲王都一脸恨意的看着赵佶,他们好像在说:“要不是你昏庸无道放出这个大魔王,我们能国破家亡,被他夺了妃嫔、女儿、孙女、外孙女、族妇,聚集在这里吗?”
赵佶到底是有修行的人,而且,虽然失了国,被李存夺走了所有的妃嫔、女儿、孙女、外孙女,但李存对他也算不错了,没有碰他的正妻,还让他们父妻将来合葬,如今又肯给他们赵氏留后,人不能太贪婪不是?
再者,赵佶敢肯定,李存这碗酒,肯定不会只“敬”他的,他不配被李存这么针对。
果然!
李存又看向耶律延禧,继续说道:“朕也敬你,阿果,若不是你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朕如何有机会乘胜而北,驱虏而尽收大漠南北?”
原本还在那里用愤恨的目光看着赵佶的耶律延禧,听李存这么一说,顿时就变得无比尴尬,尤其是当他看见,那些原本用愤恨的眼神看着赵佶的人,又全都一脸愤恨的看向他以后。
接着,李存又看向完颜宗干:“阿骨打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实属英雄。奈何,你等后辈子孙,贪婪狡诈毫无德行,坏事尽绝,不留后路,且手足相残,杀兄屠弟,离经叛道,这世间但有真英雄在,又如何能叫你等小人享受江山社稷?”
李存的话,就像一柄重锤一样锤在了完颜宗干等金国皇室和宗室以及一众女真贵族的胸口。
他们扪心自问,如果金人得了天下以后,不将事情做得那么绝,也不搞内斗,相互残杀,而是济世安民,兄友弟恭,齐心协力,他们是不是就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了?
接下来,李存一一点平了自己曾经的敌人,将他们的亡国之因,全都说了出来。
最后,李存看着自己儿子李标,说:“任何一个朝代灭亡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