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2/3)
儿都让王楷调集到开京来了,完颜仙儿哪还能不让王楷召集高丽王朝的大臣商议应对乾军大举来打一事?
得到了完颜仙儿的首肯,虽然形势如此糟糕,但王楷还是暗暗在心中一挥拳!
一直以来,王楷之所以不敢违抗金国的命令,一直任由完颜仙儿垂帘听政,插手高丽王朝的朝政大事,不是因为他害怕金国放在开京城中的这一猛安人马,而是因为他害怕金国会在盛怒之下灭掉高丽王朝,弄死他们王氏全族。
如今,大乾王朝打来了,王楷觉得,他完全可以用大乾王朝来制衡金国,在其中大搞平衡之术,在夹缝中生存。
当然,面对大乾王朝来势汹汹,大有一举灭掉高丽王朝之意,王楷也很头疼。
但是,王楷觉得,只要他的姿态放得够低,愿意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愿意向大乾王朝支付战争赔款,对了,李存不是喜欢美人嘛,他可以送一千个,乃至一万个高丽美人给李存。
可以说,只要李存愿意放高丽王朝一马,王楷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比如,他可以废掉完颜仙儿,再娶李存的女儿为高丽王后。
说白了,就像当初王楷成功在金人手下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一样,王楷觉得,这次他一样能从大乾王朝的手上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
王楷这可不是盲目自信。
按照已故的李资谦的话来说就是:以小事大,先王之道也。
换而言之,高丽王朝的生存之道就是,中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表;草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草原王朝称臣纳表。
古往今来,这一直都是其不二的生存法则。
在王楷和完颜仙儿的召集下,一百五十多名高丽朝廷的官员来到高丽王宫开会。
这其中包括历仕高丽肃宗、高丽睿宗、以及王楷这一朝三朝,官至门下侍中的高丽名臣金富轼。
面对乾军的咄咄攻势,金富轼请求王楷下诏,集结诸路京军,以汉江天险布防。
开京城位于汉江以北、临津江以西地区。
金富轼的意思是,将高丽京军的六卫编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以前军和左军布置在开城及临津江以西地区,以中军和右军前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将后军及高丽京军的二军调入开京城中,依托开京城固守待援。
这样一来,高丽王朝既可以依托坚固的开京城固守,也可以控制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形成西起礼成江东至板门店长达数十里的防线。
金富轼说:“此必可保证乾军过不得汉江,退而言之,若乾军真渡过汉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阵列寨于京师左右,或间隔五十里,或间隔三十里,结成连环营寨,以阻挡敌军,以护卫都城。”
金富轼又说:“防御汉江必须起用宿将,若外戚、宰执亲旧、省院吏族之类,皆不可用。”
金富轼还建议:“乾军凶猛,恐难以应对,可下令暨招十万望军,沿汉江修筑堡垒以作屏障。”
金富轼出身新罗王室后裔,他的曾祖父金魏英在新罗归顺高丽时,被高丽王朝任命为庆州州长,他的父亲金觐官至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他早年曾出使过赵宋王朝,与同行的朴寅亮的诗文一起被刊行为《小华集》而在宋朝流传,使高丽得到“小中华”的美称。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读诗书,除了出家为僧的玄湛外,金富轼与其兄长富弼、富佾及弟弟富仪(富辙)皆“以文学进”,先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且身居要职。
在高丽的一众臣僚中,金富轼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个。
虽然金富轼也清楚,以高丽王朝的如今的军事实力,连金国都打不过,就更不可能打得过一向嚣张跋扈的金国都在其手上屡屡吃败仗的大乾王朝了,因此,王楷所想的转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确实是解救高丽王朝的不二良策。
可金富轼比王楷看得更远的是,大乾王朝既然派了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高丽王朝,肯定是预谋已久,很可能打得主意就是彻底灭掉高丽王朝,将高丽王朝彻底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当中,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唯有展示出来让大乾王朝忌惮的军事实力,才能让大乾王朝改变初衷,否则高丽王朝肯定就危险了。
可是,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一众官员,坚决反对金富轼的建议。
——这除了因为双方看法的确不同以外,也因为开京两班和西京两班一直在搞党争,这就跟赵宋王朝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差不多,双方都恨不得弄死对方,同时,不管一方主张什么,另一方都肯定反对,根本不问对与错。
简而言之。
郑知常等人的建议不外乎两点:一是乾军已经打过来了,时间太过仓促,根本没有集结军队、修筑堡垒的时间,他们觉得金富轼的建议根本行不通;二是既然已经决定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求和,何必再集结军队与大乾王朝交战?若再兴兵,岂不又让大乾王朝抓住把柄,指责高丽王朝议和毫无诚意?
王楷想了想觉得,郑知常等西京两班的人说的也很有道理。
但不调集高丽京军,肯定不行。
因为王楷调集高丽京军,可不光是为了防御乾军的攻打,更是为了驱逐开京城中的金军拿回他的王权。
于是,王楷结合了以金富轼为代表的开京两班和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建议,一边调集高丽京军前来勤王救驾,一边派人前去跟大乾王朝议和,劝乾军不要再来进犯了,万事好商量……
……
这天晚上,高丽开京的夜空上忽然坠
得到了完颜仙儿的首肯,虽然形势如此糟糕,但王楷还是暗暗在心中一挥拳!
一直以来,王楷之所以不敢违抗金国的命令,一直任由完颜仙儿垂帘听政,插手高丽王朝的朝政大事,不是因为他害怕金国放在开京城中的这一猛安人马,而是因为他害怕金国会在盛怒之下灭掉高丽王朝,弄死他们王氏全族。
如今,大乾王朝打来了,王楷觉得,他完全可以用大乾王朝来制衡金国,在其中大搞平衡之术,在夹缝中生存。
当然,面对大乾王朝来势汹汹,大有一举灭掉高丽王朝之意,王楷也很头疼。
但是,王楷觉得,只要他的姿态放得够低,愿意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愿意向大乾王朝支付战争赔款,对了,李存不是喜欢美人嘛,他可以送一千个,乃至一万个高丽美人给李存。
可以说,只要李存愿意放高丽王朝一马,王楷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比如,他可以废掉完颜仙儿,再娶李存的女儿为高丽王后。
说白了,就像当初王楷成功在金人手下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一样,王楷觉得,这次他一样能从大乾王朝的手上保住高丽王朝的江山社稷。
王楷这可不是盲目自信。
按照已故的李资谦的话来说就是:以小事大,先王之道也。
换而言之,高丽王朝的生存之道就是,中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表;草原王朝强盛,高丽王朝就向草原王朝称臣纳表。
古往今来,这一直都是其不二的生存法则。
在王楷和完颜仙儿的召集下,一百五十多名高丽朝廷的官员来到高丽王宫开会。
这其中包括历仕高丽肃宗、高丽睿宗、以及王楷这一朝三朝,官至门下侍中的高丽名臣金富轼。
面对乾军的咄咄攻势,金富轼请求王楷下诏,集结诸路京军,以汉江天险布防。
开京城位于汉江以北、临津江以西地区。
金富轼的意思是,将高丽京军的六卫编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以前军和左军布置在开城及临津江以西地区,以中军和右军前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将后军及高丽京军的二军调入开京城中,依托开京城固守待援。
这样一来,高丽王朝既可以依托坚固的开京城固守,也可以控制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形成西起礼成江东至板门店长达数十里的防线。
金富轼说:“此必可保证乾军过不得汉江,退而言之,若乾军真渡过汉江,也可以此犄角之阵列寨于京师左右,或间隔五十里,或间隔三十里,结成连环营寨,以阻挡敌军,以护卫都城。”
金富轼又说:“防御汉江必须起用宿将,若外戚、宰执亲旧、省院吏族之类,皆不可用。”
金富轼还建议:“乾军凶猛,恐难以应对,可下令暨招十万望军,沿汉江修筑堡垒以作屏障。”
金富轼出身新罗王室后裔,他的曾祖父金魏英在新罗归顺高丽时,被高丽王朝任命为庆州州长,他的父亲金觐官至国子祭酒、左谏议大夫。他早年曾出使过赵宋王朝,与同行的朴寅亮的诗文一起被刊行为《小华集》而在宋朝流传,使高丽得到“小中华”的美称。他兄弟五人自幼熟读诗书,除了出家为僧的玄湛外,金富轼与其兄长富弼、富佾及弟弟富仪(富辙)皆“以文学进”,先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且身居要职。
在高丽的一众臣僚中,金富轼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个。
虽然金富轼也清楚,以高丽王朝的如今的军事实力,连金国都打不过,就更不可能打得过一向嚣张跋扈的金国都在其手上屡屡吃败仗的大乾王朝了,因此,王楷所想的转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确实是解救高丽王朝的不二良策。
可金富轼比王楷看得更远的是,大乾王朝既然派了数十万大军前来攻打高丽王朝,肯定是预谋已久,很可能打得主意就是彻底灭掉高丽王朝,将高丽王朝彻底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当中,这种情况下,高丽王朝唯有展示出来让大乾王朝忌惮的军事实力,才能让大乾王朝改变初衷,否则高丽王朝肯定就危险了。
可是,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一众官员,坚决反对金富轼的建议。
——这除了因为双方看法的确不同以外,也因为开京两班和西京两班一直在搞党争,这就跟赵宋王朝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党争差不多,双方都恨不得弄死对方,同时,不管一方主张什么,另一方都肯定反对,根本不问对与错。
简而言之。
郑知常等人的建议不外乎两点:一是乾军已经打过来了,时间太过仓促,根本没有集结军队、修筑堡垒的时间,他们觉得金富轼的建议根本行不通;二是既然已经决定向大乾王朝称臣纳表求和,何必再集结军队与大乾王朝交战?若再兴兵,岂不又让大乾王朝抓住把柄,指责高丽王朝议和毫无诚意?
王楷想了想觉得,郑知常等西京两班的人说的也很有道理。
但不调集高丽京军,肯定不行。
因为王楷调集高丽京军,可不光是为了防御乾军的攻打,更是为了驱逐开京城中的金军拿回他的王权。
于是,王楷结合了以金富轼为代表的开京两班和以郑知常为首的西京两班的建议,一边调集高丽京军前来勤王救驾,一边派人前去跟大乾王朝议和,劝乾军不要再来进犯了,万事好商量……
……
这天晚上,高丽开京的夜空上忽然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