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李存对赵构的报复(求月(2/3)
大败的宗泽,单人独骑去了原来活动在濮州一带拥众号称数十万人马的王善的山头,然后说服了王善投效赵宋王朝。
元朝卒。
刚刚投效赵宋王朝的杨进,想要在赵宋王朝好好表现一下他自己,便身先士卒猛攻翟进负责的防区。
这直接增加了赵宋王朝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进取天下,中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
趁着这个机会,赵构任命宗泽为总指挥,猛攻洛阳的各个关隘、堡寨。
宋军趁此机会,从翟进的防区冲了过去,然后过关斩将,一直杀到了潼关。
如今,范讷他们彻底失败了,轮到赵构他们上了。
翟进哪能怕一个山匪草寇?!
李存一边给李纲下令,让他们做好边防,不得有半点松懈;一边给赵鼎、陈康伯等各地方主官下令,让他们尽快剿扶境内溃兵、土匪、义军,同时做好救灾和春耕等事;一边催促吴璘、翟兴、翟进等人尽快剿灭其战区内的宋军。
不久前,杜充担任大名府留守,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
没办法,赵构他们只能从三川河谷西进了。
不过——
见此,赵构等人更着急,生怕下一个被乾军击溃的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三代赵宋王朝的皇帝都根据李垂的《导河形胜书》给黄河改道,导致山东、江苏、河南等大面积地区成为洪水泛滥的地区,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另外,李存又以吴璘和赵立救援不力为由,给他们二人各降了一级,让他们戴罪立功,攻破潼关,挥师西进,收复陕西六路。
如今,杜充跳出来给赵构出了掘开黄河这条毒计。
可自从黄河改道后的这八十来年,有三十三年决溢,共计五十五次,水灾平均二点四年一次。
后来,杜充又辗转到了赵构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李纲跟李存请求派一支援军作为预备队,以防万一。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要知道,当时金国的总人口只有五千六百万。
绍圣年间,杜充考中进士,累次升迁至考功郎、光禄少卿,后出任沧州知府。
后来,蒙古在草原崛起。
靖康初年,赵桓加任杜充为集英殿修撰,又复任沧州知府。
杜充此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但缺少谋略。
这绝逼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灭国神器”!
面对这么凶的“灭国神器”,强如李存,都不愿意招惹,甚至不敢招惹——李存是真怕黄河把自己的这个大乾王朝也给灭了。
赵构和宗泽合力对洛阳地区的乾军发起冲锋。
这也就算是李存给她们的补偿了。
反思过后,李存封韦氏和邢秉懿为婕妤,就是田春罗和姜醉媚都得了美人的封赏,让她们升得比别的女人略微快了一点。
否则,黄河肯定年年发作,并且一年发作几次。
试问,这种情况下,李存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是赵构招惹到了自己,又不是这些无辜的女人招惹的自己,自己却把怒火出在了这些无辜的女人身上,也太不对了。
由于双方的兵力相差得实在是太大,吴璘、翟兴、翟进疲于招架,不得不向李存求援。
由此可见,道理什么的,李存确实已经想明白了,然而他却管不住自己那颗想要报复赵构的心。
可以说,历史上“三易回河”引发的黄河狂怒,直接摧毁了北宋。
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吴璘、翟兴、翟进见势不好,亲临第一线指挥,与宋军进行决战。
这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
直到金朝末期,黄河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当时李存伐宋,从燕地而来寄居在沧州之人很多,杜充忧虑他们是大乾王朝的内应,于是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杀害了。
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
等到赵立率领援军绕过已经泛滥的河水到达洛阳战场时,为时已晚——这时,就连殿后的宗泽部都已经退入到了潼关以西。
从元朝成立到灭亡,黄河问题一直是困扰元朝统治者的第一问题。
所以,三川河谷为东西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东西关系中地位尤其重要,而赵构他们要想西进,就势必要打通这条重要通道。
可河东的所有关隘都被乾军牢牢的守着,赵构他们根本就打不过去。
就在这时,豫东南、鲁西南、安徽、苏北等地,都向朝廷汇报,其地遭到了特大水灾。
可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
面对萧条的河北和洪水肆虐的黄泛地区,金人也头大无比。
而坏消息则是,金人这看起来似乎不是在佯攻,而是很有可能真想杀到关内。
谁想,李存这个命令刚一下达,李纲就上奏,说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经正式开始叩关,其中攻打松亭关的完颜宗望部,准确的说是,其部的高丽军,攻势相当凶狠,好几次都冲到了关隘上。
谁想,想逃命都快想红了眼的赵构,非但不觉得杜充此计毒辣,还认为这是救命妙计,并且立即就派人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灌入汜水,并从汜水入淮,挡住了乾军援军的必经之地。
事后,李存很后悔!
而且,邢秉懿又……
得到前线的汇报了以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过脾气了的李存,一脚将龙案给踹出去了两丈多远。
所以,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
元朝卒。
刚刚投效赵宋王朝的杨进,想要在赵宋王朝好好表现一下他自己,便身先士卒猛攻翟进负责的防区。
这直接增加了赵宋王朝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进取天下,中原为必取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
趁着这个机会,赵构任命宗泽为总指挥,猛攻洛阳的各个关隘、堡寨。
宋军趁此机会,从翟进的防区冲了过去,然后过关斩将,一直杀到了潼关。
如今,范讷他们彻底失败了,轮到赵构他们上了。
翟进哪能怕一个山匪草寇?!
李存一边给李纲下令,让他们做好边防,不得有半点松懈;一边给赵鼎、陈康伯等各地方主官下令,让他们尽快剿扶境内溃兵、土匪、义军,同时做好救灾和春耕等事;一边催促吴璘、翟兴、翟进等人尽快剿灭其战区内的宋军。
不久前,杜充担任大名府留守,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
没办法,赵构他们只能从三川河谷西进了。
不过——
见此,赵构等人更着急,生怕下一个被乾军击溃的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三代赵宋王朝的皇帝都根据李垂的《导河形胜书》给黄河改道,导致山东、江苏、河南等大面积地区成为洪水泛滥的地区,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另外,李存又以吴璘和赵立救援不力为由,给他们二人各降了一级,让他们戴罪立功,攻破潼关,挥师西进,收复陕西六路。
如今,杜充跳出来给赵构出了掘开黄河这条毒计。
可自从黄河改道后的这八十来年,有三十三年决溢,共计五十五次,水灾平均二点四年一次。
后来,杜充又辗转到了赵构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李纲跟李存请求派一支援军作为预备队,以防万一。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要知道,当时金国的总人口只有五千六百万。
绍圣年间,杜充考中进士,累次升迁至考功郎、光禄少卿,后出任沧州知府。
后来,蒙古在草原崛起。
靖康初年,赵桓加任杜充为集英殿修撰,又复任沧州知府。
杜充此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但缺少谋略。
这绝逼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灭国神器”!
面对这么凶的“灭国神器”,强如李存,都不愿意招惹,甚至不敢招惹——李存是真怕黄河把自己的这个大乾王朝也给灭了。
赵构和宗泽合力对洛阳地区的乾军发起冲锋。
这也就算是李存给她们的补偿了。
反思过后,李存封韦氏和邢秉懿为婕妤,就是田春罗和姜醉媚都得了美人的封赏,让她们升得比别的女人略微快了一点。
否则,黄河肯定年年发作,并且一年发作几次。
试问,这种情况下,李存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是赵构招惹到了自己,又不是这些无辜的女人招惹的自己,自己却把怒火出在了这些无辜的女人身上,也太不对了。
由于双方的兵力相差得实在是太大,吴璘、翟兴、翟进疲于招架,不得不向李存求援。
由此可见,道理什么的,李存确实已经想明白了,然而他却管不住自己那颗想要报复赵构的心。
可以说,历史上“三易回河”引发的黄河狂怒,直接摧毁了北宋。
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
吴璘、翟兴、翟进见势不好,亲临第一线指挥,与宋军进行决战。
这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
直到金朝末期,黄河问题才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当时李存伐宋,从燕地而来寄居在沧州之人很多,杜充忧虑他们是大乾王朝的内应,于是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杀害了。
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
等到赵立率领援军绕过已经泛滥的河水到达洛阳战场时,为时已晚——这时,就连殿后的宗泽部都已经退入到了潼关以西。
从元朝成立到灭亡,黄河问题一直是困扰元朝统治者的第一问题。
所以,三川河谷为东西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东西关系中地位尤其重要,而赵构他们要想西进,就势必要打通这条重要通道。
可河东的所有关隘都被乾军牢牢的守着,赵构他们根本就打不过去。
就在这时,豫东南、鲁西南、安徽、苏北等地,都向朝廷汇报,其地遭到了特大水灾。
可三川河谷三面阻山,北面黄河横亘,差不多算是山河四塞。
面对萧条的河北和洪水肆虐的黄泛地区,金人也头大无比。
而坏消息则是,金人这看起来似乎不是在佯攻,而是很有可能真想杀到关内。
谁想,李存这个命令刚一下达,李纲就上奏,说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经正式开始叩关,其中攻打松亭关的完颜宗望部,准确的说是,其部的高丽军,攻势相当凶狠,好几次都冲到了关隘上。
谁想,想逃命都快想红了眼的赵构,非但不觉得杜充此计毒辣,还认为这是救命妙计,并且立即就派人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灌入汜水,并从汜水入淮,挡住了乾军援军的必经之地。
事后,李存很后悔!
而且,邢秉懿又……
得到前线的汇报了以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过脾气了的李存,一脚将龙案给踹出去了两丈多远。
所以,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