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赵桓跪了(求月(1/3)
第269章赵桓跪了(求月票!)
…
赵桓离开东京汴梁城后,大约有千余民众和太学生一直在南熏门徘徊,等着赵桓一行议和回来。
可这些人一直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也没有等到赵桓的圣驾归来。
不少人又开始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生怕乾宋两国的议和出现什么变故,使得战争再起。
就在日落西山之时,突然有两个内侍抗着一面黄旗来到了南薫门。
见这么多人在等赵桓归来,两个内侍便对这些人说:“大乾皇帝已许议和,事未了毕,乃留陛下夜宿青城,只候事了归内,仰军民各安业,无致疑惑。”
这上千民众听完内侍所言,才各自散去,两个内侍继续去给张叔夜等留守宰执和官员传旨……
次日一大早,宋江就将赵桓给李存献的降表拿了过来。
对于这种没有多少实惠的事,李存向来不太感冒。
——在李存看来,整个东京汴梁城,乃至整个赵宋王朝,都将是自己的了,自己又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见李存对降表不感兴趣,赵良嗣赶紧劝道:“陛下,后人不知今日赵宋恣为残虐,糜弊生民,致使民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陛下闵焉伤之,已而为众所推戴,拒之益来,乃不得已起义,即条法令、明约束,务以安辑为事,故所至抚定,民咸按堵,凡此种种,当留下清楚证言,以正视听,故而,降表之事,陛下当慎之,又且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万万不可因小而失大也。”
这不禁让赵桓君臣慌了!
赵构任命耿南仲的儿子耿延禧和高世则为参议官;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黄潜善为随军应副;徽猷阁知信德府梁杨祖为随军运使;杨渊、王起之、秦百祥为干办公事;蓝珪、康履、黎楶、杨公恕、韩公裔为主管机密文字。
赵桓君臣明白,赵良嗣这是在报仇。
没费什么劲,胡图就将缝在曹辅衣襟里的密信给找了出来。
赵桓以为他的小把戏,能够骗得过李存。
曹辅还主动请命,说他愿意去相州给赵构送信。
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赵良嗣现在手上只有一根鸡毛,否则他弄死赵桓君臣、让赵桓君臣家破人亡的心思都有。
此时,副元帅宗泽人并不在相州——他人还在磁州招兵买马。
在李存的首肯之下,大乾王朝和赵宋王朝的所有大臣都出席了这次的受降仪式,包括被李存丢进观光团中的人。
可赵良嗣还是见缝插针的将降表交到了赵桓的手上,来进一步的羞辱赵桓,为他自己和他的恩主童贯以及那些被赵桓清算的无辜之人来报仇雪恨。
其实,这降表并不一定非用赵桓来读。
赵良嗣语气严厉的要求,降表必须要有文采,也必须要作成四六骈体文,同时要多引用事实,不能假大空。
赵桓并不希望赵构回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事实上,赵桓早就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肠子都悔青了。
赵桓看后,非常满意,他笑着对孙觌说:“对属甚切,非卿平昔闲习,安能及此?”
赵桓将此稿交到赵良嗣手上,可赵良嗣还是不满意。
此时,殿外忽然飘起大雪,铺天盖地,漫卷环宇,惟留苍茫。
结果,这稿很快就又被赵良嗣给否决了。
赵桓登基后,擢莫俦为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
李存让胡图将曹辅带下去,然后命人将莫俦带了过来。
只不过,赵佶太能折腾了,将赵宋王朝的底子都给折腾空了,才让赵佶空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良机,却没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再加上赵佶的运气也差了一点,在这个良机到来的时候,在东南地区爆发了起义,打乱了赵佶的所有计划。
谁想,这时赵良嗣却将降表送到了赵桓的手上。
在赵圆珠六姐妹的不懈努力之下,李存让赵良嗣将赵桓君臣起草的最后一稿降表拿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李存的目的还没有达成,所以李存也没有着急立即就废掉赵桓的皇位。
莫俦中状元后,因才华出众,便得以入仕任承事郎、校书郎、迁起居舍人,兼修国史;转为太常寺少卿后,因忤怒宠臣遭弹劾。不久,又起为光禄寺少卿,进国子司业,迁中书舍人。
李存看着装得很卑微内心里肯定想当勾践的赵桓,久久没有出声,就让赵桓一直跪在那里。
可李存在接受了赵桓的投降之后,根本就没有跟赵桓提条件,更没有说要撤兵,不仅如此,甚至连放赵桓君臣回东京汴梁城的意思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赵桓不敢跟太多人商量对策。
然而,对于这稿降表,赵良嗣还是不满意。
在不少人看来,赵构手上的这一万多人马应该无法对大乾王朝造成威胁。
李存觉得,赵良嗣的建议还是有点道理的,就让赵良嗣去负责此事了。
此时,赵构的兵马大元帅府已经召集了大约一万多人马。
于是,在赵桓的授意下,孙觌又起草了一稿。
可李存又摆出来了“赵桓不将赵构给弄回来,就不放赵桓回东京汴梁城”的架势。
而赵桓则不同,他不仅比赵佶还不适合当皇帝,人品也是烂到了让李存恶心的地步。
李存看过之后,将降表中的“大乾皇帝”前面的“大乾”两个字勾掉,变成了“皇帝”,又将“大宋皇帝”四个字给勾掉,使得这份降表中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他李存,然后让赵良嗣将降表带给赵桓。
这稿降表,可以说是将赵佶、赵桓两朝的所作所为说得清清楚楚,也充分表明了李存造反有理,伐宋有
…
赵桓离开东京汴梁城后,大约有千余民众和太学生一直在南熏门徘徊,等着赵桓一行议和回来。
可这些人一直等到快天黑的时候,也没有等到赵桓的圣驾归来。
不少人又开始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生怕乾宋两国的议和出现什么变故,使得战争再起。
就在日落西山之时,突然有两个内侍抗着一面黄旗来到了南薫门。
见这么多人在等赵桓归来,两个内侍便对这些人说:“大乾皇帝已许议和,事未了毕,乃留陛下夜宿青城,只候事了归内,仰军民各安业,无致疑惑。”
这上千民众听完内侍所言,才各自散去,两个内侍继续去给张叔夜等留守宰执和官员传旨……
次日一大早,宋江就将赵桓给李存献的降表拿了过来。
对于这种没有多少实惠的事,李存向来不太感冒。
——在李存看来,整个东京汴梁城,乃至整个赵宋王朝,都将是自己的了,自己又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见李存对降表不感兴趣,赵良嗣赶紧劝道:“陛下,后人不知今日赵宋恣为残虐,糜弊生民,致使民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陛下闵焉伤之,已而为众所推戴,拒之益来,乃不得已起义,即条法令、明约束,务以安辑为事,故所至抚定,民咸按堵,凡此种种,当留下清楚证言,以正视听,故而,降表之事,陛下当慎之,又且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万万不可因小而失大也。”
这不禁让赵桓君臣慌了!
赵构任命耿南仲的儿子耿延禧和高世则为参议官;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黄潜善为随军应副;徽猷阁知信德府梁杨祖为随军运使;杨渊、王起之、秦百祥为干办公事;蓝珪、康履、黎楶、杨公恕、韩公裔为主管机密文字。
赵桓君臣明白,赵良嗣这是在报仇。
没费什么劲,胡图就将缝在曹辅衣襟里的密信给找了出来。
赵桓以为他的小把戏,能够骗得过李存。
曹辅还主动请命,说他愿意去相州给赵构送信。
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赵良嗣现在手上只有一根鸡毛,否则他弄死赵桓君臣、让赵桓君臣家破人亡的心思都有。
此时,副元帅宗泽人并不在相州——他人还在磁州招兵买马。
在李存的首肯之下,大乾王朝和赵宋王朝的所有大臣都出席了这次的受降仪式,包括被李存丢进观光团中的人。
可赵良嗣还是见缝插针的将降表交到了赵桓的手上,来进一步的羞辱赵桓,为他自己和他的恩主童贯以及那些被赵桓清算的无辜之人来报仇雪恨。
其实,这降表并不一定非用赵桓来读。
赵良嗣语气严厉的要求,降表必须要有文采,也必须要作成四六骈体文,同时要多引用事实,不能假大空。
赵桓并不希望赵构回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事实上,赵桓早就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肠子都悔青了。
赵桓看后,非常满意,他笑着对孙觌说:“对属甚切,非卿平昔闲习,安能及此?”
赵桓将此稿交到赵良嗣手上,可赵良嗣还是不满意。
此时,殿外忽然飘起大雪,铺天盖地,漫卷环宇,惟留苍茫。
结果,这稿很快就又被赵良嗣给否决了。
赵桓登基后,擢莫俦为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
李存让胡图将曹辅带下去,然后命人将莫俦带了过来。
只不过,赵佶太能折腾了,将赵宋王朝的底子都给折腾空了,才让赵佶空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良机,却没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实力,再加上赵佶的运气也差了一点,在这个良机到来的时候,在东南地区爆发了起义,打乱了赵佶的所有计划。
谁想,这时赵良嗣却将降表送到了赵桓的手上。
在赵圆珠六姐妹的不懈努力之下,李存让赵良嗣将赵桓君臣起草的最后一稿降表拿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李存的目的还没有达成,所以李存也没有着急立即就废掉赵桓的皇位。
莫俦中状元后,因才华出众,便得以入仕任承事郎、校书郎、迁起居舍人,兼修国史;转为太常寺少卿后,因忤怒宠臣遭弹劾。不久,又起为光禄寺少卿,进国子司业,迁中书舍人。
李存看着装得很卑微内心里肯定想当勾践的赵桓,久久没有出声,就让赵桓一直跪在那里。
可李存在接受了赵桓的投降之后,根本就没有跟赵桓提条件,更没有说要撤兵,不仅如此,甚至连放赵桓君臣回东京汴梁城的意思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赵桓不敢跟太多人商量对策。
然而,对于这稿降表,赵良嗣还是不满意。
在不少人看来,赵构手上的这一万多人马应该无法对大乾王朝造成威胁。
李存觉得,赵良嗣的建议还是有点道理的,就让赵良嗣去负责此事了。
此时,赵构的兵马大元帅府已经召集了大约一万多人马。
于是,在赵桓的授意下,孙觌又起草了一稿。
可李存又摆出来了“赵桓不将赵构给弄回来,就不放赵桓回东京汴梁城”的架势。
而赵桓则不同,他不仅比赵佶还不适合当皇帝,人品也是烂到了让李存恶心的地步。
李存看过之后,将降表中的“大乾皇帝”前面的“大乾”两个字勾掉,变成了“皇帝”,又将“大宋皇帝”四个字给勾掉,使得这份降表中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他李存,然后让赵良嗣将降表带给赵桓。
这稿降表,可以说是将赵佶、赵桓两朝的所作所为说得清清楚楚,也充分表明了李存造反有理,伐宋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