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德妃陈妙贞(求月(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军将士,哪里能抵挡得住乾军当中最具有攻击力的游奕军的冲击?

唐恪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了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

混乱之中,相互蹂践而死伤之人,足有数万之多,坑谷皆满。

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赵佶下诏嘉奖唐恪。

所以宋军纷纷逃出军寨。

——杨再兴见这么杀实在太慢了,他大胆的将游亦军分成二十支,四散冲杀。

李存得知这一消息了之后下令,西路以吴璘为都统制,全面收复河东地区;东路以赵立为都统制,全面收复河北地区。

直到杨再兴率领游奕军冲入宋军的营地当中,宋军将士才被从梦中惊醒。

主战派说:“河北、河东之民,皆吾赤子。如若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之意哉?”

赵桓授予各道总管府以特权:事得专决,财得通用,官得辟置,兵得诛赏。

不夸张的说,也就是当时杨再兴手下只有不足百骑,否则张灏都得被杨再兴给斩首。

杨再兴仿佛杀神一般,一口气连挑了十八个宋军营寨。

正巧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好多人都在说,陈十四娘娘的官人,就应该是这天下之主,否则安能配得上陈十四娘娘?

在陈妙贞救治伤员的同时,大乾王朝特有的政工干部也纷纷开始出动,去俘虏中搞忆苦思甜……

最终,赵桓下定决心,遣太常少卿刘岑、宗正少卿宗泽、秘书少监李若水出使燕京,面见李存,割地议和。

吴璘派人去招降。

宋军靠着并不完善的防御工事拼命反击,箭矢、炮石一齐射击,声势非常吓人。

后来,张灏虽说逃得一命,但在离开文水后,张灏手下只剩数百名牙兵,他们保护着张灏一路向西,一直逃到了慈隰才停下了脚步。

而后,唐恪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小舟,现场勘察暴水实情,以求因势利导,最后决金堤,将暴水注之黄河。

于是,十几日后,吴璘将张灏部宋军诱到文水县,并且连着佯败宋军两场,麻痹了敌人。

解潜部、刘韐部和张灏部赵宋王朝的三支主力大军兵败的消息相继传到了东京汴梁城,使得赵宋王朝朝野上下皆为之巨震。

来不及逃出的,大多都跪地受降,只有很少一部分负隅顽抗,被当场恪杀了。

至于那些没上山又没能及时撤走的,很快就被随后赶来的吴璘带来的大部队给包围了。

时任户部侍郎的唐恪,临危受命治水。

而深得赵桓信任的耿南仲,自始至终力主议和。他主张效仿澶渊之役的办法,以河北和河东的赋税来赎回河北和河东,换取两国和平。如果大乾王朝不同意,则必须忍痛割让河北和河东求和。在他看来,战则必亡。

所以,接到吴璘的命令了之后,杨再兴二话没说就率领游奕军来到了宋军营地外。

而且,这颗彗星,还掠过了帝座星。

之前被李存暂时搁置的太原城和河北三镇,也在此次扫清的范围之内。

而被打散的宋军将士,有的辗转逃到其他宋军当中,有的则逃去太行山落草为寇。

就在李存南下的同一天,在东京汴梁城的上空,忽然出现了一颗彗星。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彗星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战争、瘟疫等灾难即将降临。

以扳倒王黼而闻名于朝野的何栗,也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他说:“河北、河东,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李贼变诈罔测,安能保其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

宣和元年五月,东京汴梁城遭暴水淹没,情况十分危急。

说罢,杨再兴就亲率游奕军向宋军营地运动。

……

而张思正率残兵败将逃回到汾州一清点,十七万大军,只有八千余人,五百来匹马——除了被乾军击杀和俘虏的,其他人马全都被打散了。

前段时间,大部分赵宋王朝的大臣都在致力于清算赵佶时代的权臣,就连赵桓都在趁着那个机会收揽皇权。

不过,张思政等宋将用宋军的行军速度来揣测乾军的行军速度,认为乾军不可能来得太快,因此他们建造防御工事拖拖拉拉的。

可过了两天之后,赵桓又采纳主战派的建议,组建四道总管:

有人建议决南堤,以纾解宫城之水患。

不到半月东京汴梁城水退。

这两天连胜了乾军两场,让宋军将士骄傲自满,并松懈下来,以为乾军不过如此。

可提举醴泉观谭世绩,在听到这些言论了之后,赶紧跑进宫中,提醒赵桓:“彗星垂象可畏,当修德以应天,不宜被阿谀之说所迷惑。”

……

文水之战,张灏部的主力张思正部遭到了重创,十七万大军,死伤以及被俘了超过十万,仅仅使臣、将佐的损失了都超过五百个,最后安全撤退的张思正部宋军也就三成左右,其军随军携带的数以十万计的金银、钱粮、缣帛等各种战略物资几乎全都被抛弃了。

宋军将士听了这些话后,一想也是,便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了。

就在刘岑、宗泽和李若水出发的前一刻,唐恪对赵桓说:“此次议和乃见大乾皇帝,刘岑职位不足也。”

赵桓于是改变了主意,升徽猷阁待制王云为礼部尚书,升李若水为吏部侍郎,让他们二人前去面见李存议和,而宗泽得以免见李存……

……

……

求月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