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求(1/3)
第245章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求月票!)
…
对赵桓来说,目前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夺回河北和河东,也不是怎么应对李存因他撕毁和约而必然降下的怒火,而是怎么把他父亲赵佶和那些出逃的赵宋王朝的皇室成员和宗室成员全都给弄回东京汴梁城。
算算时间,离赵佶他们逃出东京汴梁城避难已经差不多有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内,赵佶一共干了三件比较出格的事。
第一件事是,赵佶曾切断了川陕地区和赵宋朝廷之间的联系,让川陕地区有事都向他所在的行营禀报。
第二件事是,赵佶叫停了后续想要前去东京汴梁城勤王的军队,命令这些军队暂时由童贯指挥,扼守进入陕西的各个关卡。
第三件事是,赵佶将准备运往东京汴梁城的纲运给扣下了,让这些纲运全部交到他所在的行营。
有人因此传赵佶有可能是想在长安复辟。
这些事很快就被陕州知州李弥大报告给了朝廷。
不过——
换而言之,赵佶并没有复辟的心思。
梅执礼给赵桓出主意说:“罢聂山之行,明责童贯之属。降诏蔡攸,委令劝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可以不劳而事定矣。”
徐处仁立即就按照他们事先跟赵桓君臣商量好的回答道:“尊之三从之义,道君仍居龙德宫。而诸位殿下居禁中,于典礼有所未安。朝廷见以撷景园为宁德宫,奉道君太上皇后。”
走到西京洛阳的时候,赵佶突然彻底停下不走了,然后他给赵桓写信,让赵桓派徐处仁或吴敏当中一人来西京一趟。
当时,陈东为了渲染“五贼”的危害,编了很多东西。
所以,赵佶在赐给宋焕的诰中对赵桓做出了解释:
为了安抚住赵佶,将赵佶给诓骗回来,赵桓早就在耿南仲的谋划下,又将宋焕给派回到赵佶身边,并嘱咐宋焕斡旋父子俩人之间的关系。
三月十八日。
聂山向赵桓请旨的时候,恰逢户部尚书梅执礼准备给赵桓汇报一共给大乾王朝支付了多少物品充当战争赔款。
说老实话,虽然赵佶知道自己这么做能保证赵宋王朝不被分裂,能保证赵宋王朝仅剩的有限力量不被分散,能保证赵宋王朝在面对大乾王朝的入侵时还有一战之力,可赵佶对赵桓这个他既不喜欢又不是太了解的儿子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他不知道赵桓能不能理解他之前所做得那三件事,能不能不猜疑他这个父亲有复辟之心?
由于心里对赵桓实在是没底,赵佶这一路之上,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从陈东当时的那份奏疏上就不难看出,陈东确实出身寒门,对时事并不是十分了解,以至于,他对“五贼”的指责,不少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捕风捉影,甚至完全就是主观臆测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等赵桓提出让他还京,赵佶就主动下令赵宋王朝的所有皇室和宗室立即按照祖制回京居住,然后主动离开长安前往东京汴梁城。
赵佶也给赵桓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告诉赵桓,他老了,也当够皇帝了,余生只想好好养老,不会干政的。
赵佶也曾想过反抗,他听说李存派岳飞攻占河东,自己亲自攻占河北了之后,判断李存在全面占领河北和河东了之后,肯定还会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他认为,父与子之间不必如此示之以疑,如果这么防范,肯定会导致父子倾轧,被世人笑话。
——赵佶甚至觉得,他已经将祖宗的疆土丢了一半,无论如何都不能分裂剩下的这一半疆土了。
陕西贫苦,过惯了奢华生活的赵佶,实在是不愿意在陕西生活。
吴敏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向赵桓劝谏说:“上皇在长安时,已有截留诸路兵之意,今幸归京师,陛下问安视膳,全孝道足矣,岂可以军旅之事累之乎!”
徐处仁和梅执礼都是崇尚孝悌之人,尤其是后者,他们以己度赵桓,将赵佶的所有疑虑打消,让赵佶下定了回去东京汴梁城的决心。
赵桓觉得这些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让他的亲信开封府尹聂山接替宋焕担任永兴军路制置发运使,找机会除掉童贯等赵佶的羽翼。
赵佶见到这一幕,哭着回到了龙德宫中。
甚至还有人提出来了“蔡京、童贯等人不除,国无宁日”的口号。
获悉赵佶喜欢赏赐内侍一事了之后,赵桓立即令开封府尹去清查赵佶的东西,少一样都不行,而得到赵佶赏赐的人,立即就被他给赶走。
赵佶见此,心情很舒畅,多日以来盘桓在心头的疑虑一扫而光。
赵桓不知道赵佶这是要干什么?
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赵佶要干什么?
只有梅执礼上奏:“上皇所欲二位宰相其一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臣愿同一位宰相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
聂山有身为白手套的觉悟,他让赵桓给他下一份诛杀童贯等人的圣旨,并希望从开封府带一批亲信跟他一块去上任。
等等……
与此同时,赵桓又将谭世绩、李熙靖等自己的亲信宦官派去主管龙德宫。
而且,赵佶也通过华州知州林篪等大量的赵宋王朝的官员全都拒不执行他的行宫圣旨,明白自从他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了。
而且,许多赵宋王朝的大臣也劝赵桓,必须要剪除赵佶的羽翼,也就是将蔡京、童贯等人给除掉,如果让他们再“蒙蔽”赵佶,赵宋王朝就有分裂的
…
对赵桓来说,目前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夺回河北和河东,也不是怎么应对李存因他撕毁和约而必然降下的怒火,而是怎么把他父亲赵佶和那些出逃的赵宋王朝的皇室成员和宗室成员全都给弄回东京汴梁城。
算算时间,离赵佶他们逃出东京汴梁城避难已经差不多有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内,赵佶一共干了三件比较出格的事。
第一件事是,赵佶曾切断了川陕地区和赵宋朝廷之间的联系,让川陕地区有事都向他所在的行营禀报。
第二件事是,赵佶叫停了后续想要前去东京汴梁城勤王的军队,命令这些军队暂时由童贯指挥,扼守进入陕西的各个关卡。
第三件事是,赵佶将准备运往东京汴梁城的纲运给扣下了,让这些纲运全部交到他所在的行营。
有人因此传赵佶有可能是想在长安复辟。
这些事很快就被陕州知州李弥大报告给了朝廷。
不过——
换而言之,赵佶并没有复辟的心思。
梅执礼给赵桓出主意说:“罢聂山之行,明责童贯之属。降诏蔡攸,委令劝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可以不劳而事定矣。”
徐处仁立即就按照他们事先跟赵桓君臣商量好的回答道:“尊之三从之义,道君仍居龙德宫。而诸位殿下居禁中,于典礼有所未安。朝廷见以撷景园为宁德宫,奉道君太上皇后。”
走到西京洛阳的时候,赵佶突然彻底停下不走了,然后他给赵桓写信,让赵桓派徐处仁或吴敏当中一人来西京一趟。
当时,陈东为了渲染“五贼”的危害,编了很多东西。
所以,赵佶在赐给宋焕的诰中对赵桓做出了解释:
为了安抚住赵佶,将赵佶给诓骗回来,赵桓早就在耿南仲的谋划下,又将宋焕给派回到赵佶身边,并嘱咐宋焕斡旋父子俩人之间的关系。
三月十八日。
聂山向赵桓请旨的时候,恰逢户部尚书梅执礼准备给赵桓汇报一共给大乾王朝支付了多少物品充当战争赔款。
说老实话,虽然赵佶知道自己这么做能保证赵宋王朝不被分裂,能保证赵宋王朝仅剩的有限力量不被分散,能保证赵宋王朝在面对大乾王朝的入侵时还有一战之力,可赵佶对赵桓这个他既不喜欢又不是太了解的儿子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他不知道赵桓能不能理解他之前所做得那三件事,能不能不猜疑他这个父亲有复辟之心?
由于心里对赵桓实在是没底,赵佶这一路之上,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从陈东当时的那份奏疏上就不难看出,陈东确实出身寒门,对时事并不是十分了解,以至于,他对“五贼”的指责,不少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捕风捉影,甚至完全就是主观臆测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等赵桓提出让他还京,赵佶就主动下令赵宋王朝的所有皇室和宗室立即按照祖制回京居住,然后主动离开长安前往东京汴梁城。
赵佶也给赵桓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告诉赵桓,他老了,也当够皇帝了,余生只想好好养老,不会干政的。
赵佶也曾想过反抗,他听说李存派岳飞攻占河东,自己亲自攻占河北了之后,判断李存在全面占领河北和河东了之后,肯定还会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他认为,父与子之间不必如此示之以疑,如果这么防范,肯定会导致父子倾轧,被世人笑话。
——赵佶甚至觉得,他已经将祖宗的疆土丢了一半,无论如何都不能分裂剩下的这一半疆土了。
陕西贫苦,过惯了奢华生活的赵佶,实在是不愿意在陕西生活。
吴敏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向赵桓劝谏说:“上皇在长安时,已有截留诸路兵之意,今幸归京师,陛下问安视膳,全孝道足矣,岂可以军旅之事累之乎!”
徐处仁和梅执礼都是崇尚孝悌之人,尤其是后者,他们以己度赵桓,将赵佶的所有疑虑打消,让赵佶下定了回去东京汴梁城的决心。
赵桓觉得这些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让他的亲信开封府尹聂山接替宋焕担任永兴军路制置发运使,找机会除掉童贯等赵佶的羽翼。
赵佶见到这一幕,哭着回到了龙德宫中。
甚至还有人提出来了“蔡京、童贯等人不除,国无宁日”的口号。
获悉赵佶喜欢赏赐内侍一事了之后,赵桓立即令开封府尹去清查赵佶的东西,少一样都不行,而得到赵佶赏赐的人,立即就被他给赶走。
赵佶见此,心情很舒畅,多日以来盘桓在心头的疑虑一扫而光。
赵桓不知道赵佶这是要干什么?
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赵佶要干什么?
只有梅执礼上奏:“上皇所欲二位宰相其一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臣愿同一位宰相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
聂山有身为白手套的觉悟,他让赵桓给他下一份诛杀童贯等人的圣旨,并希望从开封府带一批亲信跟他一块去上任。
等等……
与此同时,赵桓又将谭世绩、李熙靖等自己的亲信宦官派去主管龙德宫。
而且,赵佶也通过华州知州林篪等大量的赵宋王朝的官员全都拒不执行他的行宫圣旨,明白自从他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了。
而且,许多赵宋王朝的大臣也劝赵桓,必须要剪除赵佶的羽翼,也就是将蔡京、童贯等人给除掉,如果让他们再“蒙蔽”赵佶,赵宋王朝就有分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