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天寒山(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非常清楚,所谓潜力意义并不大,能够踏出己道第四步,几乎都是不断打破自身极限者。  

未来是止步于普通至圣,还是最终成为至圣绝巅,还是看自身。  

“别耽误了。”  

“去吧。”白袍女子淡淡道:“记住,限时一亿年,若一亿年内你们六人都无人能够得到玄黄道宝,那便证明玄黄道宝不该现在出世,待五十个天地轮回后再出世。”  

一亿年?  

等起来很漫长,但对真圣来说并不算太久。  

嗖!嗖!再无犹豫,六大真圣化为流光,各自冲入属于自己的山道中。  

吴渊也冲入了第六条通道,一步踏出,便觉时空隐隐变幻,消失无踪。  

“海灵圣主,六人中,应该是那吴渊真圣希望最大吧。”青衣少年询问道。  

“嗯。”  

白袍女子淡淡点头:“他的道很特殊,倒是有几分领袖的风采…他也是天虚看重者,只是原初不全,他想要踏出终极一步,会遭遇困难,和金一类似。”  

“能否夺取玄黄道宝,便看他自身了。”  

狭小的通道之内,时空隐隐变幻,变得极为广阔浩瀚。  

“嗯?没有退路了?”吴渊瞬间察觉,原先的退路已然消失。  

这是一方独立时空。  

旋即吴渊也不再多想,到如今,除了继续前进别无他法。  

走到尽头,便能得到玄黄道宝了。  

“玉璧?”吴渊又一眼见到了山道两侧,依旧有着连绵起伏的玉璧,只是上面不再是图案,而是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  

第一幅玉璧上,内容较为简单。  

“一、一亿年内,闯过三重境,即可得到玄黄道宝。”  

“二、一亿年期满,将被挪移出天寒山。”  

“三、一亿年内,若有其他永恒强者得到玄黄道宝,同样会被挪移出天寒山。”  

吴渊若有所思。  

不仅要在一亿年内闯过三重境阻碍,还得比其他人更快才行。  

“似乎和夺取混沌源心的规则类似,但更难。”吴渊暗道。  

旋即他目光看向了两侧,不断延伸向更深处的玉璧。  

稍稍一探查,他就流露出一丝震撼之色。  

“每一面玉璧,都包含着一门永恒绝学?”吴渊有些难以置信。  

念头稍稍渗透,便只觉无穷尽的讯息涌上心头,正是一门永恒绝学的全部奥妙。  

“真圣绝学?”  

“每一面玉璧,就代表着一门真圣绝学?”吴渊一看望着,山道两侧的玉璧何止上万道?  

这代表着,足足上万门真圣绝学。  

“而且,似乎不止绝学那般简单。”吴渊呢喃自语,他念头继续渗透第二面玉璧。  

迅速的。  

当他的意识凝聚足够强大。  

“轰!”  

他的意识仿佛降临至了一片特殊空间中,这方空间内有着一方气息强大的存在,手持着一杆长枪。  

“有人来了?”这位黑袍男子忽睁开眼:“吾,湮阳所创之绝学之灵!”  

长枪舞动,一道恐怖的枪芒划过幽暗时空,直接轰杀向了吴渊的意识体。  

“绝学之灵?”吴渊瞬间明白了这是什么地方,意识空间。  

这般手段,在任何一方大势力都有类似的,可方便后辈弟子磨砺自身战斗技艺。  

但是,那都是针对凡俗生命、长河生命的。  

永恒强者?  

想要维持真圣层次的绝学意识空间,太难太难了,至少巫庭内都是没有的。  

这一刻,让吴渊愈发意识到天寒山的可怕之处。  

“刀!”吴渊心念一动,意识体掌控瞬间浮现战刀,战刀绽放,迎向了黑袍身影。  

“轰隆隆”  

瞬间,吴渊的意识,就和黑袍身影展开了交锋,对方所施展的招数,正是玉璧所记载的这一门绝学。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若只是单纯得到一门绝学法门,没有人指点,想要堪破其精髓,是非常艰难的,想修炼圆满更是近乎不可能。  

可现在不同的。  

眼前的绝学之灵,完美掌控了这一门绝学,和他交手厮杀,就仿佛一位师傅手把手教导,能够让吴渊以最快速度明白这门绝学的真谛。  

“这不是战斗,这是教学、磨砺。”吴渊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他并没有倾尽全力爆发。  

要知道,吴渊炼体本尊突破在前,得到混沌玉晶在后,早已利用混沌玉晶潜修,相当于推演了数百亿年己道绝学。  

他的实力,早已不是和云圣交锋时。  

若是爆发,一招就能击败眼前的绝学之灵。  

“不急!这种机缘无比宝贵。”  

吴渊暗道:“既然天寒山给了一亿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我得尽量继续积累。”  

“争取创出更强绝学出来,到时才有十足把握。”  

虽然。  

眼前绝学之灵施展的绝学,和吴渊己道有着本质区别。  

但万法相通。  

当境界达到极高层次,唯有吸收诸道诸绝学之精华,方才能更进一步。  

“积累足够,我才能将炼体本尊己道第三步,推演至第四步。”吴渊心中有着明确目标。  

玄黄道宝很重要。  

但己道达到第四步,更为重要些。  

光阴似水。  

吴渊炼体本尊如今境界极高,即便在至圣中也不是完全垫底的,而源身和炼体本尊完全相同、  

加上他的己道特殊,承载一切,更欲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