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长河之环(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顶点,渊天尊!  

这方幽暗虚无之地,乃是至圣所开辟之地,是他开辟的‘界’。  

在这里,至圣是近乎无敌的。  

“无能为力?这,怎么可能?”极光真圣听得难以置信:“您可是至圣啊!”  

“谁能让你无能为力?”  

“而且,红韵圣者能得罪什么人,能抹去她的过去未来一切可能?”极光真圣心中惊颤。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记得,便能复苏归来。  

这是永恒强者的特征,当然,这是指开辟己道的永恒强者特征。  

像那些不朽境的永恒生命,一旦本尊战死,也就真的死了。  

开辟己道者。  

他们的道,独属自身,当开辟那一刻,若又永恒,道痕便近乎永远的镌刻在了原初本源中,留下了独属他们的印记。  

一旦烙印下,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空和未来可能,都有他们的影子。  

如此一来。  

一旦本尊陨落,便有复苏的可能。  

复苏,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有至强存在,功参造化,对原初本源奥妙感悟极深,乃至某种意义上能够违逆原初本源运转,自然便能汇聚陨落永恒强者于无尽时空中的印记,将其重新唤醒。  

当然,这种办法只针对‘辟道永恒’,他们开辟的道还不够强。  

像真圣永恒,他们的道已足够强大,一旦陨落、己道溃散,即便至道永恒都是没法帮助唤醒的,只能靠自身。  

第二种办法,便是在陨落后,以自身后手,自行汇聚生命印记。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道印记’。  

每位真圣永恒,都会诞生九道大道印记,这些大道印记源自原初,蕴含着非凡,只要大道印记不散,即使陨落,他们凭此印记,亦能复苏归来。  

所以,众多真圣们,才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传人,将大道印记传下,以求印记永恒…这也是不朽真圣传授给吴渊大道印记时,不朽使说过的话‘记得,便是最大的恩情’。  

其次,便是信仰印记。  

像众多真圣们,竭力传播信仰,都是为在时空长河中留下更多印记,这些印记虽浅、弱,但耐不住量多。  

一旦到关键时刻,无数印记汇聚,便有重新复苏的可能。  

真圣永恒,是极难真正杀死的,即使陨落,他们的印记都还在。  

当然。  

诸多手段,再强,再逆天,都是有破解手段的,像一些至道永恒若想抹去一位辟道永恒的时空印记,是非常容易的。  

但想抹去真圣永恒的诸多印记,就非常难了。  

至于至道永恒?  

每位至圣,都是茫茫域海中的巨头人物,号为至强,他们行走于万界之上,俯瞰时空长河过去现在未来。  

几乎不可能被杀死,即便死去,大多能一次次复苏归来。  

每一位至圣的诞生、崛起、陨落,都是影响整个域海格局的大事件。  

正因此。  

当听到南伽至圣的话,极光真圣才如此惊惧,无数念头涌上心头。  

会是哪一位?  

那位夏魔皇的背后,竟然还站着这样的神秘存在?之前竟没丝毫察觉。  

不对。  

极光真圣忽然醒悟,若没有这样的至强存在指点,夏魔皇的实力岂能如此强大,岂会铸就神话之举?  

“那一位的名号,你不知为好。”淡漠宏大的声音再度响起:“放心,那一位不会对你出手的,况且有我在,他也无法杀死你,只是红韵圣者,我的确无法复苏。”  

“多谢至圣庇护。”极光真圣恭敬跪伏在地,他的心却都在滴血。  

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出手。  

即便他追随南伽至圣,也不例外,至圣可不会免费帮助他。  

深渊联盟的几位领袖,不像巫庭、仙庭的领袖们那般好心。  

这次,他为复苏红韵圣者,一共准备三件上品先天灵宝,送给至圣。  

没办法,是他命红韵圣者出战,如今红韵圣者身死,若他不将其复苏,未来再有什么事,再想调动麾下圣者征战就难了。  

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而南伽至圣的话,意思很简单,即便他无法复苏红韵圣者,也庇护了他自身不受那位神秘至强者攻击。  

所以,三件上品先天灵宝,不会还给他了。  

这是等价交换。  

“你和夏魔皇的征战,我不会插手。”南伽至圣的宏大声音回荡在幽暗时空:“若你能杀死他,也不必担心有什么后果。”  

“是。”极光真圣恭敬道,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一股无形波动掠过,极光真圣瞬间消失在这方虚空中。  

“后土?”  

“还是万宇?”  

“或是时空?”呢喃自语回荡在幽暗虚空中:“能阻拦我的,也只有你们三位了。”  

整个时空,再度平静下来。  

身为至圣,麾下的一位辟道永恒死去,他根本不在意,这本是深渊强者的性情。  

“至圣?”  

“夏魔皇的背后,竟然站着一位至圣?”极光真圣回归了自己圣界,他的心中一片冰冷。  

“接下来,我该怎么做?”极光真圣默默思索着。  

他有些愤怒,有些恐惧,可一旦思考起问题也无比冷静。  

深渊,第十一域,吴渊仍在域河中高速飞行。  

即便以他的速度,想要离开域河也得数十年时间。  

“弑杀永恒,果然是大赚。”  

“这位红韵圣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