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圣号天骄(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流逝。  

吴渊愈发觉得法则之路的指引玄妙莫测、功效非凡。  

就仿佛画圆,所画的圆越大,囊括所感悟的越深厚,越觉得能接触到的未知越多,炼气本尊在时空大道上的水准,迅速向着道域三重接近。  

这种进步速度是骇人的。  

以烛山为例,他修炼三万余年时将五行大道推演到道域层次,已堪称天纵之才,在整个巫庭历史上都排名第四的,可见其天赋。  

后来的近二十万年,烛山有诸多大机缘,气运鼎盛,更有祖巫指引,陆续悟透了三大上位法则,但在五行道域方面,也就参悟推演到道域三重极限。  

最终,还是依靠宇域天路的特殊环境,才又打破瓶颈,跨入道域四重。  

而吴渊炼气本尊呢?原先修炼进步速度是和烛山相近。  

但如今,大道境界方面,已接近修炼十多万年时的烛山。  

远超对方同龄时。  

当然,吴渊两大本尊在飞速进步,烛山、烈金、九烟、黎光、幽风等一位位绝世天才,同样在不断进步。  

能冲入宇域天路前十,注定他们会变得极度耀眼,短时间超越其他最强天才。  

即便未来,境界方面,也唯有从君主巅峰层次到了跨入主宰层次才可能拦住他们。  

物质之路,吴渊炼体本尊考验之地。  

玄妙的波动幅散,一颗颗燃烧着紫色火焰的原初星辰似真似幻吴渊炼体本尊站在虚空,正有一道道生灵身影出现,它们有的似真龙,有的是火凰,有的如玄武,有的类白虎,还有各种奇珍异兽…每一种生灵都近乎真实,气息浩瀚雄浑,但每一种生灵在诞生之后,又会迅速湮灭。  

所谓物质之道,就是以天地万物万灵为基,以无限之可能,不断进行重组,不断推演其中玄妙,探究出最强的可能。  

轰隆隆绝大部分时候,吴渊尝试重组生命都会失败,或许说不是失败,而是所创造生命会有明显缺陷。  

但是,偶然间的成功,就能令他在原力图上取得成功。  

原力图,就是指引,代表着物质的一种种最完美组合方式。  

“生命!”  

“重组!”  

“物质、创造,原力图,一幅比一幅玄妙莫测,这才是我要追寻的道路。”吴渊炼体本尊完全沉浸了进去。  

当在这神秘之地,十位绝世天才参悟来到七百年,整个考验时间已过去大半。  

虚空中。  

吴渊炼体本尊站在虚空中,他的生命气息正在急剧变化,乃至蜕变。  

六劫上巫、天仙一重、天仙三重、天仙六重…只见吴渊的生命气息,以惊人速度不断飙升着。  

“一念,长河生命。”吴渊低头念叨,心中隐有一丝震撼。  

他的身躯,之前是由极境根基带动进步而来,堪称是凡俗生命的极限。  

而现在。  

他以物质之道重组自身,不必施展至高爆发秘术,就令自身身躯气息变得越来越强,迅速就接近星君层次。  

越来越恐怖。  

就仿佛是一位上神,在渡过第九仙劫后,迅速成为天神乃至炼体士星君。  

终于!  

“呼!”吴渊的生命气息,超越了天巫范畴,跨入到星君层次,媲美了星君基础层次。  

所谓星君基础层次,也就是二等根基的星君法力威能。  

看似和之前炼体本尊全力爆发施展至高爆发秘术时相当。  

但至高爆发秘术不可持久,而现在的吴渊,纯粹是媲‘物质之道’重组身躯。  

某种意义上。  

他已由凡俗生命,蜕变成为了长河生命,不过是另类的长河生命。  

直到生命气息彻底稳固。  

“悟原力图五百幅,终于得以令身躯蜕变。”吴渊脸上带着微笑:“如今,不必施展任何杀招,单凭肉身之力,即可爆发出星君战力了。”  

这便是物质之道的恐怖特殊之处。  

两大永恒道路兼修的好处,已然初步显露出来。  

“我如今,在天地规则运转中,依旧是凡俗生命,因为我并未神融道源。”吴渊暗自感慨:“未渡过第九仙劫,更未借助道之本源凝聚神体。”  

这些,都是法则之路必经的。  

但种种修炼经验,在物质之道上,尽皆都不成立。  

现在的吴渊炼体本尊,就是货真价值的长河生命,相当于星君强者。  

不过,这是得不到道之本源承认的星君。  

“蜕变的是肉身,物质原力,是无法引动法则的。”吴渊暗道:“肉身方面,我如今是远超炼体流星君的。”  

像炼气士星君,是靠纯粹法力,肉身力量可忽略不计。  

而炼体士星君爆发实力,是源力配合法则秘术、绝招,才有那般逆天战力,若是纯粹肉身,实力就要弱上大半了。  

而吴渊走物质之路所形成的肉身,是纯粹肉身力量匹敌星君的,当然,现在还只能算初入星君层次。  

不过。  

吴渊战斗时,若是原初法、法则之路同时施展,威能就更强了。  

“某种意义上。”  

“炼体士一脉,是法则之路、物质之路的结合?不过略偏向于法则之路。”吴渊心有所悟。  

这是他刚刚弄明白的一点。  

而像炼气士一脉,才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法则之路。  

“原初法只是基础。”  

“以原初法令生命层次蜕变,一步步向着永恒生命进化,才是终极目标。”吴渊看清前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