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圣京之巅(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阳高悬。  

圣京城,作为当世第一大国‘晋国’的皇城,生活着数百万人口。  

往日里,圣京城热闹繁华到极点,天下各州宝物风华,文人墨客,尽皆汇聚于此。  

可今日。  

一条条宽阔街道、一座座奢华宅院、一间间高大楼宇,尽皆都是空荡荡的,寂静无声。  

就仿佛,有一种无形魔力,将繁华的圣京城化为了死城。  

不过。  

若是仔细观察,依旧能够见到,圣京城的百姓、权贵武者们,并非是消失,而是都躲藏起来,基本都隐入屋檐阁楼下。  

尤其越往外城走,人越多。  

不过,没多少人敢大声讲话,绝大部分人都仰头望着天空中那道盘膝而坐的紫袍身影。  

一条巨大黑蛇,环绕着他。  

“是大帝。”  

“是陛下。”  

“九月八日,今天,便是大帝和吴渊交战的日子,战场选在了圣京城。”  

“帝君威震天下两百年,吴渊一个小娃娃,也敢和帝君交手?”圣京城中无数权贵、百姓小声议论着。  

作为大晋的老巢。  

在圣京城,大晋皇族威望还是极高的,而晋泉身为晋帝,在圣京城百姓心中无疑是传说中的人物,天然就无比狂热。  

而皇城上空,还有近二十道身影悬空而立,个个气息非凡,皆是天榜高手。  

“都这么久,吴渊他们还没来?”  

“不会是怕了吧。”  

“不好说,吴渊的实力,我们有目共睹,难道敢说不强?那可是正面搏杀数头灵身境魔兵的存在。”  

“灵身境魔兵?笑话,能和真正的金丹上人媲美?”  

“若吴渊、方夏、极北王他们联手,还不好说,吴渊敢独自一人杀上来?必败无疑!”这些天榜高手也都议论着,他们大多是散修。  

大部分都参加过虫魔浩劫之战。  

对他们来说。  

谁强,跟随谁。  

显然,他们更看好突破金丹境的晋泉。  

而站在这些天榜高手最前面的,是晋忌和赵刑。  

“放心吧,此战,父亲必杀吴渊。”晋忌道。  

赵刑点头:“见识过上人的手段,的确强大,比上次进攻云山时更强。”  

正当他们交流时。  

“他们来了。”一道惊呼声,指着远方。  

瞬间,所有人都望了过去,只见天际尽头,有着数十道流光划过长空,正极速而来。  

“都来了。”  

“连步雨、桓剑这些气海一重都来了。”  

“真是大胆。”大晋一方的天榜高手低声议论着。  

晋忌和赵刑却对视一眼,他们两人心中都闪过警惕。  

显然,中土仙道联盟一方对吴渊也极为自信。  

以吴渊、方夏为首的中土仙道联盟强者们,悬停在距圣京城近百里外的高空中。  

旋即。  

“轰隆隆”只见方夏、柳军行他们五人周身轰然变化,迅速形成六足金螳。  

与此同时,一头体长接近百丈的紫色鹏鸟同样形成,乃是由极北王率领一群气海中阶组成的‘七星玄焰阵’,实力也非同小可。  

琼海王同样显露出庞大身躯。  

一时间,威势滔天,让大晋一方的天榜高手,以及众多视力极好的强大武者们,脸色都不由一变。  

和中土仙道联盟相比,大晋帝国一方的天榜高手们,明显要弱许多。  

不过。  

最终,只有一道白袍身影划过长空,来到了圣京城上空。  

狂风呼啸,吹不散他的神采。  

见到这一幕。  

圣京城中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武者顿时都明白了——白衣青年就是吴渊!  

亦是中土大陆三千年来,第一天才!  

环绕紫袍身影的黑色大蛇见状,连忙飞速离去,紫袍身影同样站起身来,遥望吴渊。  

相隔二十里,吴渊停了下来,脚踏虚空。  

两大巅峰强者。  

遥遥对峙。  

“吴渊,你终于来了,希望,你的实力不要让我太失望。”晋泉长发飘扬,双眸明亮,平静望着白衣如雪的吴渊。  

他的声音,透过阵法,在圣京城上空每一处同时响起,悠远无尽。  

“失望?”  

吴渊眼神冰冷:“晋泉,我会拧下你的头颅,去祭奠万星道人、东磐大帝他们。”  

吴渊的声音,透过域境,同样响彻天地。  

“哈哈,祭奠他们?”  

晋泉声音浩浩荡荡:“就算他们不死于虫魔浩劫,我,亦会杀死他们,我大晋一统天下的路,没有人可以阻挡。”  

“万星他们不行。”  

“你,一样不行。”晋泉盯着吴渊:“你或许有几分实力,但是,我会让你明白金丹修士的强大。”  

“帝不可辱。”  

“我是大晋的帝,亦会是整个中土的帝。”晋泉的声音强势而霸道。  

“帝?你就是个弟弟。”吴渊眼神冷漠:“不必废话,今天,送你上路!”  

“今日后,中土,再无大晋。”  

声音未散。  

“轰!”一股股土黄色气流瞬间迸发,环绕方圆近千米,同时一股可怕气息已从吴渊身上幅散开来,笼罩天下间。  

战刀入手。  

吴渊屹立虚空,浑身也被一层层耀眼鳞甲覆盖,就仿佛一尊战神,威压盖世,令众多天榜高手乃至无数百姓为之屏息。  

不敢与之直视!  

域境、配合强大的神魄,带来的压迫感是空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