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行天下(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品神兵?”吴渊微微一愣。  

“你已拿到烈阳刀,更详细的东西,我便不说了,等你熟悉神刀,自会明白我的意思。”剑太上淡淡道:“只要记得一句话,神刀有灵,可器物的路,只能借鉴,不可沉迷。”  

“靠自身走出来的路,才是最强的。”剑太上看向吴渊。  

“弟子明白,定谨记。”吴渊道。  

剑太上点头,又看向雨太上。  

“行,吴渊,你已是天武真传,这是天武令。”雨太上翻掌,掌中出现一块通体雪白的令牌。  

说着。  

她将令牌朝吴渊一甩,速度不算快,吴渊轻轻抓住,仔细观摩起来。  

这一枚圆形的雪白令牌有半个手掌大小,小拇指厚,温润似玉,却又不太像是玉。  

因为,非常重!  

这块令牌看似小,可吴渊稍一惦念,便大致估计有二十斤重,简直惊人。  

显然,是非常特殊的材质。  

它的正面,雕刻天武二字,背面则雕刻‘横云’二字。  

“嗯?灵气?”吴渊稍一触碰,就感受到令牌内部蕴含的丝丝灵气。  

“这天武令,乃‘精品源石’蕴含的灵气耗尽后,制造雕刻而成的。”雨太上轻声道:“虽已不蕴灵气,可它本身材质,便是天地灵气孕养的,携带它,有安神之效。”  

“精品源石?”吴渊惊讶看着这枚令牌。  

源石,他阅览宗师心得时,有所了解。  

可从未真正见过。  

这是种非常特殊的‘玉石’,蕴含着无比精纯的天地灵气,本质上和‘遗古仙露’有些类似。  

不过,遗古仙露是‘液态’,易于吸收。  

而源石,是固态,通常只有宗师高手才有望吸收,或是制造成‘玉台’。  

长期静坐其上,都会令身躯根基变得更强。  

中土天下的历史上,有许多王侯帝皇,以大量源石制造成‘玉棺’,以求千年不朽。  

源石,是玉石中的‘极品’。  

“一斤普通源石,价值至少十万两银子,才多少一点点大?”吴渊暗道:“而这精品源石,价值至少是‘源石’的百倍!堪称无价之宝。”  

按《方夏宗师心得》上所言。  

一斤精品源石,若愿换成白银,至少值千万两白银,对天榜高手都有很大作用。  

当然。  

吴渊手中‘天武令’的灵气,已消耗殆尽,价值大跌。  

可单单材质,重达二十斤,至少也值数百万两银子。  

“吴渊,该说的都同伱说了。”雨太上笑道:“安排好事,就下山吧。”  

“记得,不是不让你归家或归宗,而是,在有足够实力前,别大张旗鼓回来。”雨太上嘱托道。  

“弟子明白。”  

不久。  

雨太上和剑太上目送吴渊离去,直到其消失在重重山林。  

“你觉得如何?”雨太上轻声道。  

“他,应该不是天人转世。”  

剑太上缓缓道:“若真是,那便只能说,他伪装太好,胆子也太大,刚才,我是有机会杀他的。”  

雨太上轻轻点头。  

“实际上,是与不是,区别都不大了。”剑太上微微摇头道:“既已下定决心,又何必再犹豫?”  

“我早就想过。”  

“即使他的身上,有残神,可能短短时间修炼到这般地步,和他的天赋,分不开。”剑太上淡淡道:“你看那些天榜高手,难道能轻易培养新的天榜高手?”  

雨太上哑然。  

新的天榜?  

中土,天榜高手可不是想培养就能培养出的。  

“十七岁的大宗师,能做的,我们都做了,若他将来依旧不能成天榜?”剑太上摇头道:“怪不得我们。”  

“嗯。”  

“天榜?”雨太上眼有一丝失落,叹道:“不知不觉,你已远超越我,之前,你可没说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  

“冥冥中,或许真有气运,吴渊上山后,我才触碰到这一层次。”剑太上轻声道:“这一年多,我一直在引气贯身,自然没时间同你说。”  

“哦?”雨太上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  

她原以为桓剑是随口和吴渊说的。  

未曾想,竟是真的。  

“幸好,你已突破,待吴渊将来再成长起来,若是一宗两天榜,我横云宗必将大兴。”雨太上眼眸中闪过一丝期待。  

大晋帝国,当年,凭晋帝一人,逐步扩张,最终成为横跨数州,占地近百府的庞大帝国。  

任何一个宗派。  

一旦能拥有两大天榜,势力注定会迅速膨胀。  

“师姐,别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你知道我的性子。”剑太上淡淡道:“我无意宗门氏族等俗世杂物,宗朝争霸在我眼中如若浮云,我只一心向仙道。”  

雨太上眸子中的兴奋消减大半。  

“楚江令呢?你去吗?”雨太上轻声道。  

“我进入,也只会被那里的天地压制,实力大减。”剑太上摇头道:“况且,对我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进化身躯,力求以最快速度开辟气海。”  

“越拖,身体越衰老,会越艰难。”剑太上淡淡道:“你想去,就去闯吧。”  

雨太上无奈。  

她看得出,自己这个师弟,当真是无欲无求。  

“师姐,师尊临终前有命,让我多多照顾你。”  

“三十年前,冬儿临走前,亦要我保证我家小胖子一生富贵。”剑太上轻声道:“这是我的承诺,亦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