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百无聊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依晴却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然后指了指西屋的方向,意思:家里有客人,大声吵到客人就不好了。  

王妈妈见姑娘指着西屋,立马就想起来,孟家姑娘昨晚住在姑娘的院子里。  

立刻就压低了声音道:“瞧老奴的记性,真是该打。”王妈妈边说,边轻轻的在自己的脸上拍了一下,惹的三个小丫鬟都捂着嘴偷笑。  

“还敢笑?等没外人的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诶~”  

瞧见三个小丫鬟垮下的脸,依晴也习惯性的低头偷笑。  

王妈妈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能唬弄几个小丫鬟。  

王妈妈却没有理会这些,她见姑娘身边有人伺候,又拿起来扫把。  

孟小丹醒来的时候,拥着被子坐在炕上懵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身在何处。  

她兴致缺缺的穿好衣裙,就出了西屋。如意听到声响就知道孟家姑娘醒了,想到自家姑娘的嘱咐,就走过去伺候。  

“孟姑娘,您这边请跟奴婢来。”  

“嗯,有劳如意了。”  

“嘻嘻,孟姑娘,您可不要折煞奴婢了,伺候您是奴婢应该的。”  

昨晚随晴姐姐回后院,晴姐姐有三个丫鬟都给她介绍过。孟小丹记得这个肤色白净有些肉嘟嘟的丫鬟名字叫如意。另外两个一个叫丁香,一个叫木香。  

唉!人和人真的不能比呀,她与晴姐姐同年,晴姐姐却有三个丫鬟伺候,而她不仅一个都没有,还要经常的帮娘分担家务。  

唉!这就是同人不同命。  

还好,孟小丹是个乐天派,等她洗漱完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依晴在院子里,等孟小丹出来了,就带着她去了前院。  

前院,谢文安与孟照德正坐在花圃前说话,孟志良站在一旁听声,偶尔还会在爹爹的允许之下,发表一下他的看法。  

谢文安也不想孟照德到了松岭之后,与自己因为环境而产生芥蒂。  

今早他们早起时,谢文安就告知他松岭的真实情况。  

孟照德听了谢文安的介绍,却没有反感,开口就说了自己的想法。“谢贤弟,愚兄觉得这样也挺好。”  

“…孟兄有何想法,说来听听。”  

“谢贤弟,你想想,要是个富庶的地方,咱们就去做的再好,不知情的人也会认为是人家底子打的好。可是松岭却不同,只要贤弟保持本心,干出来的成绩就都是贤弟的。”  

谢文安没想到孟照德能想到这一层,就激动握住孟照德的手道:“孟兄,咱们想到了一处。”  

“嘿嘿。”孟照德见谢文安与自己想的一样,当然是更高兴。  

在厨房忙碌的佟氏与孙氏,手里虽然忙着活计,耳朵却都留在了外头。  

每天烧饭的时辰,厨房里的大锅小灶都燃着火,这烟熏火燎的滋味儿也不太好。陈家的与王嫂子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没有风雨的天气,她们就会把门帘卷起来。  

坐在花圃旁边说话的人,正说的兴致昂扬,声音就清晰的传了过来。  

佟氏和孙氏听见二人的对话,说的头头是道,都先后露出来满意的笑容。  

她们只是平凡的女人,所图不多,一个希望有个靠谱的夫君,能给她们安定的生活。  

佟氏见二人说的差不多了,就笑着开口:时辰不早了,咱们吃早饭。  

“是,奴婢去拿碗筷。”玲珑也与平日里一样,抱着碗筷去了堂屋。  

今天的早饭分成两桌,谢文安与孟照德带着孟志良和一霖坐在堂屋里。  

佟氏与孙氏带着依晴和孟小丹,直接就坐在厨房里的小桌旁。  

因为有了相同的志向,这一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  

吃过早饭,谢文安与孟照德在商量何时动身,还需要置办些什么物件。  

依晴见爹爹与孟伯父在商量哪天动身了,就与佟氏商量,她要去伯府一趟,亲自与叶氏和颜颜嫂子道别。  

“去吧!早点回来。”  

“嗯。”依晴答应了之后,就回了自己的院子,换了一身浅蓝色的衣裙,带着一霖去了伯府。  

一霖也要与他的两个小伙伴道别。  

依晴牵着一霖的手,慢慢的走在前面,丁香和木香跟在后面。  

姐弟俩刚走过马路,一霖就抬起头问姐姐。  

“姐姐,我们离开京城,以后还会回来吗?”  

“会的。”  

“姐姐,要很久吗?”一想到要与陌渊和陌玄分开,一霖的小心情就不美丽了。  

“也不算很久,如果没有意外,大概三年后咱们还会来京城的。”依晴了解,大燕国每一个外放的官员,三年都有一次回京述职的机会。  

“哦,那我一定让陌渊和陌玄等着我回来。”三年有多长,在只有六岁的一霖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依晴见一霖的脸色好了起来,就没有告诉他三年的时间有点儿长。  

他们的等待也有点儿漫长。  

“姐姐,你怎么不说话了?”一霖见姐姐不说话,就开口问姐姐怎么了。  

“姐姐在想事情。”  

“想关于我的事情吗?”  

“是呀!姐姐是在想和一霖有关的事情。”  

“哦~?”一霖听姐姐说,在想关于他的事情,当即就来了精神头儿。“姐姐,你快说,你在想关于我的哪些事情?”  

一霖有点儿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姐姐再想关于他的什么事情?  

依晴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