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抢刘瑾的位子,挖刘瑾的墙角!(3/4)
没那么多来往的人,二来需要他写信的不是亲朋就是要紧的人,自然不喜欢让人代笔,因而唐寅还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他双手接了信过来,一目十行须臾就看完了,但旋即却细细又看了第二遍。结合自己先头去徐祯卿那里捣鼓出的勾当天性聪明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徐勋这是生怕林瀚因为京城两位阁老致仕,那些阉宦却一个个得意了起来,由此心灰意冷不肯上京。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便笑道:“通体大意是很好,不过恕我说一句实话。如林大人张大人这样年纪一大把很有主见的人,请将不如激将,还请大人斟酌。”
“请将不如激将······”徐勋眼睛一亮,随即就站起身击节赞叹道,“好,好,我这头疼的问题一下子就给你解决了!我不如就信说,‘如今朝正气为之一空,官多萌生去意,今若公上任吏部,恐步履维艰。公已年逾古稀,精力不济,于南都多年,恐不惯政务操劳。若公不至,朝官亦无可厚非,勋亦不敢强求。,”
“就是这话!”唐寅笑吟吟地点了点头,“若是让我代笔,自是好一番花团锦簇章,只却不如大人这自己想的自己写的来得真挚。林大人既然用激将,张大人那儿,大人恐怕就得诚恳一些,钾竟张大人是真年纪大了,都察院事务繁杂,怕是难以撑持下来”
“这个不难,之前焦芳上任吏部,张彩告病,如今选司郎已经换了人。让他出任右佥都御史,正好给张大人搭一把手!”说到这里,徐勋这才坐下身来,看了唐寅片刻就笑道,“伯虎,你从前我家里并不管这些闲事,现如今你既是不愿意像衡父那样一心科举,有些事情就帮一帮我的忙。不说别的,日后林大人张大人等等入京来,再加上北监的谢大司成,家里除却爹和我之外,便没人再能和他们交往,你多走动走动,于你也有好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古往今来人交际的高目标,现如今唐寅虽是得回解元,可终究只是一个举人,又不愿再出仕,徐勋轻轻巧巧就送了他这样一个莫大的机会,他只觉得心里滚烫。想到这里,他便站起身来,深深躬身一礼。
“多谢大人,寅必不负所望!”
给林瀚和张敷华的信先后写完了,徐勋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子,暗想如今真是要蜕变成赳赳武夫了,舀笔杆子竟是比舀弓箭还累。即便如此,他仍是端端正正地抬头写了几个大字——杨公邃庵敬启。和杨一清毕竟是战场上结下的交情,因而对于京事,他也没避讳,除了自己矫诏进入果勇营略过,其他都大约提了提,后才力邀杨一清回京出任兵部尚书。管他很不确定杨一清是否肯回来,但不试一试他总不甘心。
抢刘瑾前头多占些部都察院的位子这是他如今大的目标,谁让他没有像焦芳那样能立马推入阁的人?
好容易忙得告一段落,让唐寅一封封信都看过,将这些信笺装入信封徐勋正思量着该通过锦衣卫还是西厂去送信时,外间阿宝就打起帘子进了屋子来,后头还跟着跟屁虫似的金元宝。阿宝恭敬地向徐勋和唐寅行过礼,这才开口说道:“外头有好些大人求见,金叔因从前未有过旧例,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所以急请少爷示下。”
徐勋虽说封伯拜将但朝常常往来的就那么寥寥几个人,平常登门多的反而是阉宦。
因而,这会儿他闻言有些意外,便问道:“都有些什么人?”
“给事李宪、段豸,部主事王思、王纳诲,还有薛凤鸣、衮、秦昂几个御史。哦,还有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的刘总督派人送夏礼,一位左佥都御史曹大人也是派人送夏礼。还有······金叔说前次来过的吏部张大人,也外头求见。”
徐勋还是第一次经历这许多官前来拜访自己,想想此番声势浩大的伏阙到后却落得两位阁老致仕,内廷几位大落马,大约是给不少落魄寒微亦或是野心勃勃的人提供了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这种时候的投靠,可也不会照单全收。这会儿微微一沉吟,他便吩咐张宝去把张彩请到书房来说话,旋即就看着唐寅道:“伯虎,你的事情来了。”
唐寅不想鸿儒还没见着,这一刻就来了一群京官,苦笑着站起身来点点头道:“如沐春风似的和人交接交接,问明来意一句实话别给,大人可是这个意思?”
“没错,若是你觉得还看得入眼的,给我暗暗记下来。我知道你不惯和这些人交往,但如今我手头乏人,拜托了。”
见唐寅出门徐勋不觉轻轻舒了一口气。同样是阉人,为何王振就不能像历史上的刘瑾这样招揽到那么多的人才?原因很简单,宣德到正统年间,用人没有这么循资格,官员升迁常有越级拔擢,出人头地容易。而时至今日,纵使那些身负大才的也常常如林瀚等一般被压南京,如杨一清拘于陕西一隅,多不甘寂寞的自然希望能投靠一个赏识他们的人,哪怕是阉人。既如此,他这个平北伯可比刘瑾名声好多了!
机会难得,这刘瑾的墙角不挖白不挖!
徐勋正那筹划着怎么挖刘瑾墙角,外间张彩就已经进了屋子。见徐勋没察觉到自己进来,眼睛出神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就摆摆手示意阿宝不要出声,等人退了出去,他自己一旁的椅子上悄悄坐了下来。足足好一会儿,他才等到了一声惊咦。
“咦,西麓什么时候来的,带你进来的人也不提醒我一声!”
“我看伯爷正出神,就没打搅。”
“什么出神,就是胡思乱想罢
徐勋这是生怕林瀚因为京城两位阁老致仕,那些阉宦却一个个得意了起来,由此心灰意冷不肯上京。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便笑道:“通体大意是很好,不过恕我说一句实话。如林大人张大人这样年纪一大把很有主见的人,请将不如激将,还请大人斟酌。”
“请将不如激将······”徐勋眼睛一亮,随即就站起身击节赞叹道,“好,好,我这头疼的问题一下子就给你解决了!我不如就信说,‘如今朝正气为之一空,官多萌生去意,今若公上任吏部,恐步履维艰。公已年逾古稀,精力不济,于南都多年,恐不惯政务操劳。若公不至,朝官亦无可厚非,勋亦不敢强求。,”
“就是这话!”唐寅笑吟吟地点了点头,“若是让我代笔,自是好一番花团锦簇章,只却不如大人这自己想的自己写的来得真挚。林大人既然用激将,张大人那儿,大人恐怕就得诚恳一些,钾竟张大人是真年纪大了,都察院事务繁杂,怕是难以撑持下来”
“这个不难,之前焦芳上任吏部,张彩告病,如今选司郎已经换了人。让他出任右佥都御史,正好给张大人搭一把手!”说到这里,徐勋这才坐下身来,看了唐寅片刻就笑道,“伯虎,你从前我家里并不管这些闲事,现如今你既是不愿意像衡父那样一心科举,有些事情就帮一帮我的忙。不说别的,日后林大人张大人等等入京来,再加上北监的谢大司成,家里除却爹和我之外,便没人再能和他们交往,你多走动走动,于你也有好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古往今来人交际的高目标,现如今唐寅虽是得回解元,可终究只是一个举人,又不愿再出仕,徐勋轻轻巧巧就送了他这样一个莫大的机会,他只觉得心里滚烫。想到这里,他便站起身来,深深躬身一礼。
“多谢大人,寅必不负所望!”
给林瀚和张敷华的信先后写完了,徐勋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子,暗想如今真是要蜕变成赳赳武夫了,舀笔杆子竟是比舀弓箭还累。即便如此,他仍是端端正正地抬头写了几个大字——杨公邃庵敬启。和杨一清毕竟是战场上结下的交情,因而对于京事,他也没避讳,除了自己矫诏进入果勇营略过,其他都大约提了提,后才力邀杨一清回京出任兵部尚书。管他很不确定杨一清是否肯回来,但不试一试他总不甘心。
抢刘瑾前头多占些部都察院的位子这是他如今大的目标,谁让他没有像焦芳那样能立马推入阁的人?
好容易忙得告一段落,让唐寅一封封信都看过,将这些信笺装入信封徐勋正思量着该通过锦衣卫还是西厂去送信时,外间阿宝就打起帘子进了屋子来,后头还跟着跟屁虫似的金元宝。阿宝恭敬地向徐勋和唐寅行过礼,这才开口说道:“外头有好些大人求见,金叔因从前未有过旧例,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所以急请少爷示下。”
徐勋虽说封伯拜将但朝常常往来的就那么寥寥几个人,平常登门多的反而是阉宦。
因而,这会儿他闻言有些意外,便问道:“都有些什么人?”
“给事李宪、段豸,部主事王思、王纳诲,还有薛凤鸣、衮、秦昂几个御史。哦,还有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的刘总督派人送夏礼,一位左佥都御史曹大人也是派人送夏礼。还有······金叔说前次来过的吏部张大人,也外头求见。”
徐勋还是第一次经历这许多官前来拜访自己,想想此番声势浩大的伏阙到后却落得两位阁老致仕,内廷几位大落马,大约是给不少落魄寒微亦或是野心勃勃的人提供了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这种时候的投靠,可也不会照单全收。这会儿微微一沉吟,他便吩咐张宝去把张彩请到书房来说话,旋即就看着唐寅道:“伯虎,你的事情来了。”
唐寅不想鸿儒还没见着,这一刻就来了一群京官,苦笑着站起身来点点头道:“如沐春风似的和人交接交接,问明来意一句实话别给,大人可是这个意思?”
“没错,若是你觉得还看得入眼的,给我暗暗记下来。我知道你不惯和这些人交往,但如今我手头乏人,拜托了。”
见唐寅出门徐勋不觉轻轻舒了一口气。同样是阉人,为何王振就不能像历史上的刘瑾这样招揽到那么多的人才?原因很简单,宣德到正统年间,用人没有这么循资格,官员升迁常有越级拔擢,出人头地容易。而时至今日,纵使那些身负大才的也常常如林瀚等一般被压南京,如杨一清拘于陕西一隅,多不甘寂寞的自然希望能投靠一个赏识他们的人,哪怕是阉人。既如此,他这个平北伯可比刘瑾名声好多了!
机会难得,这刘瑾的墙角不挖白不挖!
徐勋正那筹划着怎么挖刘瑾墙角,外间张彩就已经进了屋子。见徐勋没察觉到自己进来,眼睛出神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就摆摆手示意阿宝不要出声,等人退了出去,他自己一旁的椅子上悄悄坐了下来。足足好一会儿,他才等到了一声惊咦。
“咦,西麓什么时候来的,带你进来的人也不提醒我一声!”
“我看伯爷正出神,就没打搅。”
“什么出神,就是胡思乱想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