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伥虎(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绵延数十公里的仙居古镇往北看,群山之中雾气缭绕。  

黄昏时分。  

赤城峰上,丹霞地貌裸露的红岩将苍苍林地映上一片迷幻的玫瑰色。  

玉京观与济公书院人头攒动,赤城栖霞梁妃塔下香火不断。  

在山峰的顶端,三百余米的高峰之上,天枢十余位探员戴着墨镜,宛如土豪包场,围住了顶峰的小凉亭。  

苏星辰与一位壮年汉子斟茶对饮,相谈甚欢,两人的体型是天壤之别。  

星辰身前,大汉毛发肮脏,结了泥团,他不修边幅,身上披着一件黑红相间的袈裟,隐隐能看见胸口的破甲片上的家纹,为四片棱形横置,能确定是武田家纹。  

大汉背上挂着一口大刀,足有五尺长,隐隐从刀鞘中透出点点妖异的紫芒。  

“武田先生,你喜欢喝茶?”星辰笑道:“我们有茶师,已经在路上了。”  

“我喜欢茶艺,但是不喜欢喝茶。”武田大人举杯敬道:“回来的感觉真好!”  

苏星辰脸上笑嘻嘻,心里只有MMP——黄金周这档口,武装组蹲点的成员在山脚下看见个舞刀卖艺的脏汉子,没想到就是正主。  

这家伙身上不带半点妖怪的特征,四灾罗盘也没有任何反应,着实让情报组员吓了一跳。  

苏星辰壮着胆子往这耍刀汉子身上撒了十来枚粘弹,对方才稍稍提起兴趣,应邀前往旅客较少的赤城峰顶一叙。  

现在只等太阳落山,等游客更少一点,就能试出这武田大人的深浅了…  

苏星辰眼里透着机灵劲。  

他开始谈及文物案的事。  

“武田大人,你不光爱茶艺,也爱刀吧?”  

大汉不带半点犹豫地答道。  

“不,我不爱剑,我爱用剑之人,睹物思人时,才觉得外物不值一提,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妖刀呢?”苏星辰此话一出,只觉武田大人浑身透出一股杀气,两只铜铃大小的眼睛,牢牢锁住了自己。  

武田大人喃喃道。  

“星辰阁下,我曾经很在乎妖刀,可是现在…要另当别论。”  

这位不知道活了多少年岁的武将,慢慢将身上的衣袍褪下,直至露出身上残破的甲胄。  

“阁下已表明来意和身份,是巡狩,猎杀妖物鬼怪的军队,我也应该说明来意——我确实为了妖刀而来。”  

苏星辰闻言,表情一喜。  

“能否告知姓名?”  

武田大人直言不讳,“武田太郎。”  

“哦…”苏星辰点点头,太郎是长子未成年时,父母赐的乳名,而战国时代的甲裴之虎武田信玄,也用太郎之名。“友邦是发达国家,怎么干起偷鸡摸狗的事情了呐?”  

苏星辰一副无辜无助的样子,嘟着嘴在责怪对方,讥讽着武田大人毫无大将之风。  

“御子神典善作三剑,传甲裴源氏一刀流,小野一刀流,沟口一刀流。我的子孙本该得到这些遗产,我替他们来拿。”武田大人语气平静,义正言辞。  

“强盗进了别人家门,丢了凶器,还要光明正大的偷回去,改口说是拿?”苏星辰笑意更盛:“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嘛?”  

“阁下巧舌如簧,是人才。”武田大人不作正面回答,端着茶杯,看他满头苍白的长发落在健壮的臂膀上,跟着山风一块轻轻浮动。  

苏星辰:“哪里来的巧舌如簧,我可是句句属实,不过武田大人这混淆是非黑白的功夫倒是有几分巧舌如簧的意思,怎么就主动来仙居自投罗网了呐?”  

“啊…”武田太郎佝下腰,撑着下巴,他看着这绝美的景色,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羡艳,顾左右而言他,“这山水如画,真是太美啦…”  

大汉缓缓站起身来,小亭之外,拥上来五六位武装组组员,对恶客突然起身的行为一惊一乍。  

“阁下,我还有多少时间?”武田太郎问。  

苏星辰内心默数着太阳落山的时间。  

“还有很多时间,我明白你的意思,一般你们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要开始讲故事了。”  

武田太郎张开双臂,拥抱着夕阳,在寒风中感受着它的温度。  

“你相信,我活了四百多年这个事实吗?”  

苏星辰拿出速写本,开始对大汉的身姿写写画画,另一手掐住粘弹的遥控开关:“接着说。”  

“有一只孔雀,在我临死时飞来,它需要霸王的血,来养育儿孙,于是我把身体交给它,让它在我的身上产卵。”  

武田信玄于天正元年因胃癌逝世,史书也有肺痨之说。  

“我隐姓埋名,在假死三年之后才敢发丧。”  

尸身三年秘不发丧,甲裴之虎的墓地分散在全国十余处寺庙禅院。  

“我用移魂剑,换了一个又一个身体,鬼孔雀跟了我一世又一世,为了保护它的孩子,它也必须要保护我。”  

鬼雀——是传说中的妖鸟,会将蛋产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毛孔还小,出生之后,会将人肉吃光才飞出人体。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它在我死后才来到我身边。”武田太郎转过身,脸上有点点落寞遗憾,“我为了一场战争,杀死了我的儿子,赶走了我的父亲,让我的士兵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是我还不够疯魔?还不够冷血吗?我丢掉的东西不够多?所以才不够强大?”  

“我在人间流浪了很久很久,直到踩上这片土地,听见熟悉的吴语…才知道我以前追逐的天下,是多么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