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逃吧(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庄萍萍出生于四九八九年,死于五零零六年,十七岁。  

她和很多孩子一样,又有稍许不同。她的父母尚在萍萍五岁时,将她送去了樟村小学。  

接下来,就是平淡的六年。  

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  

父母农忙,因为家中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很少会去关心女儿。  

萍萍是个很懂事的长女,从小到大不哭不闹,在放学之后会帮助父母务农,面对万事都有一种处变不惊的沉静与淡然。  

直至临近高中毕业,父母对女儿寄予厚望,希望萍萍能考一个好大学,将来能早些为两个弟弟的学杂费出力,早早补贴家用。  

“——我是庄萍萍,离高考还有三百六十五天。”  

平平淡淡的语气,平平静静的情绪。  

好大学是什么?父母没有和她做详细解释。  

萍萍也没有这个概念,她生活中的参照物,是身边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同学口中传出的名牌大学,她会记下这些词,托室友外出时去网吧的大屁股电脑里查一查。  

在萍萍知道“好大学”的意思时,内心开始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重压。  

她的成绩依然不算好,也不算坏。但想要出类拔萃,是天方夜谭。  

她依然懂事,依然用功,找同学借来的练习册越看越心惊,她一点点划去同学写下的答案,重新做一遍时,每一个错误的结果都像是一把尖刀,捅在她的心上。  

“——我是庄萍萍,离高考还有一百天。”  

她的精神状况出了点小问题。  

但她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就算夜不能寐,不思茶饭,也不会惊动身边的同学与老师。  

她一直都保持着理性与友善,任凭心理压力从一个小泥团,渐渐滚成一座大山。  

在萍萍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都要面对。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有那么一段苦闷,却不方便随意倾吐给他人,这会伤害到别人,会让人难过,会让自己失去朋友,而且这些算不上什么大事,和她的名字一样,平平无奇。  

——她一直都坚信着,唯有自强,才能真正变得坚强起来。  

每个月有两天假期,她会穿上纱网运动鞋,一路走回樟村老家。  

萍萍很喜欢走路的时间,她能抱着书走在三零四公路上,静静地补习,看着落日的余晖,背上垫着暖暖的书袋。  

她回到家时也很少会说话,父母问一句,她就应一句,如果父母少问了,她也不会主动去说。  

可她嘴里的答案大多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我没事,学习勉勉强强,还行。”  

每每她看见父亲让扁担压歪的肩膀,看见母亲搓洗衣物时双手上的老茧,还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弟弟时,她都会懂事地保持沉默,内心冀望于高考试题能变得简单那么一点,好让她这位没有天赋的学生能勉强过关。  

父母对女儿的精神状况鲜有关心之意,反倒是那种超乎常人的冷静,让双亲心生倦怠。  

就在此时。  

——母亲的一句话敲开了萍萍的心。  

“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萍萍想了很久,摇了摇头。  

——父亲的一句话击碎了萍萍的心。  

“为什么你不会撒娇?”  

萍萍没有犹豫,摇了摇头。  

她回到学校,过着最后一个学期。  

考试并不像她想的那么难,也没那么容易。就和她平凡的成绩一样,也应该会有一个平凡的结果。  

她走到三零四号公路的电话亭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投了进去,随便拨了一个号码。  

她想把自己的事说给别人听。  

那个人不能是善人,因为她的故事太过普通,又不是电视剧或新闻里的故事,也谈不上需要善人来帮助。  

那个人不能是恶人,因为她觉得精神很虚弱,在这种时候遇上花言巧语的大骗子,会给家人带来大麻烦。  

那个人最好是一位陌生人。  

然而——  

——话筒中没有任何回应,连挂断或待机的盲音都没有。  

她在这一天里,将全部的情绪都化作泪水,扯掉冷静平凡的面具,对着冰冷的话筒,却难以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自己所经历的一件件琐事,已经变成了压在心头的巨大山岳。  

直至这平淡的小半辈子,随着一声绝不平凡的雷霆戛然而止。  

“我叫庄萍萍,我在三零四号公路的电话亭。”  

萍萍将她所想的,所经历的,毫无保留地通过电流,送到了眼前这位名叫玲希的姐姐心中。  

因为姐姐说了一句。  

“——嗯!如果很可怕的话!逃吧!”  

这是萍萍最希望听见的话。  

它不是“我理解你”,十余年人生经历不止这简简单单四个字。  

也不是“请你加油”,她同样难以接受岸上人对落水者的鼓励。  

玲希皱着眉,表情严肃,就像是受了一记敦实的重锤,狠狠轰在心门。  

丫头被敲得晕晕乎乎的,因为其中的信息量实在太大。  

但是她依然咬牙切齿,攥着小拳头,掷地有声地说着。  

“逃吧!如果敌人太强!逃跑也是可以的!”  

庄萍萍妹子微微昂着头,她抱住了玲希,带着雷光的眼泪落在通天犀的纯净灵场上,炸开一朵朵烟花。  

玲希也紧紧抱住了这迷途的游灵。  

“人生会有好多好多座这样的大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