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地府龙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千年前,幽国覆灭,我族逃亡迁移至此,以瘴气为屏障得以喘息,但却也受瘴毒祸害。  

遂先祖邀请你们墓派祖师骆武子率十大弟子修建地府炼狱十八层,以金刚异铁铸造龙珠,封堵瘴气之眼,方才能休养生息。  

我族以复国为己任,可惜努力上千年仍然一事无成,更被中原排斥在外,困守于幽都地府…”  

地府炼狱第十八层,幽帝站立于先祖的古棺灵位前,讲述着他们幽族的历史,越说越悲愤。  

先辈们为此牺牲太多太多,可无奈子孙不孝,没能完成先祖遗愿。  

“父王,注意身体,你伤还没好!”  

祭月关切的道,父王虽然移植了猪心猪肺保住性命,但左胸仍然只有一层皮膜包裹,肋骨和筋肉还没有全部再生出来。  

现在也只不过依靠功力撑着罢了,不宜悲伤动怒。  

“不碍事!”  

摆摆手,幽帝看了看身旁的闺女,进而目光转向那位便宜女婿。  

“本王以为你会对本王乃至我幽族生有鄙视,倒是本王小瞧骆家祖堂的家教了。”  

如果那小子真要跟自家闺女走到一起,那就必须正视他们幽族的历史,不说继承先祖的遗志重建幽族天朝,至少不能带有负面的感官。  

这是基础!  

好在那小子表现的还不错,到让他高看了一眼。  

“师叔说过,王朝争霸并无对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一旦我中原大地陷入战乱,北方蛮族必然会趁机大举南下,必将生灵涂炭。  

岳父能看穿此点,先行在我中原大地还算强盛之时引诱蛮族南下对拼,必能重创蛮族主力,甚至歼灭之。  

到时便可为我中原大地争取到重归和平的时间,此为大功德,就算岳父回归中原,坐上皇位也并无不可。”  

骆时秋将临行前师叔的那一套说辞道出,对此也深表认同。  

虽然按照幽帝的计划现在引导蛮族主力南下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但总比在中原大地打成一锅粥的关键时刻南下入侵要好得多。  

两种后果孰轻孰重,用脚趾头都能想得明白。  

更别说这时候朝廷边军还在,蛮族首先要对上的便是完整编制的百万边军,能否打得穿还两说呢!  

只不过这话却让跟在后边的大巫师等人神情诡异,齐刷刷的看向幽帝。  

自家大王有这么深谋远虑吗?  

“未曾想本王在中原还有一位知己!”  

感慨一番,幽帝点头道:“没错,本王的确有提前削弱蛮族主力大军的想法,只有如此才能更加从容的谋划回归中原,重建我幽族天朝。  

否则即便我族重建天朝,也必然会对上全盛时期的蛮族,胜负难料,甚至会让中原大地陷入无边战乱。”  

他幽帝身为一代王者,自然不是满脑子肌肉的武夫,对于复国大业他有着完备的计划。  

只可惜他小看了鬼尊伏成的胆气和野心,也小看了那位真正幕后黑手的蛮王。  

差点就被坑死在这里,着实惊险。  

“我们幽族也是中原人,可却被某些小人污蔑成塞外异族,可笑,可恨!”  

说到最后,幽帝又满心的恨意。  

他们幽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国虽小,但却是正统的华夏血脉。  

如今却被那些别有用心的鼠辈污蔑,让他岂能不愤恨?  

“父王!”  

见父亲再次动气,祭月忧虑不已。  

“竞奇,你来祭拜先祖,将你找到的道路说给先祖们听,从今天开始,你便为幽族之主!”  

向儿子示意下,幽帝转步让开主位。  

今日的主角不是他,而是儿子竞奇。  

那个小辈开创的时代的确没有幽国的舞台,儿子所选的那条道路就很不错。  

就算那个男人如同秦始皇帝那般失败,他们也能借机获得一波遗产壮大自身。  

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实力都是最重要的。  

甚至真要到了那种地步,他们也能借助那个男人的遗产顺势建立幽国天朝。  

所以跟着那个小辈混还是很有前途的。  

“不肖子孙竞奇祭拜诸位先祖…”  

竞奇上前单膝跪下,将自身的选择和对幽族未来的憧憬谋划一一道出,最后更宣誓会为幽族带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父王!”  

说完,竞奇起身向自家父王点点头,表示可以去下一个目标地点了。  

幽帝没有言语,踏步前行,很快带到了这一层的中央,那里立着一根巨柱,整体呈现盘龙形态,顶端是一只巨大的龙爪,连接着上方岩石,借助岩石的重力将瘴气之眼封死。  

这便是墓派祖师当年铸造的地府龙柱!  

“果然全都是用金刚异铁铸造而成!”  

上前敲了下龙柱基座,那特殊的声响让骆时秋确定这就是金刚异铁,与谷子墓室和寒铁墓的那座大门一模一样,只不过体量要大得多。  

“按照我族古籍记载,瘴气之眼的冲力极强,并且千年瘴毒有极强的腐蚀性,一般异铁都难以抵挡,只有金刚异铁能够封堵。  

他想要取走这根龙珠打造兵甲,必然得另弄一根龙柱封堵瘴气之眼,在现今这个时代想要寻得那等材料难之又难。”  

幽帝开口,不太认同田昊的想法。  

当初在悬棺崖那里养伤的时候,他跟那个小辈交流过,知晓对方对这根金刚异铁龙柱有想法。  

但这一根龙柱的确事关重大,并且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