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何相思(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长青站在帐外,轻声道:“再这样下去你会死的。”  

“当年昆木灵说我的血是神族之血,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的血是神族之血。”  

古长青顿了顿道:“事实证明,你的神族之血并无作用,至少它不能让你不吃不喝。”  

李兮掀开帐子走了出来,连日来的跋涉她的脸色日渐枯廋,神情黯淡。  

“我想通了。”李兮看着远方,目光中有了一丝神采。  

“什么?”  

“我要修道。”  

古长青抬头怔怔的看着她,神情一滞,沉吟道:“你跟昆仑卫不同。”  

李兮转头道:“有什么不同?只要没有道心,服用你的丹药,修炼筑基之法不就可以脱离道箓修道了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  

“你不愿意我修道?”  

“不,”古长青摇头道,“事实上,内丹之法有很大的弊端。”  

“至少我看亚巴托他们没有任何反常。”  

古长青回避目光:“当一名普通人挺好的,而且你在我身边不会有任何危险。”  

“可你也只是一名七品道士,不是吗?”  

古长青之所以依然是七品道士,这万千是受道心的限制,到目前为止他的道心依然只是下品,七品道行是下品道心的极限。  

要想晋升更高的道行,古长青必须提升道心的品阶,而提升道心的品阶,他早就找到了方法,那就是服用种魔丹。  

只不过,古长青一直以来并没有服用,究其原因是在这三年内他感应到托尼的身体中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种魔丹的作用下,这三年他虽远在大漠,但张三、李四和托尼三人的动向他依然可以感应到,虽不能直接向他们传话,但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他却一清二楚。  

当初,他让三人回到峨眉县暗中保护家人,这三年中三人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虽然三人也听到许多关于古长青的传闻,可三人并没有死去,这说明古长青依然还活着,这让三人更加坚信古长青一定会回来的。  

三年来,三人一边暗中保护古长青的家人,一边修炼,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七品道士。  

张三和李四还好,他们的道心只是下品,没有通过种魔丹提升品阶,但托尼就不同了,他的道心是经过种魔丹提升了的。  

起先还一切正常,但到了七品道行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修炼道箓之法的道士,一身的法力都在道箓之中,托尼也不例外,可是当他到了七品之后,他的丹田中忽然出现了一颗黑色的珠子,这颗珠子居然取代了道箓,不断的将道箓中的法力都转移了。  

若仅仅只是如此也就罢了,最为要命的是,这颗黑色的珠子居然不受他的控制,从道箓中转移过来的法力,他一丝一毫都动用不了。  

换言之,托尼虽然已经成为一个七品道士,可全身上下的法力竟不能使用一分,跟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在没有弄清楚突然出现的黑色珠子是什么之前,古长青是不会服用种魔丹的。  

而且,古长青即便只是七品道士,但拥有如此多的法器和秘术,他的战力绝没有那么简单。  

古长青思前想后,说道:“再过一段时间吧,等我想清楚之后,再决定你是否修道。”  

李兮微微一笑:“原来我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你手里了吗?”  

古长青移走目光,不知该如何作答。  

李兮顿了顿,又道:“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到底在想什么?昆仑墟之行,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现在还不是时候。”  

古长青转身离去,刚走出几步突然察觉到西南方向有动静。  

亚巴托带着几名昆仑卫冲了上来,神色有些慌张。  

“尊上,西南方向发现大量日月教众,估计有五六万,而且都是七品。”  

“不仅如此,”赵思图和诸葛明也走了过来,“他们应该被附魔了。”  

“附魔?”  

关于魔,古长青知道的并不多,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他知道这个时空存在妖魔两族,可一直以来他见过的只有妖族,魔族连一只都没有发现。  

赵思图道:“说简单点,就是被魔族附身了。”  

古长青问道:“还有多远?”  

亚巴托回道:“不足十里。”  

古长青连忙来到一处高处,朝下望去,夜空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如潮水一般,整齐的朝安陆县方向而来。  

他用天眼看去,这些日月教众的身体中隐隐有一团黑气,这黑色给他的感觉如同魂魄一般。  

赵思图道:“附魔之法已经几百年没有人见过了,想不到日月教居然能够掌握。”  

古长青道:“魔族到底是什么?”  

“其实,魔族就是人,只不过是人死后的样子。”  

“人死后不是变成魂魄,七天后会消散吗?”  

“不,这只是为了稳定普通人的说法,实际上七天后魂魄并不是消散了,而是成为了魔。”  

所以说,附魔就是指鬼上身?  

古长青道:“魔族与妖族有什么区别?”  

“妖族是兽,魔族是人,只不过是没有躯体的人,他们跟身前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一旦成为魔就都可以修道了。”  

赵思图顿了顿又道:“实际上,几百年前的内丹之法昆仑墟和摩柯梵境是在魔族修炼体系上得到灵感的。”  

古长青脸色一变:“你的意思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